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上任前夕(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1646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国藩这才知道刚才结束的常委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到自己,难怪没有要求自己参会进行记录。

他还不知道的是,这个提议并不是穆书记提前和常委们沟通过的,而是马凤武向穆书记提出的一个动议,之后迅即被拿到常委会上讨论。当然,候选人还有两名。但常委们分析了好多利弊,感到李国藩下去对稳定新春的局面还真是最恰当的人选。本来还舍不得把李国藩放走的穆书记最后也松了口。虽然县长陈长江觉得李国藩太年轻,提出了不同看法。但他已是五十八岁的人了,有可能今年就要到人大或者政协,要么就调到市里养老。所以,没获得其他常委们的多少支持。此议顺利通过。同时还决定新春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郝立刚担任党委副书记、代乡长。

这个时候到新春乡去做党委书记,李国藩是又惊又喜还有点忧愁。

惊的是事发突然,自己一点准备都没有,甚至必要的思路和打开局面的办法、头三把火如何烧统统都没有考虑过,属于冷手抓热馒头。这只能在到了乡里之后,结合调研再拟定了。好在新春乡自己非常熟悉,稳定局面,迅速收拢乡村干部的心,使乡里的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规还不难。

喜的是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自己就连续跳了几级,现在居然要当十里侯、主政一方了。想想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那点忧愁也是来自他对新春乡太了解了。不仅对乡干部了解,对各村干部也了解。他清楚地知道哪些人对自己这个又回来的胡汉三持支持态度,哪些人会观望,既不靠近又不疏远;哪些人会使绊、起刺儿;哪些人甚至会对自己使阴招。

这些乡里的干部还不足以让他产生忧愁,无非是见招拆招,或者提前防范,或者干脆给那几个刺儿头一点颜色就会消停。

可有几个村干部还真得想想对付的策略。首当其冲的就是柳家村的支书柳怀山。

过去一直被他们挂在嘴上的小李,现在成了主席台上的李书记,难免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村干部多数在村里要么德高望重,要么势力很大,他们不是正式干部序列里的人,既不能轻易处分,还不能轻易拿下。因为要指望他们镇守一方平安呢!这些人很多都伺候过多任乡里的主要领导,他们的眼光可不像他们农民身份那样短浅,政治智慧并不低。看来,让他们迅速尊重自己,达到令行禁止的目标,打、拉、分化、恩惠、立威都不能少。说不定还真得调整一下。这就看具体情况再定了。

至于郝立刚,他可当了多年副乡长了,人送外号好一缸,当然指的是酒了。这个一缸的“缸”,是能装一斤白酒的茶缸,可不是水缸。

乡村干部甚至一些普通群众给郝立刚起的另外一个外号,叫郝老面,意思是他做事魄力不足,人很面。李国藩在乡农业站时,却不这样评价这个家伙。他觉得管他叫郝老滑更为恰当。绵里藏针,含而不漏,明哲保身,肚里蔫坏四句话差不多包括了郝立刚的特点。现在,他终于在四十五六岁熬上了正乡长,和他怎样配合,并且让他改变见硬就缩的坏毛病,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抓起来,也得下一番琢磨功夫。

从穆书记对自己的交代中,李国藩还体会到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必须把举报人找出来。会不会对这个人找小脚、穿小鞋先不去谈,不找出他来,不仅穆书记会担着一份心,自己也会如芒在背,难以安枕。因为此人不按常理出牌,整人的手段让人匪夷所思。这已是政治问题。如果此人确为“一个痛恨腐败分子的人民群众”,一切ok,不仅要保护他,还要找机会补偿他为反腐花费的心血;如果是政治目的明确的人干的,那对此人必须加以防范。

坐在办公桌前,李国藩呆呆地想了好一阵,被门口涌进的一帮人打断了思路。一看,是办公室的诸位同仁。

“李主任,噢!应该叫李书记了。你荣升了,说吧!该咋办?”机要室的麻明慧忽闪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首先嚷嚷道。

“嘿嘿!小麻雀,不怕穆书记在里屋听见?”李国藩笑道。

这个麻明慧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语言泼辣,穿着时髦,是县委办里有名的小辣椒。她对李国藩爱慕不是一天两天了,用办公室里的同人私下说的话,叫做地球人都知道。可李国藩却好似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段时间,他和团县委副书记王琳琳接触的倒是比较频繁,让人产生连篇浮想。

麻明慧一撇嘴:“领导,别吓唬人。我们看见穆书记出了大楼,才跑过来的。哎哎!领导升官了,是不是得请我们好好搓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