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年代文世界16(1 / 2)

第二天一早, 随着村里大喇叭的声音响起,正式打响了秋收的号角。

秋收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尤其是下河村这种大片大片的稻田, 一整天下来, 仿佛身子都不是自己的,腰也挺不直了。

可与此同时,心里的满足感却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秋收就意味着粮食归仓, 意味着未来一年都有口粮, 不必担心饿肚子。意味着生活有希望,有奔头。

虽然是叫秋收, 但现在却是盛夏,烈日炎炎。站在树阴处都止不住的流汗,何况是在大太阳下劳作。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一个人偷懒, 即使是那些娇生惯养的知青。

下河村地处南方, 一年种两季稻,第一季是春天播种, 夏天收获。收获之后, 又会马不停蹄的播下第二季稻谷, 等秋天收获。

而中途,农民们还要收获红薯土地大豆棉花花生等等各种农产品。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从现在开始,一直要忙到秋末, 直到收获完所有的粮食。

可这依然不算完,他们还需要种下一季能在冬天生长的蔬菜, 萝卜, 白菜, 芹菜,花菜,包菜,等等等等。

只不过菜地的面积相对粮食少了很多,劳动的强度没那么大了,家里的男人就能干。

而女人却要忙着别的事,上山打柴,为冬天烧火做准备。

准备冬衣,不能买新的,也要把旧的棉服翻出来,把里面的棉花掏出来晒晒,然后加上一点新棉,重新缝制。

准备冬储蔬菜,改晒干的晒干,改加工的加工。

总之,没有一天是清闲的。

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会非常劳累,伙食也得跟着往上涨,不然累垮了身子得不偿失。

平日吃一日两餐的,现在也改成了一日三餐,菜里面偶尔能见到荤腥,实在困难的也会把家里的鸡蛋留下来,给大伙儿补补。

之前捞到的鱼也起了大作用,成了餐桌上最重要的一道补品。

因为有这些鱼的存在,他们对安西的感官非常好。农忙的时候,看到安西还不忘停下来打个招呼。

安西没什么事干,就坐在树荫下看他们忙活,看着一片片的稻谷倒地,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身影,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他回去搬来一张简单的桌子,一张小板凳,然后拿出自己买的白纸,小心的用刀裁成报纸的大小,然后用尺子画出大小相等的方格。

之后,安西就在方格上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劳动场景。

有弯腰割稻的青年,有推着大板车运送粮食的壮年,有直起身扶着腰休息的妇女,有老人,有小孩。

他们的脸被晒的红通通的,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汗湿,看起来非常狼狈。

但每个人都在认真干着自己的事,即使很疲惫很辛苦,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如出一辙的动人,那是收获的喜悦,是满足,是希望。

安西把他们的神态都捕捉下来,绘制在图纸上,真实又生动。

他的画技不说如火纯情,但扑面而来的感染力,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微笑,忍不住感动。

反正孙秀秀是非常感动的。

她昨天伤了腿,今天本来应该请假不上工的,可是在听到安诚在帮她做工,公分都记在她的名下时,就忍不住过来看看,顺便给安诚送点水。

没想到却在这里看到了作画的安西。

孙秀秀忍不住停下来看看他在画什么。

她一直觉得安西这个人挺神秘的,因为火车上那晚的交集,她有点不太敢和他来往,总忍不住猜想,安西有没有看穿她的秘密。

可是试探几次,安西都毫无破绽,让她无从查起。

忐忑了两天,孙秀秀就放下了,说她心大也好,说她蠢也罢,她就是觉得安西有种别样的亲切感,让人生不起防备的心思。

这会儿看到安西,孙秀秀也没多想,就站在他身后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眼中露出震惊的神色。

这画的也太好了吧!

明明只是几幅单调的画作,可是放在一起,就是让人觉得非常吸引人,恨不得钻进去和大家一起劳作,太鼓舞人心了!

孙秀秀看的目不转睛,她的异样也被别人看到了,纷纷围过来观看,等他们欣赏完安西的画,都忍不住夸好。

虽然他们都是大老粗,欣赏不来什么艺术,但安西画的那么像,他们还是看懂了的,这就像拍照一样,不,是比拍照还让人觉得真实。

之前听说,安西能靠着写稿子挣钱,他们还不以为意,只是写几个字,能挣多少钱?文人的世界离他们太远,他们想象不出来。

能看到的就是村里来的那些知青,但看来看去,也没发现知青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只是城里来的,多念了几年书而已,还不是和他们这些狗腿子一样,要下地干活。

而安西通过写文,就能挣大钱,对他们来说,就像天方夜谭一样。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还以为安家人在说大话,好给他们新回来的侄子提门面。

可是现在,安西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非凡的画技,即使他们没看到安西所谓的稿子,但仅凭着这些画,也能让人觉得他厉害大发了。

之前‘引鱼事件’已经让安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在的他更是让人觉得高人不露相了。

他们看安西的眼神,已经由热切友好,渐渐转化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