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名传到了皇帝耳中(1 / 1)

凰权美人谋 一丈红 1045 字 2023-01-16

当今皇帝陛下圣明神武,整个朝堂也是文武贤良,他们每日都争论不休出个所以然,指望一群孩子有些不切实际。不过为了迎合皇帝,身为大商最高学府的太学院还是将这个话传了下去,也告知各地自由而论,可做可不做。“陛下,各地学府参差不齐,学子们大多都处在一个学习阶段,想要理解陛下深意恐怕需要时间。”罗荣道。帝凌天叹了一口气,随后自嘲一笑,心中多少也猜道这个结果,便也不在报什么希望了。“也怪朕没有思虑周全,总是在没日没夜思考蛮川和周国的这些问题,情急之下就想了这么个法子。”“诸卿也辛苦了,都且退下吧!”罗荣等人都是纷纷行礼,他们身为当朝文臣,更是常驻太学院,自然对那些学生们的水平了如指掌。而太学院因为是整个大商的人才中心,各地只要有些才气的都会聚集于此,可以说太学院里的那些学生直接代表了整个大商诸多学府的水平。“寻太傅还不走?”罗荣看向没有动的寻墨问了一句。“罗大人先行,我还有事要和陛下说。”罗长史点了点头之后便又朝着太子殿下微微施礼之后同白太傅几个退出了开明殿。待几人离开之后,寻墨才朝着帝凌天开口。“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份策论想请陛下一定看看!”帝凌天先是一笑,随即问道。“哦?”“难不成是爱卿在芙蓉城有了新论,那孤一定要认真品阅。”帝凌天话落,一旁的掌事大监熟络的从寻墨手中接过了一份卷纸。寻墨作为皇帝的启蒙之师,学问自然不在话下,在朝之时也是朝堂的中流砥柱。如今虽人已经不在朝中,但他门生故吏遍布大商。帝凌天接过那卷纸之后,将其打开,字迹飘洒一看就是出自寻墨之笔。然而注意到上面的内容时,帝凌天顷刻间就来了兴趣。天下苟不免于战之兵,用之不能以渐,会使民于安乐无事中...知安而不危,能逸不能劳,看似太平,实则其患不见于今而已。整个一张纸不过千字,然而通篇上下贯通,将大商之国情叙述的淋漓尽致,更是让他如梦初醒,一扫之前胸中愁然。“爱卿,这策论真乃国之良策,国之良策啊。”帝凌天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捧着这篇大论赞不绝口!看着皇帝陛下的神情,寻墨却是摇了摇头。“陛下,此论并非老臣所出,老臣惭愧!”帝凌天一听,微微一愣。“这字分明就是爱卿的字。”听到这,寻墨也是无奈,随后接着道。“老臣只是代笔抄录,此论出自芙蓉城忠义侯之女。”“什么?”“你说这是欧阳德女儿写的?”饶是帝凌天听了都觉得有些不可置信。“正是!”不光帝凌天惊讶,就连一直坐在一旁的太子帝修都是被这个名字吸引了去。欧阳晴雪,不就是那个自己在芙蓉城和皇妹见的那个少女?“老臣也正是看完这篇策论之后才来的京都,此论上的三策堪称绝策。”“起初老臣和陛下一样震惊,然而这确实是出自忠义侯欧阳德女儿之手,这是原论!”说罢寻墨将欧阳晴雪那丑的惊天动地的卷纸呈了上去。帝凌天接过之后,打开一看,不说别的,光是这鬼爬字就差点让他忍不住想把这纸当场撕了。“此女年岁有几?”帝凌天将卷纸合上,问道。“不过十三!”“竟然还未及笄,如此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欧阳德这个女儿了得啊。”帝凌天赞叹的开口。“陛下,这论中三策,分别将蛮川之内患、西周之外忧、以及我大商之现状分析的淋漓尽致,而方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大胆。”“然若是照此法来做,确实可行,但期间阻力恐怕不小啊!”寻墨认真的道。闻言,帝凌天点了点头。“爱卿所言不错,但大商对此,势在必行,以往孤也有所顾虑,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然看到此论之后孤才知道,是孤的认知还不够深刻。”“按此论对蛮川之地问题所述,那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土地和很多部族,为了安抚那些部族的土司,朝廷册封其世袭之爵。”“地处偏远,他们不服教化,诸多叛乱都是因为他们压榨部族或是带头闹事。”“若施恩诏,的确可以让他们相互牵制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这句,以黔制蛮,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以黔贵之民来平蛮川之乱,若得其果可封上土地,有地便可屯田。”“黔贵人多且少地多山,温饱一直都是第一政务,蛮川土地肥沃尽数掌控在各部族土司手中,人少地多,施恩黔贵之民守蛮川之地,有了土地,黔贵之民必然会舍命守护。”“然这恩是朝廷给的,他们想要在蛮川立稳就必须要和朝廷联合,此策虽毒,但毒的恰到好处。”饶是帝凌天都不得不感叹这策论中对蛮川之地的恶毒用心。他甚至可以想到这施恩诏书一发,蛮川必会有不服教化的站出来作乱,而这正好给了朝廷给黔贵施恩的机会。可谓先让其乱,再从乱中获稳。先前看过无数奏章,还有一些所谓的稳蛮之策,统统都是纸上谈兵,什么如何出兵,如何安抚,没有一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此策论中,单凭以黔治蛮四个字就已经让身为皇帝的帝凌天都忍不住拍案叫绝。“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也正是因此才得到此论第一时间启程来见驾。”“不光如此,论中对西周和我大商在列国之中的关系也是分析透彻,以民养兵,战时皆兵同样值得推行。”“正如陛下所说,此女之大胆超乎想象,若是男子定是我大商难得一遇之治国良才。”这话出自皇帝之师口中可想而知。帝凌天听闻也是叹息一声,“是啊!”他不禁侧头看到了一旁的儿子,只是这一看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深思,太子已年满十八岁,正是到了册妃之年。突然他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