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如日月恒长而无伤(2 / 2)

长安好 非10 959 字 5个月前

虽然她心中好奇得要死,但这份心无旁骛的纯粹忠心,她装也要装出来!——绝不能被阿澈比了下去!

而事实证明,这份觉悟是富有感染力的。

元祥“噢”了一声,也认可地点头,这样啊,那他也不问了,毕竟他可不是如魏长吉那等八卦嘴碎没有边界感的人。

想到长吉,元祥心中的优越感更甚几分。

单论他家大都督如今在常娘子跟前的分量,比之魏长吉家的魏郎君,已然是一骑绝尘了!

此刻常娘子就在读他家大都督的来信呢。

原先崔璟送信,都是叫人直接送去江都刺史府。

不久前,元祥向自家大都督提议,往后来信不妨直接叫人送给他,由他亲手交给常娘子,如此一来常娘子便可第一时间过目,而不必和刺史府收到的那些书信混在一起,几经分拣才能交到常娘子手里。

送信事小,但戴长史说,从细节上潜移默化地建立名分秩序很重要。

想他元祥每日做事勤奋,不辞辛劳,借此优势化身信鸽,为自家大都督谋一条送信的捷径,也不过分吧?

这条捷径,他家大都督有,魏长吉家的郎君没有!

殊不知,元祥口中的“魏长吉家的郎君”,已有半载未曾、未敢与常岁宁有书信往来了。

故而,常岁宁读完崔璟的信之后,待翻到魏叔易的来信时,一度颇为意外。

……

崔璟的来信很长,有足足三页之多。

上到他所了解到的朝堂之事,各处势力动向,下至他军中近况,事无巨细,皆在笔下说给她听。

他也提到了东罗内政仍旧不稳,及安东防线有可能出现的动乱,但又提醒她,不能只着眼安东一带,也要提防东罗与倭军勾结,一同攻向江南内陆的可能。

提到东罗内政,常岁宁不免又想到了“昔致远”。

十多年前,倭军大败求和之后,东罗即在大盛的相助下,顺利吞并了邻国百济,而那几场促成了这个结果的战事中,都有玄策军的身影。

也是在那之后,大盛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军政之事,驻守与东罗接壤之地,自此东罗与大盛的往来交流愈发密切。

而当年设立安东都护府之际,为周全而虑,常岁宁曾于安东之地也暗中留下了一支暗桩,戍边是大事,她需要及时监测到安东边境各势力的动向。

而她昔日凡涉情报之暗桩,皆统一归京中情报楼管辖,这也是此番常岁宁主动去信孟列的原因之一。

她想知道当年留在安东的那些暗桩,如今还在不在了,是否还可用。

孟列的回答是“一切如旧,不曾荒废”,于是常岁宁令孟列传讯于安东暗桩,让他们尽量多搜集些有关东罗国内的消息,她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东罗内政情况,才好去思量有无“对症下药”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