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臣冤枉(1 / 1)

曲长靖俯在地面上,因为降雪,所以宫中一些地方已经烧起了地笼,地面上暖洋洋地,靠得久了曲长靖觉得身上烫烫的。“为何不说话。”皇帝的声音在曲长靖头顶响起,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压迫人的耳朵,“微臣愚昧,望圣上明示。”曲长靖道。“两个月前你在前往京郊兵营的路上遇刺,这件事你应该没有忘吧。”皇帝道。“臣没有忘,只是那件事由于缺少线索,已成悬案,臣也不知道刺客究竟是何许人也。”“你当真不知?”皇帝问。药王。曲长靖脑海里闪过这个名字,可是药王跟孟家牵扯太深,而且早已经不再京城了,他就是说这个名字又有什么用呢?“臣不知。”“那朕再问你,你身手了得,乃众武将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何故打不过几个刺客。”“那些刺客无心恋战,只求中伤臣之后离去,臣原想乘胜追击,可是发现身体乏力头脑昏沉,臣意识到可能中毒之后便放弃追捕刺客连忙策马回城。”这些话他当初都说了许多遍了,反反复复,几乎不变。“可说到底你并没有中毒,整个太医院的太医给你诊脉,都说你脉象平稳,除了嘴唇和手脚青紫昏迷不醒外没有任何中毒迹象。”这个曲长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方派人刺杀他,却没有杀他,给他投了毒也不要他死或者残废。只是每天给他喂药让他醒不过来。难道想让他梦里睡死过去?那这刺客还怪善良的。同时他们也想不明白,如果刺杀他的幕后真凶是药王的话,药王究竟想做什么。“太医院的太医们翻遍书籍,终于有人发现,世上有一种秘药,可以让人吃了之后呼吸心跳全无,看起来如同死人。可以通过服用此药诈死,来躲避仇家。”这种药孟鸢清也知道,可是显然曲长靖中得不是这种药,因为他的心跳呼吸都很正常。而且诈死的药一般只能维持两天,因为两天之后人再不喝水进食会真的死了。“微臣并没有种这种可以让人诈死的药”曲长靖道。他现在本人还生龙活虎地跪在这儿呢,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同时,他好端端地诈死做什么。少将军的名头,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另外还有一种药,服用之后可以让人看起来嘴唇发紫,手脚青黑,看起来如同身中剧毒。”皇帝又道,“这种药无毒无害,但是同时与诈死药一块服下,就会让人看起来犹如中毒身亡。”这种药和曲长靖的症状替你相似的。曲长靖心中一动,莫非皇帝怀疑他遇到刺杀一事是他自导自演的。“太医院里你用得那个金疮药被人掉了包,里面的药里混杂了白色粉末。”皇帝道,“太医们已经研究过一遍了,那个药可以让人昏睡不醒,及时针灸也刺激不醒。”“你说,究竟何人如此武艺高强胆大包天,竟然能够易容成太医蒙混入宫。此人身手如此了得,进了宫,不为行刺,就为了调换给你服用的金疮药,就为了在你每日喝的汤药之中下药,保持了你身中奇毒,昏迷不醒的样子?”曲长靖陷入沉默之中。这个人这么厉害,还这么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实在是人中奇才,令人叹为观止。“长靖,难道你还没什么话想跟朕说吗?”皇帝不怒自威道。曲长靖没有话可说,皇帝道:“抬起头来!”曲长靖不慌不忙地抬头,他的目光微微向下,避免与圣上直接接触。这并不是他心虚的表现,而是人不能与皇帝直视,否则是欺君犯上,是死罪。“启禀圣上,臣不知此人何意。”曲长靖道。其实他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个人大概就是为了使他今时今刻落入这样的困境之中。怎么会有一个武艺超群,可以在守卫森严的皇宫之中来去自如的,令守城门的侍卫和弓箭手都发觉不了他的存在,轻而易举地消失在皇宫之中,仿佛人间蒸发一样?而且此人身怀异术,可以易容成别人的模样。这么一个天底下的奇人,他进了皇宫不为刺杀皇上,不为偷盗皇宫财宝,不为盗取国家机密,也不为一亲后宫芳泽。就为了给曲长靖每天定时定点的下药,还是下得没有毒的,但是会让曲长靖看起来像是中毒的药。你说说,他图什么?他图什么?想不出他图什么,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人跟曲长靖一伙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曲长靖,他做得就是曲长靖命令他做的。“圣上,臣冤枉。”曲长靖想清楚怎么回事后开始给自己申冤,虽然他知道没什么用。皇帝要是信任他,就不会让他跪这么久了。“你冤枉?”皇帝反问,语气听不出来什么意思,应该只是正常地质疑他。“臣冤枉。”曲长靖道。“来人,带他们上来。”皇帝道。曲长靖的心一沉,已经有人证了。他们不可能抓到药王,如果有人证,十有八九是那群刺客,或者那个被替换的小太医孟瑞本人。两个人从一旁的侧殿过来,其中一个人的打扮,赫然是刑部六扇门的装扮,他是一名捕快。另一个人,膀大腰圆,体格健硕,壮壮的。曲长靖飞快辨认那个壮汉,他并不认识这个家伙。可是曲长靖眯眯眼睛,觉得这个人的身材和刺杀他的人有些像。曲长靖知道自己是逃不过这一劫了。“曲长靖,你可认得这二人?”皇帝问。曲长靖看去,道:“启禀圣上,臣不认得他们。”“你呢,你可认得此人?”皇帝问那个壮汉。那个壮汉仔细看了几眼曲长靖,连忙点头:“认得认得,草民认得,这位是少将军曲长靖。”“那日你们刺杀的可是他?”皇帝问。“是他是他。”壮汉道,“我还记得,额不,草民还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你们二人,把事情当着少将军的面,再原原本本地说一遍。”皇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