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民国寻亲14(1 / 2)

安西回到家, 先开电脑搜寻关于民国的各种资料,然后仔细甄别,哪些是现在急需的, 那些暂时不需要, 但一定用得上的。

花费了半天加一晚上的时间,暂时确定了要打印的资料。

首先就是武器,在查过这个时代武器生产设备的情况下, 他估摸了一个平均值, 确定不是最先进的,也不是最落后的。

只有这样的机器设备, 红党那边有可能弄到,并且有机会生产出和目前水平大差不差的武器来。

为此,安西还专门找了一些武器改良的资料,在现有的基础上, 做什么方向的改良, 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目前顶尖水平。

想必有了这个,红党那边的人才能少走许多弯路。

除了武器之外, 还有药品。

安西网上下单, 订购了一箱现在千金难求的消炎药, 不是他不能提供更多,而是再多都是不够的。

这些只是拿来给他们解燃眉之急的,最重要的还是那些药的配方。

青霉素的方子,安西知道, 直接就可以写下来,甚至更好的消炎药的配方也有, 但想想也知道, 以那边的情况, 有了药方,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至少原料就是个问题,国党那边对原料把控的非常严,别说大规模购买了,只要买一点点都会被仔细盘查。

所以,最好用的还是中成药的方子。

安西自己就研究过不少消炎方向的中药方子,挑挑拣拣之后,删除那些有特定世界药材的,再删除那些带稀缺珍贵药材的,最后找出能简单制成半成品和成品的,就剩下三个方子了。

除了消炎药,还有治疗外伤的,快速调动身体机能,调理内伤的。以及一些有奇效的方子,比如杀虫的,驱蚊的,等等等等。

第三项资料,就是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农作物的种植和改良,家禽家畜的饲养和繁殖,以及果树,草药相关的种植技术等等。

打仗打的不仅是武器,还有人,当人饿的没力气了,再好的武器也发挥不出多大的效果。

更何况,安西知道,民国以及之后的几十年,除了战乱,天灾也是接连不断。

如果有更好的技术能大幅度的改良农作物,会少饿死很多人。

打印机一刻不停的运作,用了整整两天,才把这所有的资料打印出来。

安西一份份整理好,用一个老式的大木箱子装着,竟然装了整整一箱。

再把买来的药品,撕掉标签,放进密封的玻璃罐子里,也放了进去。至于药品说明书,是安西临时打字写的,用量用法忌讳交代清楚。

回来了三天两夜,安西一下都没合眼,现在终于弄完了,他决定好好睡一觉,明早就回北平。

回去的路上,扛着一个百来斤的箱子,他依然健步如飞,等到了北平郊外,才停下来。

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开始挖土。

把箱子埋下去,堆起一个新坟墓,并竖立一个墓碑,上书:xxx之墓。

做完这些之后,安西重新整理了下衣服,重新回到大路上,往北平而去。

想着能帮到红党,安西心情很好,却没想到北平还有一件大惊喜正等着他呢。

方大伯找到报社,和李文谨谈过之后,互相确认的身份。

李文谨当即请了假,带着方大伯来到周家,可惜的是,安西已经离开了北平,周老也在学校。

不过没关系,韩老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家。

李大伯看着面前两个长的一模一样,分别穿着男女款童装的三岁稚儿,忍不住心里激动,“止戈,芷嫆,我是大伯啊!大伯终于找到你们了。”

止戈芷嫆被这个浑身颤抖的中年男人吓了一跳,纷纷躲到韩老夫人的身后。

韩老夫人见此,连忙安抚两个孩子,“别怕,他不是坏人,是你们大伯。”

李文谨也安慰方大伯,“方先生,孩子找到了就行,您别太激动,吓着孩子了。”

方大伯见此,连忙平稳呼吸,开始说起自己找人的经过来,“原本是我大侄子,也就是止戈芷嫆的亲兄长方止战,发现了不对劲,跑到清苑县去找人。后来,我把大侄子送走,自己带着三弟过来了。在清苑县来北平的路边山林里,找到了我二弟的坟墓,也从客栈的伙计那里知道,有一位先生,带着二弟的遗孤来了北平,这才找了过来。”

韩老夫人点点头,“可是我见两个孩子并不认识你,你有什么信物能证明?”

方大伯连忙说到,“他们是在老家出生的,这两年我也没回去过,他们不认识是正常的,不过他们出生之后,我有给他们送一对龙凤玉佩。”

说着,他就细细描绘了一遍,那对玉佩的材质,做工和样式。

韩老夫人听了,立刻想到了两孩子挂在脖子上的玉佩,和方大伯说的一模一样。

不过,她还是比较谨慎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证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