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搬迁问题(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1701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国藩下来带着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解决前任领导挪用沿河几个村搬迁费用带来的后遗症问题。虽然刚来到新春乡,就遇到了柳家村事件,但李国藩对解决搬迁问题后遗症的事丝毫没敢放松。

其实,所有后遗症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是钱。九十年代中期,一个砖瓦结构的房子盖下来,也就一万多块钱。乡里给予的补贴占百分之四十,每户就四千块钱左右。违规的资金被纪检监察部门收缴了,重新批办下来需要时间。但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转眼就是秋天。可以建房的时间不多了。

算来算去,还是有一百万左右的资金无处落实。县财政根本没有钱。李国藩也感到一筹莫展。

一百来万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对一个乡而言。想把被收缴的资金拿回来再盖房,时间不等人。到哪里先把这一百万筹出来呢?有了这一百万,全乡今年就可完成沿河村屯的搬迁工作。可乡里连个像样的企业也没有,自筹还真有些难度。

这天,李国藩骑着自行车,沿着土路向华光村走。路两边长满了高大的杨木。树影婆娑,绿荫片片,十分凉爽。

看着这些杨木,李国藩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于是,急忙骑车返回乡里。并把林业站长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老严,咱们乡成熟林和过熟林木有多少?”李国藩问道。

矮小的林业站严站长急忙拿出一个小本,看了一下回答道:“李书记,护路林总面积大约有四千二百亩,农田防护林大约有九千亩,其他林地有六千亩。总蓄积量十三万立方米左右。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大多都是杨树。”

“嗯!杨树价格是多少?”

“成材八十到九十元一个立方米。今年木材价格看涨,冬季差不多能达到一百元一个立方。”

“嗯。严站长,如果我们对林带进行更新,那么,你有把握在县林业局批到多少采伐量?”

“按照咱们乡的实际情况,我想,更新的采伐量至少可以批到一万到一万五千立方米。”

“好!严站长,如果能批到这些,你能不能现在就把批件弄到手?之后,你能不能把这些木材提前预售出去。前提就是依据现在的价格。如果冬季降价,我们把价差给补上。如果冬季涨价,那么,我们也按照现在的价格给他。”

严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李国藩:“李书记,要干嘛?哪有现在办理采伐证的?再说,采伐都要在冬春季节,办了也采不了啊!”

“呵呵!沿河村民搬迁需要钱啊!严站长,不仅要把采伐证办下来,还要把没有采的木材提前卖出去。至于明年更新林带所需资金,到时就会有了,不需要你*心。”

“好吧!李书记,采伐证倒是能办下来。估计提前卖树的事要和邻省的几个胶合板厂谈,问题也不大。就是树砍了,明年的营林资金到时必须有保障。”

“放心。交给你一个实底吧!咱们乡的搬迁资金缺口一百万。这笔钱被纪检监察部门收缴了。重新划拨需要时间。等钱划拨下来,搬迁的老百姓盖房就错过了机会。现在,只有把林子提前卖出去,用这笔钱先垫付一下。等搬迁的专项资金到位,就可以把这笔钱还上。这样,今年整个沿河需要搬迁的村落,就都可以搬出来了。”

“噢!好,李书记,这事就交给我来办吧!保证完成任务。”严站长转身走了。

没过几天,严站长还真把采伐证办了下来。并且联系了几个相熟的胶合板厂,达成了初步意向。李国藩很高兴,表扬了严站长。把个老严乐得两个晚上没睡好觉。

因为出售林木所得的收入一部分要上缴县财政,所以,必须得取得县里的支持,才好动用这笔钱。为此,李国藩来到了县里,面见常务副县长刘玉和。

来到刘玉和的办公室,刘玉和正在批复几个文件。看到李国藩,他笑了:“国藩来了,坐,坐。”并亲自给李国藩倒了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