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因时而度事(2 / 1)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543 字 3小时前

“征西麾下将……”“持颅过延津……”荀念叨着,然后长叹一声,说道:“让妙才回来吧……淳于已死,一切已成定局……”夏侯皱着眉头说道:“如今太史已为疲兵,为何文若竟言撤兵?”“虽为疲兵,然士气之盛……”荀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真的出兵拦阻,且不论能否得手,必然是折损良多……妙才如今好不容易积攒了三千骑,莫非欲于此玉石俱焚不成?如此一来,主公攻略徐州,又如何用之?”这一次,完全出乎荀的意料。原本荀推算,太史慈纵然是可以兵至邺城,战力至少也在路途上消耗了两三成,然后邺城之下一战,多少也会有损耗,然后纵然太史慈可以突破袁军拦阻而归,恐怕十成兵力当中只剩下二三成而已,这样一来,对付起来也就不会废多少气力……万万没有想到,太史慈不仅兵力没有折损过重,而且还斩杀了淳于琼!当这个消息传到了濮阳的时候,荀当时正在批复行文,拿着的笔都差点掉在了桌案之上!于是,原本的计划便全数需要推翻,重新计算。“时不可违也……”荀仰首望天,神情多少有些郁闷难受,“记得妙才初领骑兵之时,就向主公进言,欲扩骑兵,怎奈何……于是如今也不过是三千之数……”之前荀也是知道骑兵在像冀州,兖州,豫州这样以平地为主的州郡之中的重要性,但是无奈条件所限,能维持着三千骑兵,已经是竭尽所能了,毕竟各个方面都需要费用,实在是支持不起更大的骑兵规模。但是现在看来,在征西的骑兵这一次运用过程当中,若是能够解决粮草问题,确实可以无视沿途的一些县城,给与平地居多的州郡的纵深以沉重打击!而做这样的战术之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也是荀至今仍然不得其解的事情。第一个是粮草补给的制约,另外一个则是战马自身的损伤。粮草补给,携带多了行动不方便,携带少了行程必然受限制,这一次征西骑兵一路从雒阳至邺城,虽然也有荀再开始的时候纵容利用的心态,但是给与征西的那一点点粮草肯定不够支撑多久,但是征西骑兵看着并没有携带许多辎重哦,竟然能够前后坚持了二十余日,这不能不让荀疑惑。“或是劫掠冀州周边庄寨?”夏侯提出了一个解释。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冀州坞堡林立,若是劫掠,倒也可以应付一时……不过也太耗时间,未免得不偿失……”在一种新的战争手段,或是战争形态出现之前,绝大多数的人依旧还是会采用老方法老习惯去运作的,毕竟老战术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容易操作,但是当新的战术展现在眼前,并且成功获取了战果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会恍然,原来战争还有这种手段!就像是经历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依旧有层出不穷的战术出现,定点蛙跳,空中电子,然后旁边的吃瓜群众才恍然,哦,居然还有这一招啊,赶快找个小本子记下来……荀基本上就是如此,在许昌第一次接到了征西骑兵出动的消息的时候,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重视了,没想到依旧是重视不够,等到太史慈成功的实施了纵深打击之后,才发现之前认为可以依托城池县城进行层层防御的体系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有战马,但是起初都是用在车辆之上的,后来在赵国的带领之下,其他国家这才算是改成了单骑走马,但是依旧因为马蹄和补给的原因,骑兵一直都是步卒的辅助单位,并没有单独的成为主力兵种。到了汉代,在汉武帝时期,骑兵因为和匈奴的对抗,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正式脱离了步卒,可以单独的进行作战,不过在整个的汉代,骑兵数量在汉武帝之后便是一路走下坡,因此也没有开发出什么特别的骑兵战术,直至征西将军斐潜的出现。在这个时代,人口密度依旧有限,多数集中在城池周边,对于步卒而言,确实需要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伐过去,确保粮草补给线,而现在对于征西的骑兵来说,拥有长时间持续作战的能力,在合适的地形和气候下,确实是对于原有防御体系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原以为这兖州东郡、陈留诸地,已经是稳固如山,如今看来……”荀沉默了片刻,面色沉重的说道,“却是处处破绽……四战之地,若无骑军,便是肉于俎上也!某定然禀明主公,速充骑军!”夏侯看了荀一眼,说道:“主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事定然有所公断。”荀是多聪明的人,立刻明白了夏侯的意思,所以立刻解释道:“并非裁减其他兵卒数目,仅是增骑兵之数尔……主公大公子如今也是出仕,正合独领一军……”曹昂因为张济和张绣都不在宛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宛城事件,所以现在活得好好的,曹丕依旧还是个小屁孩,还未成丁。荀表示说新增的骑兵让曹昂带领,又不缩减其他将校的兵卒,夏侯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如此,文若欲妙才撤兵,可是示好于征西?欲求其战马?”夏侯问道。荀点点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邺城一战,冀州必然自危,定无战马贩卖,若不示好于征西,吾等便断了战马来源……如今便只能是如此了……”痛打落水狗,这是相当多的人都喜闻乐见,并且勇于尝试的事情,但是若是发现这并非是一只落水的狗,而是一直在潜水的鲲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人还会傻乎乎的继续拿着小竹竿向海里冲了。“如此,不妨让妙才带些劳军之物……”夏侯建议道,毕竟当下比较有骑兵统领经验的也就是夏侯渊而已,“也好让妙才多少探知一二……”“正有此意……”荀点点头说道,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北方,“除此之外,还需派人去河内……”“文若是说张河内?”夏侯问道。荀点点头,露出了一丝笑意:“淳于之死,惊骇四野,河内焉无其罪?且张河内此人,实为一匹夫尔,既无仁德,又无刑威,当可笼络之,以待后效……既然失之东隅,不妨收之桑榆……”………………………………雁门郡。赵云不知道南线的太史慈搅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场面,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战争战术手段的改变,不过,就算是知道了,赵云现在也没有功夫理会这些,因为现在他统领的部众人马,纷乱繁杂,就像是行走在钢丝之上,这对于赵云来说,不亚于是个极大的考验。人员混杂,各自有各自的统属,再加上原本就不是一路,心怀各异,因此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一点上,赵云所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太史慈少,甚至可以说,某些方面比太史慈还要更难,毕竟太史慈之下,皆为征西兵卒,一声令下就可以令行禁止,而赵云这里……天色还未完全明亮,笼罩在雁门草原上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人马也才渐渐清醒,但是一匹快马搅乱了雾气,也踏破了这一片的宁静。在营地之外游弋的巡骑冲了上去,沉声大喝道:“来着何人!”“某乃鲜于银!”来人应答道,“有紧急军情禀报赵将军!”巡骑迎上前去,检查核对了一下,便领着鲜于银朝着赵云的帐篷而去。鲜于银到了帐篷之前,没等马速降低,便直接飞身下马,往前冲了几步,赶到了帐篷口处,显然是事情紧急,火烧眉毛了。赵云已经得到了通报,见状便朝着鲜于银招了招手,让鲜于银入内说话。周边的士兵也不由得议论纷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鲜于银是从前方赶回来的。在前方的混合部队当中,之前还算是太平,但是昨晚上却出了事情……昨晚有一群乌桓人在野外宿营的时候,被一批怀疑是鲜卑人的家伙偷袭,死了近一百人,然后营地内的财物和一些妇女被抓走了。鲜于辅,鲜于银得知了消息,便带着乌桓人搜寻印迹,找到了鲜卑人的营地,但鲜卑人却矢口否认,鲜于辅几次试图交涉都失败了,鲜卑人根本不理会他,于是鲜于辅也很无奈,一方面留下来安抚乌桓人,另外便派了鲜于银来报给赵云知晓。这叫什么事情!这才在一起几天,就折腾出这样的事情来!虽然只是口头上的同盟,但是毕竟也是友军!袭击友军的事情如果不进行处理,这一支临时撮合起来的部队,也就算是走到了尽头!刘和得到了消息,也匆匆赶来,听闻了鲜于银的叙述之后,皱着眉头追问道:“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是确认真的是鲜卑人做的?”鲜于银点头说道:“马蹄印迹骗不了人!在加上周边也有人在昨夜见到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