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李长安(1 / 1)

地煞七十二变 祭酒 1331 字 2个月前

.火势蔓延极快。待值守的天官神将惊觉,再调遣兵马时,火线已推至清波门外。熊熊烈火堵塞城门,逼迫人鬼不得寸进,神将也只好就地张起风幕,汲起河水,阻止火焰攀过墙头,波及城内。李长安几个同样不得通行,心急如焚下,绕道城南,抢了一艘渡船溯江而上。大伙儿拼命划桨,到望见富贵坊码头时,不觉悚然变色。富贵坊因码头而成,呈长条依河而建。最初,大伙儿只以为失火的是靠近城门的一端,可而今在船上远望河岸,目光所及,却无处不是火光冲天。人畜、房舍,富贵坊一切的一切都似已化为灰灰,随着那浓烟与火焰升腾,映照着脚下的冷河如血赤红。“道长?”“走。”渡船没有停留。孩子。孩子们还在慈幼院!…………似乎还是晚了一步。新置的漂亮茅草屋顶成了最好的薪柴。慈幼院在燃烧。鲜红的火光投在何五妹惨白的脸上,她身子一颤,缓缓软倒在地。却听得。“五娘。”这是……何五妹一个激灵爬起。急忙循声望去。一个小小身影撞入怀抱。忙不迭捧起怀中小脸。春衣鼻涕、眼泪、灰尘抹花了一脸,泣不成声。在后头,老医官抱着女婴脚下缀着大黑猫领着孩子们跌跌撞撞奔过来。老医官锤着腰杆。孩子们都在哭。猫儿也在嗷喵叫。说什么房子烧了,衣服也没了,小鱼干也丢了,钱粮什么的都没来得带出来。“没事,没事。烧了便烧了,人还在就好。”何五妹失而复得,哽咽着把孩子们挨个拉进怀里,揉着脑瓜安慰。众鬼也都心里一松,疲敝脱力一股脑涌出,各自坐倒下来。只有黄尾还愣愣立着,痴痴对着门院。大伙儿齐心协力修整好的房梁、茅顶、门楣在火焰里噼啪作响,起早贪黑从山上采来的药草在浓烟里弥漫药香。而在熊熊燃烧的慈幼院背后是火光通天的富贵坊。“完了。”他喃喃道。“全完了。”…………次日。轮转寺山门前。旭日初升,红霞漫天,一如昨日彻夜的火光。“要不,我还是先留下来……”“说甚痴话?投胎还有改天的么?去,去,老鬼留下何用?休要俺们撵你。”老货郎在大伙儿的笑骂中,一步三回头地登上了轮转寺的漫漫长阶。大伙儿在山门下挥手目送,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怅然。几个月来,同甘共苦,今日之后,虽仍同在人间,却也是永隔。想高喊一声:“一定投个好胎!”可现在已是白天,是活人的时辰,鬼话须得缄口,只好用力挥手。直到晨钟响遍,老货郎的身影也被越过轮转寺高耸的琉璃金顶倾泻入城市的灿漫朝霞所淹没。大伙儿驻足许久,才怀着莫名思绪,迟迟离去。……昨夜帮着救了一夜的火,今早匆匆洗去烟尘,便来为老货郎送行,大伙儿是又累又饿。便随便找了个面摊,对付肚子。火灾动静很大,理所当然成了今天坊间最好的谈资。临桌两个食客正在嘀咕。说起灾后凄惨场面。瘦的食客好一阵咂舌:“好好的富贵坊一个夜里烧了精光,当真是运道不好。”“烧个精光不假。”胖的却嗤笑道,“运道不好却也未必。”“怎么说?”“咱们钱唐夜里是什么天气?雾浓似雨!当真是吃一口气,能吐出三碗水来。往上数一数,过去几十年,可曾有夜间失火,焚毁坊市的?”“你是说……”“我有个连襟在城头作巡卒。”胖食客信誓旦旦,“他与我说,昨夜子时,那富贵坊有十数处同时失火,夜里雾重,火势蔓延不开。单单如此,也就倒霉十来户人家,没甚大碍,可偏偏当时突兀拔起一阵大风,转头便吹起大火蔓延全坊!”瘦的惊道:“哪里来的妖风?”“怎么是妖风?我看是……”胖食客指着地面,呵呵一笑,“那富贵坊一窝子流民,鲜少良善,平日不是在码头坐地起价,就是进城来偷鸡摸狗。我看是积德太少,造孽太多,终于惹怒了鬼神,该当招此……”“哐!”一个陶碗猛地砸在桌边。两食客当即一惊,便要发怒。却见旁边一大桌子对自个儿怒目而视,瞧着身上未洗净的烟尘,便晓得撞见了正主,又瞧着人多势众,不敢多话,灰溜溜走了。经过这么一茬,大家伙儿也没了吃饭的兴致,匆匆填了肚子,赶回了富贵坊。…………富贵坊燃烧了大半夜。直到拂晓,短短一阵小雨,压灭了渐颓的火势。这场火来得快,去得也快,留给人们一个冒着残烟的废墟以及满地的尸骸。褐衣帮组织了几队人手收敛遗体,可这对偌大的富贵坊而言,不过杯水车薪,更何况还有幸存者们——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烧成灰烬的家,孩子都很小,一个才断奶,一个不过四五岁,懵懂无知,因着饥饿嚎啕大哭。她的丈夫躺在原本是房门的位置,浑身焦黑,一只手徒劳前伸,一只手紧扼咽喉,他是被有毒的浓烟和滚烫的灰尘活活呛死的。女人木木看了他良久,然后牵着孩子绕过焦尸,从废墟的角落扒出一口米缸。里面的米粒大多成了焦炭,又被雨水泡成了黑浆。她捞出勉强可食的部分,分给了两个已经渐渐哭不出声气的孩子。她自个儿默默回到了丈夫身边,拖着他来到了废墟一旁。邻居已经等候许久。她把丈夫交给对方,对方则还以一具半大孩子的焦尸。黄尾与秀才们看得不明所以,还以为是某种奇特的丧葬习俗。李长安平静地道出真相。他们大多是新近安定下来的流民,对于饥饿,有足够的警惕,也有足够的经验。众鬼一齐变色,或怒或惊或惧,可到了都化作一声长叹,偏过头去,不忍再看。把目光转到四周的断壁残垣上,试图寻到一些熟悉的痕迹,可以寥作安慰。从城门到码头的这条街市,是富贵坊少有的合乎坊名的地界,各类商铺酒店汇聚,招待着过往旅客,售卖南北杂货、海内外奇珍。隔着一条短巷的区域分布着杂乱的工坊,漆匠、木匠、锡匠、箍桶的、搓麻绳的……李长安与黄尾借着“家神”的名义往这里塞了许多怀揣手艺的死人。再远一些,靠近码头的一大片是力工们的聚居地,他们在密集的窝棚之间,清理出小块的空地。在不出工的日子,大姑娘小伙子们便在空地上表演家乡的曲目。而今,全成了灰烬。唯有华翁邸店连着码头的一小片,或许因着应对及时,或许是别的原因,幸存了下来,在一片废墟里分外扎眼。幸存下来的人们大多安置在这里,何五妹和老医官也在此救治伤患。华翁从不提及过去,但他生前,一定是个娴熟的官僚。灾后种种被他安排得面面俱到、井井有条。可大伙儿这番回来,却远远听着一阵喧嚣与谩骂。莫非有人闹事?大伙儿吃了一惊,赶紧过去,却见灾民们群情汹涌围着几辆马车,华翁冷着脸立在邸店门口,手下的帮众正在竭力维持场面。城里传言,十三家出面召见了诸家商会,调拨了物资赈灾。眼前的车队莫非就是?灾民们可是见物资僧多肉少,所以发生了哄抢?可细细一瞧,众鬼都明白了并非如此,概因那车队里有一个万万不该出现的人。那人骑着高头大马,坦着两膀刺青,正是“天不收”罗勇。找旁人一问。这厮混进了车队,待华翁出面时,突然跳出来,借着赈灾的名义,恬不知耻又要来赚取地契。“丧天良的狗贼!谁不晓得,就是你们放的火!”谩骂声汹涌如怒潮。要不是褐衣帮拦着,要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