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省试落幕(1 / 1)

寒门枭士 高月 1752 字 2022-12-10

第二百七十一章省试落幕随着交卷的鼓声敲响,为期四天的省试科举终于结束,士子们纷纷交卷了,李延庆将几份卷好的试卷放入匣内,插封口木板,交给了前来的收卷的考官,他也长长松了口气,虽然其后还有殿试,但那至少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他走出了呆了四天的考房,正好隔壁的士子也出来,李延庆吓了一跳,原来竟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但细看也五十余岁,可背已经有点驼了,难怪四天来一声不吭。老者笑着向李延庆拱拱手,“老弟应该考得不错吧!我感觉得出来。”“彼此彼此!”李延庆也回礼笑道:“兄台应该也押到题了。”“我押到两题,宋辽关系和诗作,不过我估计很多人都押到了。”这时,有人在远处招手叫这名老者,老者笑道:“同乡叫我了,我们后会有期!”“祝兄台高!”老者向李延庆行一礼,“也祝老弟金榜高!”他转身便快步走了,李延庆也跟着人流向贡院外走去,刚走出后院大门,便听见身后有人叫他,听声音应该是周春。李延庆回头,只见周春从人群挤了出来,李延庆笑着迎他,“兄长考得如何?”“马马虎虎,这里人多,我们过去说话。”两人走出贡院广场,找了一个人流稍少之地,周春笑道:“贤弟说得没错,按照贤弟的判断,五道对策题我押了三道,连论题我也押了。”“连刑罚慎杀兄长也押了?”周春心情极好,“这是我们书院的一个教授押的,去年这个问题在朝廷讨论了很久,连续开三天朝会,影响很大,他便根据经验判断,关于刑罚慎杀很可能会在科举出现,结果真被他说了。”李延庆暗叹,不愧是四大书院,确实有水平,太学虽是最高学府,但在学术却不如四大书院,他听了一年的课,太学的教授只管授课,根本不屑于押题。“走!我们喝一杯去,我请客。”周春不由分说,拉着李延庆便向宜男桥方向兴冲冲走去。........两人在相州酥骨肉小店里坐了片刻,洪大志便匆匆赶来,一见面悲嚷道:“我今晚收拾行李回乡!”周春将他硬拉坐下,关切地问道:“是考得不好吗?”洪大志抓过桌酒壶,一口气给自己灌下半壶酒,忍不住潸然泪下,“兼经题没有做完,对策有四题没做,根本不会,太难了,那些东西平时闻所未闻。”经题没做完肯定会被淘汰,更不用说对策题了,洪大志这次肯定名落孙山,李延庆心里明白,没有经过太学和四大书院的学习来开阔视野,思路还是留在州县那种狭隘的小地方,怎么能做天下章。李延庆便安慰他道:“一百三十人才录取一人,不仅是洪兄,我们都有可能落榜,象我的诗作题有点偏激了,有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很可能第一轮过不了。”“这倒不一定!”周春对李延庆道:“是刚才我给贤弟说的那个教授,叫做郭鞅,岳麓书院的首席教授,他之前给我们说过,如果天子决定北伐,那一定会批判过去的绥靖之策,把责任推给过去,占领道义高地,所以他要求我们在对策题多少带一些批判过去对辽绥靖之策语句,这样会符合朝廷的风向。”李延庆默默点头,确实有点道理,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倒误打误撞着了。“那我该怎么办?洪大志痛苦地抱头道。李延庆对他颇为同情,便想了想对他说:“太学有一万多旁听生,他们都和洪兄一样,觉得州县太闭塞,听不到朝廷的声音,如果洪兄还想继续考科举,我觉得可以效仿。”停一下,李延庆又问道:“不知洪兄成家没有。”“我倒是没有成家,是.....是住在京城花费太大,家里负担不起。”“除非是大富人家,一般等人家的子弟都要在京城找点事情做,赚钱补贴食宿,不可能让家里负担的。”“让我去哪里找事情做?京城我一点都不熟悉。”“这个我父亲可以帮忙,他是汤阴同乡会的会长,他可以给兄长介绍一些案方面的活,当然,我父亲认识的人都是商人,不是权贵人家,可能会在店铺里做事,不知洪兄能否接受?”对在太学当旁听生的建议令洪大志极为动心,只要能有机会学到真正的才学,吃再多的苦他也愿意,再说也是贫寒农家子弟出身,哪里在意做什么事情,他连忙起身向李延庆长施一礼,“我愿意接受,恳求贤弟帮忙。““好吧!等会儿你跟我走,我带你去见我父亲,我看看他那边是否需要人手。”.........三人吃完饭,又是李延庆抢先结了帐,他知道周春那么几贯钱,也不忍心让他破费,不过他们从考场出来,都同样是身无分,李延庆和店主很熟悉,他便签字押单,以后一并结帐。李延庆又叫了一辆牛车,三人坐牛车向御街而去。牛车停在宝妍斋店铺前,车夫回头笑道:“三位小官人,十五钱!”“稍等一下。”李延庆向店铺门口喊道:“孙大娘!”正在店铺前迎客送客的孙大娘子看见了李延庆,连忙笑着走前:“小员外考得如何?”“这个回头再说,先帮我付一下车钱。”孙大娘子捂嘴轻笑,“小员外穷得连几钱都拿不出来吗?”“考场没法带钱。”“这倒也是啊!”孙大娘子取出一锭银子递给车夫,车夫吓得连忙摆手,“我找不出!”“那稍等片刻,我去店里拿钱。”孙大娘子转身回店里去了,这时,周春和洪大志瞪大眼睛指着李延庆道:“原来.....原来宝妍斋是你们家开的?”“是我父亲开的,和我没有关系。”两人都异常震惊,赫赫有名的宝妍斋竟然是李延庆家的产业,那他家该多么巨富,两人都不约而同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李延庆微微一笑,“回头我拿两只宝盒给你们,带回去给家人。”“那多谢了!”两人大喜,宝盒要二十贯一只,他们可买不起,周春想着送给舅母,他去岳麓书院读书是舅父资助的,洪大志没有成亲,打算送给师娘。这时孙大娘子匆匆走了出来,后面跟着李延庆的父亲李大器,他听孙大娘子说儿子回来了,连忙赶了出来。“延庆,考得如何?”李大器前便急不可耐地问道。“还行吧!算是发挥了我的水平,但能不能考不知道了。”“那好,只要没有遗憾是成功。”李大器又看了周春和洪大志,觉得他们有点眼熟,“你们是......”两人连忙前躬身行礼,“晚辈向世叔请安!”李延庆笑道:“爹爹忘记了吗?在安阳县见过的,临漳县的两位朋友,他们今年也来参加科举。”“对!对!对!我想起来,你们都住在汤记客栈的,这里不方便,我们去后院坐。“李大器带着三人来到后院,在自己的房间里坐下,又让一名跑腿小童茶。“你们两位今年都应该考得不错吧!”周春笑道:“晚辈发挥不是太好,恐怕得等下届了,等发榜后回岳麓书院继续攻读。”洪大志羞愧道:“晚辈差得太远,肯定名落孙山了。”李大器点点头叹道:“省试是千军挤独木桥,一百多人才能考一人,这还只是省试,想出人头地,还得再考殿试,当年我也觉得自己考得不错,最后还是落榜,科举哪里有那么容易考的。”这时,李延庆忽然想起一事,老家主曾说父亲差一点考科举了,主考官还安慰他,让他下次再来,一定能考。李延庆现在想起来,才发现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考生怎么可能见得到主考官?算主考官锁院结束回到家,也会避嫌,不能见任何考生,这必然是父亲科举落榜后死要面子的自我吹嘘。李延庆笑而不语,也没有揭露父亲,他喝了口茶,对父亲道:“大志想在京城旁听太学讲课,但他家境贫寒,无力负担他在京城食宿,他想找点事情做,父亲能不能帮他一下。”李大器自己当年曾贫困潦倒,他对寒门士子深有感触,便对洪大志道:“我店里的账房经常在外面跑,实在忙不过来,要不你来帮帮他吧!每天抽一个时辰来整理帐簿,我一个月开你五两银子,够你在汴京生活了。”洪大志感动万分,再次起身行礼,“世叔厚德,大志铭记于心。”........周春和洪大志走了,李大器对李延庆道:“我们同乡会已经大家捐一笔钱,专门帮助汤阴县的寒门子弟在外面求学,我打算再捐一万贯钱,把范围扩大,不仅是汤阴县,相州的寒门子弟只要肯刻苦读书,都能受到我的资助。”李延庆竖起大拇指笑嘻嘻赞道:“爹爹不愧是武德郎,把百年后的州志都想好了。”李大器脸一红,在他头狠狠敲了一记,“我哪有象你想的这样心机深沉,再胡说,我把所有的钱都捐出去,一钱都不留给你这个臭小子。”“爹爹去杭州买地了吗?”“去了,你印叔也跟我一起去了,他说是你教他去杭州买房。”“是我教他的,他买了多少?”“他在南城附近买一座七亩的旧宅,花了八百贯钱,我买三十几处小宅子,一百五十多亩地,都是靠主干道,但没有沿街,花了九千多贯钱,应该差不多了。”说到买地,李大器又想到一事,“李勾儿替我找到一处旧宅,在城外汴河边,有一座私人码头,大概有十亩左右,对方要价六千贯钱,我觉得不错,明天午你陪我去看看。”“爹爹还是要在京城买房吗?”“不是买住宅,是雇的人越来多,仓库也很不方便,宝妍斋必须要成立商行了,还要建自己的船队,所以得找地方。”李延庆也知道父亲说得对,御街店铺后院太小,根本无法做宝妍斋的总部,他们已经到了成立商行的程度,是要找一个大点的地方做办公场所。“好吧!明天一早,我陪爹爹去!”=====【这两天家里有点事情,忙过这两天老高恢复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