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常阔非死不可(2 / 2)

长安好 非10 968 字 8个月前

她道:“我与阿爹是因此而来,和州百姓能有今时上下一心共同抗敌之象,也是因为和州有一位好刺史,和值得他们托付性命同行的刺史夫人与郎君。”

在常岁宁看来,这世上人心所往的方向,从来都不会是运气使然。

正如许多王朝与帝王的“气数已尽”,从来也不是偶然,一切必然早有预兆。

听得那句“行此浩然大道者,自然不会独行”,娄氏眼眶微红:“和州是我们的家与归处,我们尚是为一家一城而守,常大将军与常娘子才是真正心怀大道之人。”

常岁宁捧着热茶暖手,笑道:“现如今是一条船上的人,便不必细分彼此了。”

听得这有些苦中作乐之感的话,娄氏也笑了一下,虽这条小破船如今也仍是处于风雨飘摇中,但正如这小女郎方才所言,他们并非独行。

“夫人也是习武之人吗?”常岁宁对这位云家夫人很有些好奇,不想叫话题太沉重,便闲问了一句。

“也不算是正经学过。”娄氏道:“但我家中父亲生前曾为戍边武官,我自幼跟在父亲身边,父亲得闲时便教过一些骑射和拳脚功夫。”

说到这里,笑了笑:“我与夫君乃是自幼定下的娃娃亲,父亲便说,若来日他待我不好,我便可以将他揍得服服帖帖……若我实在揍不服帖呢,便还能骑上马回娘家去,将父亲驮去,让父亲来揍。”

可惜啊,她的父亲走得很早。

但是呢,她的夫君对她很好,无需她来揍,便自行服帖得很彻底,叫她一身功夫没能派上用场。

后来她生了儿子,便想着还有儿子可揍,总归有她用武之地,但谁知三个儿子皆随了夫君,一个比一个服帖。

尤其是她的长子,自幼便怀君子之风,年满十八,亲事已经定下,婚服也已裁好,本该与心上人成家,然后奔赴光明前程……

但这一切从徐正业起兵开始,便戛然停顿,而后崩塌涅灭。

而她如何也想不到,她这幼时便习来的功夫,最后的归宿和用处,竟会是在战场之上。

常岁宁不太擅长安慰人,只能轻声道:“夫人节哀。”

娄氏轻点头。

也无妨,她或许很快便可以再见到夫君和长子了。

那日她抱着夫君和长子的尸身,曾说过让他们先行一步,待尽完应尽之责,她便会去寻他们。

她不欲让面前的女孩子费心安慰自己,便主动揭去这个话题,转而认真称赞道:“之前便听闻过常娘子有才名……但不曾想,在战场之上更是巾帼不让须眉。”

但又不仅如此,她知道,近日城中诸多决策与细则中,也多有这个女孩子的影子。

此时,堂外有说话声与脚步声传近。

是常阔,和送他回来的云回。

二人深夜议事,路上又将诸事对了一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长安好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长安好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