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冒名县令世界5(1 / 2)

第二天雨总算停了, 一整天都没下什么雨,但地面的水已经半人高了,这还是以安西的身高来算的, 如果是慧娘, 怎么也要到上半身了。

经过一夜的发酵,安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好在现代的止痛药对于他来说, 药效惊人, 即使后背溃烂不堪,却基本感受不到痛。

趁着还有意识, 安谨一一和安西交代清楚,人际交往倒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等洪水退去后的救灾问题。

关于县令怎么上任,需要什么文书, 上任后需要做什么, 安谨都有设想,此时正好告诉安西。

安西知道他没多少时间了, 认真把他的话记下来, 然后晚上回去查资料, 一一对比认证后,找出最佳也最适合扈县的方案。

白天再拿去读给安谨听,两人商量着修改。

安西的计划还是比较完善的,结合了古代现代各种灾后重建工作的精髓, 但他毕竟初来咋到,对于这个世界不熟悉, 因此有些地方不合时宜。

安谨听到安西的计划, 惊为天人, 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县令’而暗暗高兴。

他相信,有安西在,自己不用担心扈县的百姓了。然后他强打起精神,指导安西哪里不合适,那些又是千万千万不能干的。

花了三天时间,他们总算把计划完善了。安西给安谨把脉,发现他也就这一两日的功夫了,遂不再打扰他们一家四口的团聚。

第四天的下午,安西在家里整理资料,突然听到阁楼里传来女子和小孩的哭声,心里一酸,明白这是安谨去世了。

之后的两天,安西找到了县城的寿材店,里面没有人,但许多东西还在,尤其是棺材,被摆在架子上,没有被水浸湿。

安西留下一点钱财,把棺材带走了,然后找了一个大木盆,带着慧娘母子三人,去了他们之前停歇的山头。

那里有一座破庙,庙里早已没了人烟,荒芜一片。之前安家四口人就是在这个庙里暂居。

现在安西把安谨的棺材也安置在这里,和慧娘商量好,等洪水过去,就找人修缮这座庙。

安西的意思,他会借着安谨的身份过十五年,等到他们二人的孩子长大,并考取了功名,他就死遁离开,然后慧娘他们就可以正式的给安谨办葬礼,并送入安家祖坟埋葬。

至于安西自己,作为县令,他想伪造一个身份,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现在是乱世,就更方便了。

等到百姓们回来,安西肯定会组织一次人口普查,把现有的户口登记造册,到时候直接做一个安西的户籍就行了。

目前,为了安全,只能委屈安谨无名无分的躺在寺庙的后院了。

好在古人自古有这个传统,把去世的人安放在寺庙享受香火,慧娘对于这一点接受良好。

等寺庙修建好了,她以后也可以带着孩子们来祭拜父亲。

回去之后,安西开始安顿慧娘母子三人。

他们毕竟是假夫妻,不可能真的住在一起。好在古代本来就是夫妻分居,等到有人手了,安西打算在自己楼房落居的那个院子修建一座房子自己住,也顺便掩人耳目。

然后把其他的地方划分为后院,给慧娘母子三人居住,平时只要把院门一关,就可以互不打扰。

至于现在,安西花了点时间,帮助慧娘母子三人修缮好了阁楼的二楼,并放了不少的粮食和衣物,让他们能安然的住在上面。

至于阁楼的楼梯,安西直接拆掉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会非常忙,县城应该也会非常的混乱,他不一定能顾忌到母子三人的安危。

住在楼上反倒方便了,一般的屑小上不去,即使会爬墙的,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爬县衙后院的墙。

慧娘也非常满意,没有上楼的楼梯,她觉得安全极了,晚上带着两个孩子睡,也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

在知道慧娘识字后,安西买了一些笔墨纸砚和古代样式的线装书籍过来,让慧娘给两个孩子启蒙,找点事干,省的无事可做她整天胡思乱想。

然后安西又找了一些玩具,比如七巧板,九连环,象棋,军旗等等,有这些打发时间,想必两个孩子也能安稳的呆着。

安家的事了,安西就开始按计划筹备未来的事,首先,他找到了县衙放资料的地方,暴力破开了屋门。

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被水浸透了,但也有一些放在高处,安西把这些都带了回去,然后慢慢理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扈县别看偏僻,但也是有着上万人的大县,但居住在县城的不到三千人,其他的人口,大部分都分居在各个山里。

平时,这些村民是基本不会出山的,偶尔出来,也是采买必备的物品。

这次发大水,他们应该会躲进山里,等水退却后,还是会回到原本的地方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