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帝师之位(1 / 1)

风水大术士 精品香烟 1053 字 2023-01-16

所以,接下来,秦风就是要准备在突破到问气境界的时候,同时进行帝师之位的证道。证道帝师之位,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祭祀。风水界中,谁也不知道这种证道帝师之位的条件是什么。有的风水界问气修士,修为高深,但是却证道失败。有的问气修士,修为一般,甚至根基不稳固,但是却证道成功。所以,秦风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自己成功。但是,不去试一下,又怎么知道自己会失败呢?忙活了一早晨。然后秦风就走出了小区。开始着手去准备去了。证道帝师之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准确的来说,是步骤十分的繁杂。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很多。秦风拿出了手机,看了下手机里面的电话号码,想了一下,拨打了出去。“秦大师啊!难得给我打电话,是有什么好事吗?”手机刚刚打通,电话那头就传来一阵爽朗的声音。从这声音中就能够听出来,正是尚家尚成军。“尚叔,有个事情想要麻烦下你。”秦风稍微的整理下思绪,开口说道。“秦大师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只要我尚家能够做到的,绝对不会推辞。”尚成军直接开口应承下来。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情,尚成军心中清楚秦风的能耐,绝对不能够用普通人来看待,这一点,尚成军心中清楚的很。就更别说尚家对于秦风所欠下的人情了。没得说,只要秦风开口,尚家绝对帮忙,这一点,尚成军还有能够答应下来的。“尚叔,先别急着答应,这事情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听到了尚成军的话,秦风笑了一声,趣笑的说着。“秦大师说说看。”电话那头听到了秦风这么,顿时神情也严肃起来。“是这样的,我想借用天坛一用。”秦风缓缓的开口说道,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天坛?天坛公园的那个天坛?”“没错,不能有外人参与在其中。”秦风点了点头。“需要多久的时间?”电话那头,沉默了大概十来秒的时间,尚成军这才开口继续询问起来。“最起码要有十二个小时。”秦风估量了一下,自己也说不准。只能将最大化的时间说出来。证道帝师之位的祭祀,秦风也没有把握,知道准确的时间。风水界历史记载中,有的风水修士用的时间短,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有的风水修士则用的长,甚至有的一两天都没有结果。所以,秦风也没有把握。“十二个小时,好。没有问题。”尚成军再次沉默了数秒的时间,这才应承下来,然后又接着询问道。“秦大师,你什么时候开始要用?”“越快越好,最迟不能超过三天内。”秦风开口说着,自己的修为境界,自己清楚,三天的时间,最多三天,自己就会晋升到问气境界,自己最多压制三天的时间。“那就明天吧!秦大师,我这就去开始准备。”“行,不过你还得帮我准备点东西。”“秦大师您说……”“……”片刻后,秦风挂掉了电话。电话里面,和尚成军交代好了,还有一些必要的东西,自己不方便去弄的东西,由尚家去准备。说完这一切,秦风心中也算是暂时放松了一下。这就是世俗家族的作用。有的时候,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算你本身修为境界再高,也没有世俗家族好使。秦风心中也清楚,在这个时代,要封闭天坛公园,不让游客来参加,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要知道天坛,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这样一大片地方,说封闭就封闭,就算是尚家去做,恐怕也有点难度。换做秦风自己来,压根儿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就是世俗家族的好处。“已经选择了最好的地方,这一次,成功的几率,应该最少能够增加三成。”秦风嘀咕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朝着京市琉璃厂走去。接下来,秦风就是要去购买一些祭祀所需要用到的东西。这次的帝师之位证道。并不是普通的祭祀。不能用聚灵化物的东西来代替。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秦风自身肯定是想着完美成功的证道成功,成就帝师之位。所以,一切都要准备充分。虽然说,已经委托尚家去准备一些东西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自己来准备。琉璃厂。琉璃厂大街位于京市和平门外,是京市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京市的和平门外,西至西城区的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的延寿街,全长约八百米。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