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大商和唐国停战了(1 / 1)

凰权美人谋 一丈红 1030 字 2023-01-16

一夜破产,一夜暴富的到处都是,不少商会的会长这些日子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烧黄纸扎小人诅咒朝歌商会早点倒闭。一家酒楼的雅间中!“朝歌商会这简直就是扰乱市场。”“再这么下去,我们都要关门大吉了!”某个商会的会长气的咬牙切齿的道。“王会长先别急,朝歌商会这样大规模的售,总有卖完的时候,到那时候再看。”“只是现在朝歌商会在整个宋国这么搞,我们要不要派人也趁机购进?”“还是先等等吧,咱们可不比大商会资产雄厚。”“...”这样的情景,有朝歌商会的地方到处都是。现在唯有撑着,大商和唐国不是还在打,朝廷也没有说要停止对唐国的援助,早晚会好!相比小商会的这些人,大商会的日子也不好过,资金全部压在了粮食上,其他产业就会相对缩水。甚至他们希望再来一把火把朝歌商会的粮都给烧了吧。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凄凉,之前的那把火还是欧阳晴雪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如今宋皇的国家储备粮流入,加上之前查抄九州商会和一些贵族的,这庞大的粮食流入朝歌商会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卖没了。人再多也有数,更何况这一切还是由宋皇和田相亲自指派,为的就是平复粮价。无数的商会死撑硬等,等啊等啊!怎么还没卖完,差不多十天过去了,买粮的热潮也渐渐退去。这些日子不限购,低价售卖让该买的都买到了,粮价却是有了一些回落,田丰来到朝歌商会的时候,欧阳晴雪也是如实的跟他说了原因。“想要粮食继续回落到平价时,就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价。”田相和宋皇禀名之后,征得了宋皇的同意。新一轮的降价刺激,终于让整个宋国的那些屯粮商会产生了恐慌。“朝歌商会这是疯了吗?”“这样卖下去我们手里的粮食可就完了。”已经有商会开始扛不住了,这数日以来一粒米都没有卖出去。更何况粮食储存一样需要投入资金,时间久了是要发霉的。“我们试着把价格降一降,降两成。”一个会长在自家商会里急的团团转吩咐道。“会长,只怕不管用啊!”“降了之后先看看再说,这唐国为什么还不来要粮,急死人了,大商也不知道在搞什么,打个唐国都这么费劲。”“...”而一直最近留意市场的田丰终于看到了又一轮的曙光。“终于又降下来了,现在的价格已经只是平价的两倍了!”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皇。“如此多的粮食流入,价格一定会平稳回落,剩下的就交给市场自主调节就好。”田丰点了点头,心中也有些担忧起来,一面是担忧欧阳晴雪这个人,一面是担忧朝歌商会如今的势头。“孤也让人在外面走了一圈,如今这朝歌商会的名声可是很危险。”宋皇脸色晦暗不明。“朝歌商会的名声是借着朝廷传播,孤听闻有人将朝歌商会比作救世商会。”“当真是可笑!”“如果不是朝廷不能过多干预市场,一个区区的商会能有如此威望?”宋皇心中有些憋屈,酸溜溜的,觉得自己出了力出了粮,为了宋国安定做了这么多,结果名声不是自己的。田丰没有开口,只是认真的听着。“新建的商会筹办如何,田卿亲自督促要抓紧时间。”“孤不想有一天受一家商会的限制。”“臣明白!”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心里比谁都清楚,朝歌商会恐怕很难被取代。民意不可为,从决定让朝歌商会救市的那天起,这个结果其实他也已经想到了,为了宋国...等一切真的结束,只怕想要对朝歌商会出手都难了,朝歌商会的体制太过独特根本无法复制,加上民意如此...心中叹息,走一步看一步吧。然而,又一道重磅消息三日后传到了宋都,砸的整个宋国头晕眼花。大殿之上。“什么?”“大商和唐国停战了?”宋皇听到朝臣的禀报眉头紧皱。“陛下,千真万确,臣已经亲自去驻宋的大商使臣那里确认过了。”“大商的驻使,昨天下午接到的消息!”朝臣道。“召驻宋的商使入宫!”宋皇立刻下旨。果然,不多时,如今身为宋国驻使的萧云就来到了大殿。“外臣见过陛下!”“商使平身。”宋皇看到宋玉也是微微惊讶,这商使也是年轻啊。这个时候丞相田丰代为开口。“陛下召见商使,是想商使告知,大商和唐国停战的原因。”萧云不卑不亢的朝着宋皇行了一礼,这才直起身体朝着宋国朝廷开口。“陛下,丞相,我朝停战是因为我朝陛下要册封太子,圣武皇后说要为太子祈福,不应再兴刀兵!”“陛下在前线听闻之后觉得甚是有理,便和唐国停战了。”萧云说完之后,整个宋国朝堂一片死寂。宋皇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战争如此儿戏?你知不知道你们停战,宋国损失有多大,可偏偏一点脾气都没有,这是人家的国事!田丰看着萧云。“大商陛下还真是听皇后的话啊!”这话多少听上去有些古怪。萧云又怎么会听不出,只是脸上带着一抹焦虑。“丞相所言甚是,说句有损我朝形象的话,不要说陛下听皇后的,就算是退位的太上皇和大商朝堂上的满朝文武至少有一大半都听皇后娘娘的。”田丰和满朝文武都没想到萧云会这么说。对于这位圣武皇后,不管是之前的了解还是后来从欧阳晴雪那的了解,田丰都是非常的钦佩。“请恕外臣不方便明言。”果然这话一出,宋皇和朝臣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大商国内难道有政变?似乎说的通,不然大商皇帝会突然停战,要知道大商皇帝可是在亲征啊。“今日见到陛下,外臣还有一事禀命,陛下急诏回国,外臣不日便暂时先离开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