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古墓方法(1 / 1)

风水大术士 精品香烟 2044 字 2023-01-16

石半仙想了想,掐指一算,道:“三天之后是冥府点检鬼卒的日子,你速准备五千瓷人,须得神态各异,烧制上姓名八字。我替你点穴深葬,这就顶得上你马家世世代代的子孙后人了。记住,一定得是瓷人,木人腐烂,铁人锈渍,惟有瓷人才能长存。”马有德如得了救命符一般,连连点头。陈大人担忧道:“进贡的瓷器还没烧制出来,这五千瓷人既要神态各异,又要烧制上姓名八字,工程浩大。只有三天时间,来得及吗?”马有德笑道:“这个却不难,我一定如期赶制出来。”原来马有德除了日常供货的瓷器烧制厂,私下还另有一队工艺高超的工匠。三天很快过去,陈大人早早来到马府,马有德准备的瓷人尚有一部分没有运到。石半仙准备好黄纸、朱砂、罗盘等器具,单等着五千瓷人到齐。不一会,最后十盒罗列整齐的瓷人运到了。这些瓷人虽然高不过尺许,却是男女老幼都有,形态逼真,背后各有烧制上的姓名八字。石半仙并不急于点穴下葬,而是逐个看那些背后的姓名八字。马有德道:“老神仙请放心,这些瓷人的姓名八字虽然是胡乱起的,却绝对没有重复。我一家性命在此,岂敢儿戏?”石半仙但笑不语,让马有德摸不着头脑。石半仙仔细翻检,不时挑出一个瓷人放在一旁。又挑出几个,一并呈给陈大人。陈大人接过来,这时随从呈上一片花瓶碎瓷。陈大人仔细比较,脸色越来越凝重。马有德暗叫不好,但是已经晚了。“马有德,这片如意瓶残片你应当眼熟吧?瓷人上的字迹居然与残片上的字迹一致,你有何话说?”陈大人冷冷道。那片碎瓷正是如意瓶残片,由前不久犯事的叶家商号经办。这种如意瓶以男女合;‘;【欢的春;【】宫。;图为造型,多是供皇上在寝宫把玩。有次侍寝的妃子无意中打破了,没想到内壁上居然有字。皇上一看,竟是他与皇后的名讳,被以巫术恶毒诅咒。皇上吃一惊,将另外几只如意瓶摔碎查看,果然又找到两只有字的。皇上龙颜大怒,将负责采购的买办王大人连同叶家一族,满门抄斩。瓷人上出现了与如意瓶相同的笔迹,马有德心底忐忑,面上却佯装镇静自若:“笔迹相仿也是有的,大人此举岂不是疑我吗?”“那瓷人神态逼真,与如意瓶上的合---欢男女颇为神似,你又怎么解释?”陈大人逼问。“匠人手笔,多是类似的。”马有德冷汗直下,兀自强撑道。陈大人冷笑一声,道:“把人带上来!”这时差役押着一队烧瓷工匠进来,其中一个瘦小的男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差役一松手,立刻扑倒在地上。马有德一惊,陈大人居然派人暗中跟踪他的家丁,找到了那个烧制作坊。这男子正是当地妙手制瓷的一脉传人,擅长利坯。利坯是将定型的坯磨精心打磨,瓷壁越是光滑纤薄,就越珍贵难得。这在瓷器烧制中是最见功夫的一道工艺,须得拿捏精准,不然过薄的没出窑就成了残品。这男子气息微弱,供认不讳,那些带字的如意瓶正是马有德让他烧制的。他依照马有德的吩咐,在利坯时将如意瓶打磨得很薄。尤其瓶上美人腰肢与手肘处,更是薄如蝉翼。这样烧制出来的如意瓶看似没有问题,但极易破损,拿在手里反复把玩就会碎裂。马有德将这几只如意瓶混入贡品里,以此陷害叶家商号,好取而代之。马有德听了,一时面如死灰,知道铁证如山,再也无法狡辩了。这时玉翠从内宅出来,服饰整洁,神智清醒地参拜陈大人。马有德指着她,愕然道:“你,你……”“她是京城万花楼的小玉姑娘。”陈大人看他一眼,冷冷道。原来这一切都是陈大人一手安排。得知马有德要纳妾,就让小玉混进马府。他筹集大量银两,以各种手段让马有德的商号赚去,然后让小玉装疯,散布关于判官的说辞,同时调遣差役,乔装成劫匪掳走马有德的女儿女婿。他处心积虑营造这种状况,然后就是石半仙出场,借化解阴阳宅为由,引出五千瓷人,这才找到证据,洞悉如意瓶的真相。“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马有德不解地问。“哪一笔交易,我不是让你赚得盆满钵溢?你为什么要和真金白银过不去?”陈大人看他一眼,道:“现在不妨告诉你,前任被满门抄斩的买办王大人,正是在下的恩师。我深知恩师与叶家都不会做这种自掘坟墓之事,后来见你极力取代叶家,就疑心是你做的手脚。事实果然如我所料,说起来还得感谢你的贪婪成性,这才让我的计划得以顺利完成。”“这么说,阴阳宅,五千瓷人都是假的?”马有德瞠目结舌,悔恨道,“我被你们骗了,我的宅院本来就没有问题,是个纳财进宝的所在!”“世人都迷信风水,哪里知道风水其实是人与天地的感应。无论造坟建宅,都应以积德为本,相互潜移默化,绝对不是随便找块地建宅埋骨那么简单。”石半仙面色戚然,长叹道,“你心里只有钱财二字,就是住在龙脉仙境的风水宝地上,也只能是不得安宁的阴阳宅啊!”到这个时候,马有德才认命。当然,这是普通的传闻。秦风所知道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这只是在普通修士之间传闻的内容。前世的时候,秦风是在一本珍藏的典籍上面所看到这个传闻。这个典籍上,记载了全部。故事的真相,也不仅仅是这些。事实上,这仅仅只是表面上所表示的。真正的真相是有人在这背后,出了黑手。典籍所记载,马有德乃大气运之人。命格奇特。而那五千陶俑,才是这幕后黑手的真正目的。被后的人,要用大气运命格奇特之人,血祭五千陶俑。准确的来说,就是布置了一个诡异的大阵。当然,具体的详情,典籍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了。后续事情秦风也就知道这么一点。“没有想到,传闻中的五千陶俑居然会在这里。”秦风心中的好奇心,顿时起来了。“老大爷,多谢您的款待,我先走了。”秦风回过头来,道谢了一声。施施然的就直接离开了这里。待到秦风走后数分钟。“老头子,那小伙子留下了一百块钱。”“这小伙子,还真有意思,是个好人。”“……”对于这院子里面的事情,秦风自然是不知道了。秦风此刻正朝着山头的方向走过去。五千陶俑,是风水界中的一个传说。传闻,古代的时候,风水界中,有一位大能。用陶俑,制作了五千傀儡。这五千傀儡每一个堪比问气境界,用来守护自己的埋葬之处。仅仅凭借这一个手段,就能够看的出这个大能有多么的强大。强大的修士,其死后古墓,对于任何一个风水修士来说。那都不亚于一个宝藏。秦风也是这么觉得的。山头的位置距离农家小院并没有多远,很快,秦风就到达了这山头之上。这是一片山脉的尾端。山头大概七八十米高的样子。没有魏巍大山那种气势。但是,仔细一瞧,却给秦风一种十分特殊的感觉。站在山头上,秦风看着山脚下的小村庄。国道线从村头过去。“银线索引,背靠卧龙,山水相伴,好一处风水宝地。”秦风感叹了一声。这山头上,就是极佳的风水宝地。只是上山的时候,秦风注意了一下,这山头上,并没有丝毫的坟墓。村子里的坟墓都在对面那边。可惜了。不过秦风并没有去多想这些。眼前,最为重要的,自然是打开脚底下的这个宝藏。大能的古墓。可不是一般的帝王古墓。其危险程度,绝对要高的许多。这一点,秦风心中清楚的很。做出了决定。就立刻行动。山头下的古墓,已经确定了。接下来,秦风就要找到入古墓的方法。风水修士的古墓,和那些帝王古墓不一样。华夏的历史文化讲究‘和’。万事没有绝对,万事都会留有一线生机。同样的道理。古墓肯定有入口,也就是所谓的生门。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或者说是习惯。山头下是古墓,风水修士的古墓跟普通的古墓不同。风水修士,特别是这种大能,一般在生前就会规划好自己的古墓规格。对于自己大限那一天,都有个预判。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风水修士的古墓,一般都是有传承,他既希望,有缘人能够获得自己的传承,不让传承断绝。又不是被同行,或者盗墓贼挖了自己的坑。所以说,这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同样的,秦风心中很清楚这一点。稍等了片刻,秦风开始行动起来。想要探寻古墓的办法有很多种。但是,大致归于两种。第一种是普通方法,也是盗墓贼常用的一种办法。那就是看土层。一般的盗墓贼,他会用加长洛阳铲,在古墓周边打洞,看看里面的土层。盗墓贼通过观察挖出土壤的颜色,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是什么年代的。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太神了。其实,一点也不神,盗墓贼的所谓“绝技”完全来源于其盗墓经验。即便一天没有盗过墓的人,看了下面的介绍也明白个大概。《清稗类钞·盗贼类》记述的一个叫焦四的盗墓老贼,便是“观泥痕”的高手。“观泥痕”,就是观察土壤的颜色,这本是北派盗墓贼的看家本领,当然也是盗墓的入门技能。棺材下葬后封土时,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时不同层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的土色。这种土,有个术语,叫“花土”,也有人叫“五花土”、“大花土”,如果发现了“花土”也就找到了古墓的线索。秦公一号大墓就是因“花土”的出现而被找到的。1976年,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铲出的黄土有的土块颜色很杂,与其它地方的土色明显不同,有黄有红,土里还夹杂着不少碎石子,土质非常坚硬。赵姓村民闲谈中,提到了这件蹊跷事,正巧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前来调查,凭经验初断,这地下有东西。不久,考古队赶来实地勘察,果然是一座古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古墓,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景公被找到了。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标,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挖葬坑时,将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时再反过来回填。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个也没有发现,这与秘葬有直接关系。在秘葬时,蒙古人将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块。土块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椁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将土块放回。这样处理后的墓葬,即便北派盗墓贼擅长使用的“洛阳铲”,也无法发现异常。但汉族人就没有考虑这么远,似乎不拘小节。不只不秘葬,还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坟头让人看着。这种有意无意的大意,给盗墓贼提供了极好的盗墓目标和机会。如果看到“花土”,探针或洛阳铲下去,再看到白膏泥,那下面有古墓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白膏泥,学术名称是“微晶高岭土”,是一种极纯净的黏土,在华夏不少地方都有分布。但以江西景德镇高岭的白膏泥质量最好,故名“高岭土”。高岭土土质细腻、湿润,粘性十足,最显著特征是渗水性小,是上等陶瓷生产用土和化工原因。景德镇的陶瓷闻名中外,就是因为它的土好。高岭土为什么又叫白膏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