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沧海横流亦从容(1 / 1)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1375 字 1个月前

上一刻还连胜现世四大武道宗师,还在天下瞩目之中,一步步准备登顶古今未有的绝巅。一剑之後,再入天人,险些溺死在天道深海。这一场灵机突发的欺天之旅,实在是高起骤落。人生祸福,在旦夕之间。叶淩霄何等聪明,当然听得明白,这极轻的叹息,是怎样的遗憾。但他只是乜着眼道:“恍如一梦……是怎个意思,抗揍还是不抗揍啊?”“青雨!安安!”姜望一骨碌爬起来,径往校场外走去,脸上已是带着灿烂的笑:“吴宗师可真厉害啊!神倾武意,沉梦天人。我也不小心着了道!”叶青雨看着他,一时没有话讲。与姜望这样的人相处,提心吊胆的日子难道少了吗?在妖界,在迷界,在太多的时刻……她大喊父亲救命的时候,是真的吓得丢了魂。此刻仍然觉得身体有几分轻忽,好似到了元神出窍的时候。姜安安则是绕着姜望转圈圈,手拿个正刻经络、反刻星图的医盘到处晃照,捏捏这捏捏那:“有没有哪不舒服?”姜望随手将她的医盘摘下来:“你还学上医了!身上怎什玩意都有?回头把你送到龙门书院,跟照师姐学得了。杂家都没你学得杂,你一天天的。”一顿不喘气的说完,把姜安安打发了,又对叶青雨笑道:“我真没事儿!”姜安安咕哝道:“这不是咱家以後可以自己治伤嘛。”叶青雨抿了抿唇,最後仍是露出了微笑:“不是要见证你登顶吗,姜真人?现在继续?”姜望摇了摇头:“先前那条路走不通了。”他语气轻松地笑起来:“但我已经有了新的想法。”“那接下来去哪?”叶青雨道:“咱们走呗。”“喂!喂!”叶淩霄嚷嚷着就走了过来,大袖飘飘,生得一副仙人的模样,却走出混不吝的姿态:“我说你们也别太过分。都在外面晃荡多少天了?这元宵还没过,年都未出,总留我一个孤寡老人在山中,合适吗?”他一手一个,拽着叶青雨和姜安安:“放野了还!跟我回去!”也不管她们挣紮什,御气便走。姜望对着被拽得倒飞的叶青雨,笑着做了个写信的手势。又握起拳头,对姜安安表示自信。云中的淩霄阁三人,便已消失无踪。那天海中的云桩,一团一团地被抹去。白玉瑕有些担心地看过来。姜望放下顿了一霎的拳头,摆摆手:“回吧!酒楼没个人不成,去帮我看着账。”连玉婵张嘴欲言,姜望先道:“给你放个月假,好不容易神临了,回去看看家人。衣锦还乡,耀武扬威什的。”褚跳将出来,高声道:“师父,没关系,还有我!我来见证您的登顶之路!您是最强的!”白玉瑕一把将他的脖领提住,拖着就飞:“你还是好好见证你的轻身功夫,少浪费你师父的时间!”褚被拎着飞,灌了满口的风,仍是扭过头来大喊:“师父!你就是天下第一!我等您的好消息!”连玉婵看了看东家,终是身缠两气,同风而起。满满当当一船人,顷刻又只剩姜望自己。一个人一生中无论有多少人陪伴,无论有过多少喧嚣的时刻,在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候,也总是与自己相处。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有什需要帮忙的吗?”魏国的皇帝站在校场中央,看过来问。他的面容映照在天光,有一种模糊的威严。姜望只道:“後会有期了,皇帝陛下。”而後纵身一跃,消失在云空。……此时此刻,魏国没有什可以帮助姜望的。姜望倒是有一件事可以帮魏国——走快点,别万一出了事,溅血在这,让魏国洗不清。“你说他真的有路走吗?”魏玄彻背负双手,看着只剩流云的天空。“我已经没办法判断他了。”吴询说道。“看他的姿态,真不像是刚从超越古今的登顶过程跌下来啊。”魏玄彻慨声道:“雄图伟业转头空,能从容是真英雄。”“从容的人一般不是接受失败,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站起来。”吴询沉声道:“但愿他成功。”这句话让魏玄彻想起他们的许多往事。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们又何嚐不是云淡风轻的往前走,直至於今日?通往绝巅的道路,风光无限。其中煎熬只自知。他转身道:“朕便先回安邑,坐镇龙枢,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大将军。”吴询握拳在胸,就欲半跪行礼,却被魏玄彻一把拽住,只得略略低头,以为敬服:“臣,领命!”魏玄彻拍了拍他的臂膀:“朕有将军,方有河山之重。若无将军,虽万疆不能自安。万事小心。”那仿佛容纳日月的袍袖一卷,他便消失了身形。而立在校场中央的吴询,只是一点一点地抬起头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他抬头,就如山峰矗立的过程。漫长时光的累聚,都堆叠在这清晰的瞬间。偌大的校场,此时只有这一尊顶盔掼甲的身影,右手拄青铜长戈,左手按住大邺剑柄。那高悬天穹与旭日并举的虎符,缓缓沉落他面前,释放着厚重如山的威严,等待着他的军令。“击鼓,聚兵。”他开口道。这声音并不高亢,但下一刻,便得到山呼海啸的应声——“武!”咚!咚!咚!力士击鼓,声传万。整个晚桑军寨,营门尽开。甲叶撞甲叶,哗啦啦叠声如潮。步声叠步声,发出沉重的回响。所有寨中武卒,都迅速向校场聚拢。而在整个魏国范围,亦不断地有军寨升起战旗、推开大门,一队队武卒集结起来,凝聚兵煞,跃如惊龙,径投此地。若有人以魏地为沙盘,居高而瞰之。当能见得尘烟滚滚,血气如炽。四面八方,群龙聚首。天下武卒,尽赴晚桑!万军相会,正是兵家的舞台。吴询独立在校场中央,在这时只是仰头,静静看着天空。他是当代“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他是当世绝顶的武道宗师,他默数时间的流逝,感受兵势的累聚,而後在某一个时刻,抬起他的军靴。天穹骤暗,日月不光。他一抬脚,便遮云蔽日。一落足,已至天尽处。登顶武道绝巅的这一步,竟然如此轻松。作为诸天万界的中心,现世之极遥不可触,他却已经走到极限高处。轰隆隆!魏国高穹万滚雷。咚咚咚咚咚咚!膀大腰圆的军中壮汉,裸露上身,握槌击鼓,鼓声愈促。哪分得清雷声鼓声?或许它们本就是一声。长河亦在咆哮,天边云海翻涌。又哪分得清是现世为新成的绝巅而颤鸣,还是吴询的军令,唤醒了山河?大魏武卒只知晓,他们的大将军,正击鼓聚兵。在吴询登顶超凡绝巅的这一刻,他抬起左手,翻掌一压——於是鼓声止,雷声停。偌大的校场,已经是满满当当,长戈如林。整个晚桑军寨,三个五万人校场,全都填满了武装到牙齿的武卒。在军寨之外的空地,还有大批的武卒列阵。聚兵鼓响,千军万军赴将旗。聚兵鼓停,原地结寨,就势成阵。在魏国,以“武”为名的军队,传说中的“魏武卒”,究竟有多少人?长期以来,它的真实数字,都是魏国的最高军事机密。人们只知道魏国朝廷每年海量的投入,尽在此军,三十年如一日,以至有“国库乃武卒私库”之怨名。今日的晚桑军寨,大概是一次宣演。举魏国之力,三十年经营,通过层层选拔,一次次淘汰,能够留下来,享受国家最高军俸待遇,举家受荣,而得称名“武卒”者——计二十万之众!二十万武卒,今日聚在晚桑。血气在高穹汇成了海。晚桑军寨最高的两座了望楼,东西遥对,竖起了两杆大旗。一杆曰“魏”,一杆曰“大将军吴”。劲风吹,大旗展。吴询立在空中,身姿挺拔。他站在哪,哪就是点将台。“这个地方叫‘晚桑’。日出於东隅,日落於桑榆,当落日的余光洒落在桑榆之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