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三个劫难(1 / 1)

良久,皇帝出声,“覃儿现下伤势如何。”“覃王殿下伤势反复,郁结于心,昨日一直昏迷不醒,多亏了王爷,覃王殿下才醒来。”皇帝皱眉,“郁结于心?”“是的,皇上。”皇帝放下茶杯,眸中神色变化,“覃儿在黎洲,出了何事。”郁结于心,心中有事才会郁结于心。覃儿怎会如此?不怪皇帝这般想,能让帝久覃郁结于心的,也就只有商凉玥。可现下,商凉玥已然去了极久,帝久晋不可能还郁结于心。尤其,之前帝久覃受伤都未有如此,此番,却如此。侍卫眼中也划过一抹疑色,“覃王殿下在黎洲并未遇到甚事。”可以说,帝久覃遇到的,帝久晋都遇到了。帝久晋无事,怎的帝久覃就有事了?此事,真真不明白。皇帝右手手指落在扳指上,扳指随着他的动作而转动。御书房安静下来。“覃儿何时昏迷不醒。”“前日夜里到昨日。”“谣言何时传出。”侍卫神色微顿,说:“前日白日。”皇帝落在扳指上的手不动了。张鱼,夜姑娘,覃儿……皇帝那落在扳指上的手,一瞬紧了。侍卫离开了御书房,林公公把桌上凉掉了的茶给换了。热气腾腾的茶,再次放到皇帝身旁的小桌子上。林公公退到皇帝身后,身子微躬,站好。事情不对。林公公感觉到了。皇帝眼眸看着一处,但实则他并未真的看那一处,他眸子里什么都未有,有的是,思索。以及,随着他脑中想法过去,眼中不停变换的神色。而随着皇帝眼中神色的变化,他身上的气息也在变化,连带着御书房的气息都变得不同了。御书房安静无声,外面的日头火辣辣的挂着,热气无边蔓延。远远的,一小太监迈着小碎步疾走而来。他脚步很快,似有甚紧要之事。小太监来到御书房外,躬身,“劳烦通禀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站在御书房外的太监赶忙说:“小的这便去禀告。”转身快步进了去。“皇上,太后身子不爽利,无法进膳。”皇帝垂着的眸一瞬落在太监身上,眼中层层神色被压下。他当即起身,大步出了御书房。站在外面的小太监看见皇帝出来,跪下,“皇上。”皇帝脚步朝前,步子未停,“母后怎的回事?”林公公赶忙跟着皇帝,听见皇帝这问话,立时看向身后。小太监还跪在那呢,林公公赶忙让人让那小太监起来。小太监才反应过来皇帝的意思,是要他跟着回话。“回皇上的话,今晨太后便未怎么进膳,到今日午时,太后一点都未吃。”“辛嬷嬷传了张太医给太后诊治,张御医说怕是这两日的暑热,加之太后气血淤阻,心中有事,这才伤了身子。”皇帝眉心拢紧,步子是愈发快了。太后年纪很大了,加上帝聿一直未成婚,这是太后的心结。现下帝临与辽源,南伽奋战,帝聿一直在外,情况具体如何,太后并不知晓。作为母亲,太后心中不放心,再正常不过。慈吾宫。太后坐在椅子里,辛嬷嬷带着宫婢在殿内忙碌。张太医说了,太后这得好好将养,不然,病得大了去。张太医与辛嬷嬷说了些法子,药方也安排了下去,大家都忙碌起来,不敢有半点耽搁。只是,张太医也对辛嬷嬷说了,即便有法子,有药,如若太后不放下心中之事,也是难好。辛嬷嬷担忧,着急的不行。太后看辛嬷嬷忙来忙去的,那模样,好似出了甚大事般,“哀家无事。”太后无奈出声,辛嬷嬷听见她这话,立时看过来,“太后,您已然一日未进膳了。”“这岂是无事的?”一个正常人,一日三餐,餐餐不少。太后却是两餐未用了,这哪里是无事?“是这日头大,哀家无甚胃口。”“待日头未有这般大了,哀家也就想吃了。”辛嬷嬷听太后这般说,走过来,“太后,您的身子,奴婢还不知晓吗?”太后竟说这般话,让她真是又着急,又头疼。“你知晓,你都知晓。”太后呵呵的笑了起来,一点都不把自己的身子当一回事。看见太后笑,辛嬷嬷顿时心急的不行,“太后,您这……”“皇上驾到——!”太监唱喏,明黄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辛嬷嬷赶忙转身,屈膝,“皇上。”“免礼。”皇帝走进来,停在太后身前,“母后。”身子微躬。太后笑呵呵的,“皇上不必多礼,坐。”皇帝提起衣摆,坐到太后旁边。辛嬷嬷去泡茶,太后看皇帝,面上是满满的慈爱,看不出半点生病的样子。“皇上怎的来哀家这了?”“可是有甚事?”皇帝看太后脸上的笑,如何看,如何都不似有事。不过,下人不会传假话。“儿臣听闻母后一日未进膳,特来看看母后,母后身子可还好?”“好,哀家身子骨好的很,你莫听她们瞎说。”说着,太后看向端着茶走过来的辛嬷嬷。她未曾想,辛嬷嬷把话传到皇帝那了。辛嬷嬷把茶放皇帝面前,听见太后的话,面对皇帝,屈膝,说:“皇上,太后近来用膳都极少,刚开始,太后说这是暑热,确然这几日日头大,奴婢想着,无甚胃口也是常态。”“可从昨夜开始,太后便不怎么用膳了。”“本来奴婢昨夜便要叫太医来为太后诊脉的,奈何太后拦着奴婢,说睡一觉便好,奴婢也就未去叫。”“但今晨,太后吃了点米粥,便不再进膳,午膳,更是一点未沾。”“奴婢赶忙去叫了张太医来,张太医说,太后是气血淤阻,暑热气盛,心中有事,这般下去,对身子极不好。”说完,辛嬷嬷跪在地上,“皇上,奴婢有罪。”太后什么情况,辛嬷嬷说的清清楚楚,皇帝亦听的清清楚楚,太后心中早便有事。但一直未说。加之暑热,这身子便不好了。“诶,好了,一点小毛病,哀家每年暑热都会犯的,大惊小怪。”太后皱眉斥辛嬷嬷。不过,倒也不是真的斥,就是意思意思。辛嬷嬷对太后的关心,她心里清楚的很。辛嬷嬷,“太后,张太医说了,您这般下去,身子好不得。”“奴婢没伺候好太后,是奴婢之罪。”“你这老东西,如今是年纪大了,越发唠叨了。”“母后,辛嬷嬷也是担心你。”皇帝终于出声。太后笑着说:“哀家知晓,她呀,就是事多,这样一件小事还要与皇帝说。”“实在是小题大做,让皇帝心忧。”太后如何不知晓现下的局势,也就是因此,她才不叫太医,不让皇帝知晓。不然,皇帝会很累。“母后,此事儿臣可就要为辛嬷嬷说几句话了。”“儿臣是有许多事要处理,但有再多事,也不能不管母后的安危。”“百善孝为先,母后有什么,儿臣必定要仔细的。”“今日之事,辛嬷嬷做的好。”“儿臣不怪责辛嬷嬷。”“呵呵,好,哀家知晓,你们啊,都是有孝心的。”太后看向跪在地上的辛嬷嬷,“起来吧,皇帝都为你说话了。”辛嬷嬷起身,“谢皇上。”皇帝抬手,看向太后,“母后可是不放心十九。”太后脸上的笑,不那般浓了。“打仗之事,自然是不放心的,但哀家相信十九。”太后淡笑,面上确然是放心。只是,眼中始终有一抹凝色。皇帝看见了,眼眸垂了下,眼中神色划过,说:“你们都下去吧。”“是。”辛嬷嬷,林公公,都出了正殿。辛嬷嬷把门合上。皇帝看着太后,“母后可是担心东无上师所说之话。”在皇帝让林公公和辛嬷嬷都下去时,太后便已然猜到皇帝要说什么。现下听见皇帝的话,她并不意外。“嗯。”这里未有外人,太后此时,也未对皇帝隐瞒。而她面上的笑,此时也未有了。这件事,知晓的人,甚少。包括辛嬷嬷。皇帝眸子沉了,他眼中神色在此时动起来,许多深色在这一刻涌现。东无上师未说过十九的三劫是哪三劫,在何时出现,但东无上师说过,当十九性命垂危时,便是那三劫应下时。前面两劫已过,确然两次都是十九性命垂危,危在旦夕时。而三次,还未来。但如今,三国开战,十九再次与辽源交锋,说不定,这第三劫,就是在此应验。恰好,来太后这之前,皇帝听闻之事,让皇帝心中极不放心。他隐隐有感觉,此次,是十九的大劫。他担心。皇帝未说话了,太后亦未说话,两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一时间,正殿里,安静极了。突然,皇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