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等这一天很久了(1 / 1)

大明略 南宫草堂 1165 字 2022-12-08

傍晚,驻军大营。营灯火明亮、一片欢庆,将士们围坐一团,举杯同庆。此次抗倭大捷,岂能不大快人心?今晚,可以饮酒。“兄弟们,此次抗倭,我大明将士完胜倭贼,歼敌四万之余,值得庆贺”。营一块木台之,俞大猷高举酒碗,大声说道:“从今日起,我们连庆三日,换防下来的将士,可开怀痛饮、一醉方休”。“好……”,台下再次一阵欢呼。对大多数将士而言,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当然,连庆三日,绝非所有驻军连醉三日。俞大猷将所有人马分为三部:一部人马照常在海岸一带巡查、布防,丝毫不松懈,一如往常严守关口。一部人马休整工事,连同兵器、战马、弓箭、船只。当然,还有被损毁的炮台,急需重新修筑、加固。而第三部人马,也是此次抗倭出力最大、消耗最重的,今晚留守大营,一醉方休。三部人马轮流、交替部署、防守,便可做到:海岸一带防守依旧严密,兵器、炮台重修依旧进行。换防下来的将士,举杯痛饮,自然无所顾忌了。如此,便是连庆三日,所有的人都能真正痛饮一杯庆功酒。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也……主帅营房,议事。俞大猷、戚继光、林宗武、石成、仲逸,及其他部分将领。“此次抗倭大捷,本将明日奏章,向朝廷奏明战况实情,为诸位请功,为所有将士们请功”。俞大猷笑道:“在朝廷旨意没有下来之前,诸位还得继续在福建留守啊”。这是朝廷的规制,自然无人异议。在坐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单独向朝廷奏的权利,只是抗倭大捷为大家共同奋战的结果,还得一个所有人联名的奏章。既然是联名奏,署名之人自然都要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参与此次抗倭的,除俞大猷本部外,还有从浙江来的戚家军,从京城来的英勇千户所、锦衣卫北镇抚司。个人而言,还有翰林院侍读、监军协理仲逸。如今战事结束,仅是调动各路人马、赏罚军将士两项,颇为棘手,没有朝廷旨意,是断断不行的。看来,没个十天半月的,旨意是下不来。如此也好,来福建这段时日,只顾着与倭贼对决,也该轻松几日了。长途跋涉的,来一趟不容易。众人说笑之际,戚继光特意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是张大奎,一个是陶朔,要单独为他们二人请功。张大奎本是俞大猷麾下的一名小旗,按照军功奖赏即可,一出苦肉计,为倭贼‘带路’,最终在乌龙岭‘骂阵’,多次涉险,身负重伤,这份功劳,理应归他。“至于这个小桃子,是陶家庄的陶朔,他家并非军户,不过他这次功劳确实不小”。戚继光满意的笑道:“当初,那条从凤凰山通往南山的密道,是他发现的,引流周围水源到大水库、东桥安放炸药,这小子也出力不小”。众人纷纷点头,陶朔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若非那条密道,戚家军很难轻而易举绕到倭贼主力身后,且还不被倭贼察觉。当然,至于陶朔到底是怎么发现那条密道的,只能说他的运气好了极点。“关于这个陶朔,我们以协助战事有功,军民联合抗倭,向朝廷请功?如何?”。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俞大猷的赞同:“这么办,这小子有胆识,人也机灵,是块好料,是从了军,也能派用场”。众人一致好评,若是这番话让陶朔的老爹陶老头知道,该有多么的欣慰?谁说只有读书榜这一条路可走?换个思路,换一种活法,或许更出彩。除俞大猷与戚继光各部外,剩下的,自然是英勇千户所和锦衣卫北镇抚司了。林宗武与石成这两位千户,都是从京城而来,甚至于都是由皇帝直接指派,只需如实奏明他们在抗倭战事的实情即可。关于对他们的封赏,自然还是由皇帝亲自下旨了。“来,大家再干了这一碗”。俞大猷提议,众人一饮而尽。“要我说,此次抗倭,年纪最小、功劳最大的,当属我们翰林院的侍读、监军协理——仲大人了”。俞大猷与戚继光笑道:“我们的大军师啊”。二位将军如此一说,身为仲逸师兄的林宗武、与仲逸有生死之交的石成,自然不会有半点异议。石成更是打趣道:“翰林院仲侍读,诱敌深入、双重炮台、可攻可守;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林宗武也补充了一句:“海岸边,倭船,炸一条、留一条,借尸还魂”。仲逸急忙前制止:“石千户、林千户,你们都赶桥头说书的了”。哈哈哈……说归说,笑归笑,正事却不能含糊。仲逸起身而立,毕恭毕敬举杯道:“二位将军所言,下官实不敢当,承蒙诸位不弃,采纳建议,初涉军务,难免有疏漏,下官绝不言功,只为抗倭出份力”。末了,他特意说道:“向朝廷的奏章之,下官自会禀明,只说与监军协理有关的差事”。仲逸此言,绝非自谦:尽管之前多番部署,但最后倭贼登岸之时,突然分兵两处,小北口的井三郎,若没有俞大猷的当机立断,后果不堪设想。而戚继光在得知浙江有小股倭贼扰乱时,立刻提出佯装北浙江助战,给戚家军一个出走大营的合适理由,在乌龙岭一战,将士的骁勇才是制胜关键所在。而对于此次部署,大胆采用仲逸的建议,是俞大猷与戚继光过人的胆识、胸怀,更是多次权衡的结果。对二位德高望重的将军,作为晚辈的仲逸,是由衷钦佩的。对师兄与石成的鼎力相助,更不用说了。这一杯,先干为敬。与有肝胆者共事,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出了营帐,林宗武与仲逸、石成道别,回了英勇千户所的驻地。他的心里很清楚,至少在明面,他们二人是绝不能以师兄弟相称的。“仲兄弟,那个人……,抓到了”。石成特意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自信满满的向仲逸说道:“我敢保证,关于兵书的流言,绝对是这三人干的好事”。“三人?”。仲逸脱口而出,却又不由得加了一句:“怎么才三人?三个人竟能将消息传得这么快?”。石成微微摇摇头,有些醉意道:“那,我不知道的了,反正我的任务是:查办通倭之人,剩下的事儿,交给你了”。他饶有兴致的说道:“要不,现在去审审他们?那个老头,简直狂妄的不行,竟敢对锦衣卫不敬”。仲逸摆摆手,一脸的疲惫状:“不急,我们还要等朝廷的旨意,有的是时间,先歇息吧”。天空一轮明月升起,一如往日的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