第69章 真心话(1 / 1)

北侯 宅男奶爸 1589 字 2023-01-16

等他们的身影消失之后,崇祯挥手让王承恩把宴席撤了,支退那些宫里太监,只留下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左右。"张爱卿能和朕说说大凌血战的全过程吗?"当那些宫女太监都离开之后,崇祯迫不及待的看着张春道。"对于大凌血战,臣也道听途说,具体情形臣的学生李从年知道。"对于让他们两人留下来,张春知道崇祯是想了解大战的全部过程。在率领大军平叛之前,张春已经朝崇祯请辞了,而崇祯也已经批准了。作为李从年的老师,张春觉得自己有义务为这刚刚认识不久的学生,在朝廷上某一个位子,因为他看出来李从年是一难得将才,如果不用对大明朝那是莫大的损失。然后张春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都给崇祯详细道了出来,忠义军的威武,李从年半夜登门造访的话语,一字不差的都告诉了崇祯。当听到李从年为了大明,竟然壮着胆子朝张春索要大军统领之权的时候,崇祯面上一叹,望向李从年道:"你这样做,不怕张爱卿当时杀了你吗?"毕竟军中大权怎么能随人索取,李从年的这番举动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如果当时张春把李从年斩杀当场,在大明的律法上却是不负任何责任的。"怕!微臣当时怕得要死,可是大军来援,成分复杂缺乏一起作战的默契,如果不进行整编的话,不仅救援不了大凌城,恐怕就是援军也会在鞑子的铁骑下溃败而去。"听见崇祯的话,坐在板凳上的李从年双手抱拳,朝崇祯辩解道:"而且杀敌报国是微臣的本分,也是作为一军人的义务,就算臣死了,也是死得光荣,死得伟大。"听见李从年的话,站在崇祯后面的王承恩脸上一片诧异,因为他从没有看到过,有人能在崇祯面前对答如流,说话如此不卑不亢的。而听见崇祯的话,他却更是疑惑了。因为崇祯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对李从年的话十分推崇:"看来你真是一个忠义之士啊!""微臣不敢!"崇祯停顿了下又问道:"你和朕说说当时战场的情况。""是"在李从年那略显沙哑的声音中,崇祯仿佛看到了大明士兵那种宁死不屈的豪情,那对鞑子不屑于故的摸样,还有李从年怒斥范文程那卖国的言论。这一切的一切都,都让崇祯对眼前这个才刚刚二十三岁,从吴府出身的卫所千户了有直观的认识。这个人绝对是大明的栋梁之才,威武的士兵,坚毅的韧性,还有诸军完美指挥的天赋,这不是上天赐予大明抵抗鞑子的天才吗?"没想到鞑子的战斗力竟然这么强。"听到李从年嘴里提到的伤亡,崇祯嘴里一片叹息,话锋却是一转:"朕封你为侯,你是不是心里不乐意啊!""皇上………"听见崇祯的话,旁边的张春却是没有来一抖,嘴里想要解释道,这个是个杀头的罪名啊!嘴里想要说着话的张春,却被崇祯的话语打断了:"张爱卿不要慌张,朕只不过是想要听听李爱卿的心里话而已。"李从年此刻却觉得脑子嗡嗡作响,他不知道为什么崇祯能看出不想为侯的想法,此刻身处皇宫大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恐怕是出不了皇宫了。"臣并不是不想接受皇上赐予的爵位,只是…………"在心里酝酿了半天的李从年,临到开口的时候却是大脑一片空白,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要说些什么,果然伴君如伴虎,这权谋之道,李从年还是没能参悟啊!"你不用说了,你想说的朕都知道。"对于李从年嘴里说不出话,满脸紧张的表情,崇祯心里一阵好笑,阵还能害你不成。"你不想接受侯爵的爵位,是怕留在京师毫无作为,你最想留在的地方是辽东,因为那是抵抗鞑子的最前沿,你想和鞑子厮杀,是不是。"崇祯的话说得李从年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怎么自己的心思都被他看穿了?"臣有罪,臣惶恐。"听见崇祯的话,李从年心里满是惊异,难道崇祯知道自己心思,想到这里李从年连忙学后世的清宫戏里大臣求饶的桥段,连忙谢罪道。"哈哈哈哈!李爱卿不必惊慌,朕不会伤害你的,相反朕却十分的欣赏你这种为国为民的举动。"对于李从年的害怕,崇祯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好笑,嘴里反而称赞道。"朕派去的人调查你,却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你组建了忠义军,为了大明你离开了刚刚怀孕的妻子,带着全部的忠义军走上战场。"崇祯沉声说道,为了大明,李从年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不顾一切,这种不经思考的冲动,把大明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举动深深打动了崇祯。特别是李从年在听见自己被封侯的那丝皱眉,和听见祖大寿被统领辽东作战时的那抹羡慕之色,都让崇祯看在了眼里。这时候,崇祯欣喜的发现,他苦苦寻找多年的人就在他的面前。"现在你告诉朕,大明还有救吗?"面对崇祯这些突如其来的话语,让李从年脸色顿变,难道自己行事真的和这个时代的不一样,那为什么崇祯也会直白的向自己套主意,难道自己心里想的东西都被崇祯发现了?不知不觉李从年额头冒汗,这恐怕又是锦衣卫的杰作吧。从提到辽东大战时的亢奋,对拯救大明所做的努力,让李从年知道眼前的崇祯根本不是后世鞑子颠倒是非,抹黑的无能之君。只是因为几方事故的作用下,崇祯耗费心血的努力,扭转命运的壮举才没有成功,大明才倒在了鞑子的铁骑下,无数汉家儿女血流成河,嫣红变得。而华夏才陷入了几百年的黑暗深渊,成为了世界耻笑几百年的东亚病夫。当重回这个时代,这个华夏即将灭亡的时代,我能做什么?李从年在心里暗自询问自己,是反抗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不,既然老天让我重新回到这个时代,那就是我的命运,我以为血祭山河。心有不甘的李从年在心里呐喊着。"能!只要给我大明七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天下一定能平定,那些吸我汉家百姓血肉的鞑子一定能屠灭干净。"望着崇祯那期盼的眼神,李从年突然站起身来豪气干云,身上发出一副浩然之气,让在场的人纷纷心惊不已。既然来到这个时代,那就只能前进,不能头退了。"七年?"听见李从年的这句,崇祯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曾经也有一个人对他这么说过,可是不久之后却被自己凌迟处死了,这人就是袁崇焕。难道这又是一夸耀之辈,面对这似乎相同话语的场面,崇祯满嘴的苦涩,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李从年的话。"国忠,皇上面前不得放肆。"听见李从年这番豪言,旁边的张春那可是吓得脸色顿时惨白起来,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就就摆在那里,难道李从年没有看见吗?只是李从年那肃然正气的摸样,却是让张春收回了嘴角的话语。"老师,你放心,学生我做的一切对得起天地良心。而且这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学生有信心,有魄力能挽救目前危机的局势。"对于张春的关心,李从年对他报以发表让其放心的笑蓉,这样一往无前的气魄,把这一切看到眼里的张春,心里却是暗自叹息,自己真的老了。"你有什么方略没有。"崇祯在强忍心里的激动,他想知道眼前这个刚刚被自己封北侯年轻将领,到底为什么这么有底气。"臣想请圣上斥退左右,臣所说得乃是机密中的机密,不能有半点马虎。"李从年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崇祯,既然已经走到了如此地步,他也看开了,就让自己和这个老天赌一把。"传令下去,御花园五百步之内,谁敢妄动格杀勿论。"崇祯听见李从年的话,知道李从年心里一定有什么计划想要和自己说。"是!奴才遵旨。"王承恩有些意外的望了李从年一眼,心里感到这家伙真的不是一般人,转身领旨而去。"张大人,咱们走吧!"离别前,张春心里暗自叹息了下,自己的这个学生还少了一丝稳重啊!眼中闪烁着复杂情绪的张春,望了李从年一眼,脸上叹息的跟着王承恩离开御膳地方,站在远处五百的地方守护着。"现在人都走了,你可以说了吧!"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崇祯整理着身上的龙袍慢慢的望着李从年道。崇祯心里十分迫切的想知道,李从年为何这么胸有成竹,敢说出如此大话,只是身为帝王的沉稳,让强认住了心里的想法。"臣想问皇上,平定天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望着所有人的离开,李从年双手抱拳,朝崇祯问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事情。听见李从年的话,崇祯却是满目沉思。是啊!辛苦操劳了这些年,可是天下局势却是越发的糜烂,根本没有半点回转的余地,想起这些他最为什么头疼。银子!对就是银子。平叛要钱,救济灾民要钱,抗击鞑子要钱。如果说大明在和敌人作战,还不如说这些年来崇祯是在和银子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