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冬天里的春天(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1597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北国冬天里的雪是那样的洁白。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都被这洁白包裹着。房顶是雪,树上也是雪,只有枝丫还倔强地伸出头来,望向天空,期盼着春风早日吹拂大地,期盼着冰雪早日消融。喜鹊的窝倒是没有被雪覆盖,黑白相间羽毛的喜鹊,一早晨起来,就哈哈哈的笑着,也不知道它们的心情为什么总是那么高兴。

天是真冷啊。走在街上,哈出一口气,马上就变成了白雾。帽子上也挂着白霜。被车碾压得如同冰一般的地面上,滑得有时都站不住脚,不小心,就要摔一个腚蹾儿。

都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打骂不走。又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不,腊八这天,李国藩在乡里的食堂吃了粘粘的大黄米粥,就喊上了司机,拉着郝立刚、郑志、王子豪去了新明村。其他乡干部不够级,只能骑着自行车或者坐着四轮车,跑这几里路了。

司机开着车,来到了史大力家。

自从吕福去了奉天后,会记史大力接任了村书记。虽然他没有吕福的魄力和满脑子的主意,好在也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威信还是有的,加上为村里管钱,还算清廉,也颇得老百姓信任,这个支书当得有模有样,渐渐进入角色。

他对李国藩十分信赖。李国藩计划在全乡沿着公路的村屯推广蔬菜温室栽培,史大力的家虽然离公路还有一公里的距离,他也不甘落后,执意要种植,并主动请缨当示范户。这样,李国藩就把全乡今冬确立的三个温室栽培示范户里,加上了他。

李国藩是农业技术员出身,对温室栽培非常熟悉。现在,乡农技站已经有了三个专业技术人员,每个村又确立了两到三名农民技术员,论技术员队伍,新春乡在全县可是拔了头筹。

今天是现场会,各村书记、村长、农民技术员和确定明年,要发展大棚温室蔬菜栽培的专业户来了不少,有近百人。新明村委会门前和道边儿上、史大力家门口,停满了四轮车、自行车、马车和马爬犁。为了防止温室内的温度因为人们的进出而降低,温室门口,又用塑料布临时搭了一个过度的小棚,各村按照安排的顺序,先后陆续通过小棚,进入温室参观。

温室内和外面的冰天雪地真是两重天。室内温度在十八度以上。史大力说,这还是因为今天进出的人太多了,把棚里的温度给降了下来。平时,都在二十度以上。

整个温室不算小,约有一亩地。后墙是两层砖中间夹入泥土垒成的,棚顶是细杨木杆搭建,上面蒙着大棚膜。

黄瓜大的已经有一尺长短,顶花带刺。小白菜绿油油,可以上市出售了。还有宽大的油豆角、尺把高的韭菜,鲜红欲滴的西红柿,甚至还有几畦婆婆丁。

在这寒冷的冰天雪地里,能够看见这么一片绿色,参观的人都十分惊喜。不用问,地里的青菜也被这些人买走了大半,价格比在县里市场上买的要低上不少。这还是史大力听从了李国藩的吩咐,春节前要把一部分蔬菜卖到西河市,才没有被参会者全部买光。

参观完毕,大家又集中到乡里,乡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又详细讲解了冬季温室栽培的技术,算了一笔经济账,使得大家的热情都高涨起来,纷纷表示开春以后也要建设温室,增加家里的收入。

李国藩知道,明年的公路就可以全线贯通。但一项新技术的全面推开,不能一哄而上,要以点带面,让农民逐步掌握这项技术,乡村搞好配套的技术和物资、防病、销售服务,避免种植户出现意想不到的损失。于是,硬性规定,沿着公路的村,想发展温室大棚的农户,自愿报名,但每个村第一年只限二十户,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确定发展的速度。非沿公路村,限定五户。具体报名情况由各村掌握。技术培训不受报名与否的限制,都可以参加。

过了几天,史大力又电话告诉李国藩一个好消息,送到市里的蔬菜,到那里就被一抢而空,卖了个好价。详细算下来,这一亩来地的大棚,纯收入竟达到了三千多元。真是令人惊喜。另外两个示范户也有好消息传来,收入都不低。

消息传播得很快,三个示范户搞温室发了财很快就在乡里传开了,那些报了名要在明年也发展温室的农户,信心更足了。老百姓对李国藩这个小书记也凭添了更多的信赖。他们是现实的,知道按李国藩指的道儿办,吃不到亏。

入冬后,李国藩还办了一件事,一件对未来影响至为深远的事。

刚进入冬季不久,李国藩从杨树林带间伐现场回到乡里,张海突然来了。

李国藩一见张海,很高兴:“海哥,你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呵呵!国藩,砂石场我撤股了。不干了。”

“嗯?干得好好的咋不干了?”李国藩疑惑地问道。

“国藩,今年有你关照,我们挣了不少钱。可我那个哥们有了俩钱,又他妈的犯了老毛病,又赌又嫖,还到处充大爷装老大。和他没法干下去了。再说,我孩子都两岁了,为了老婆孩子,也不能和他们再掺乎了。这样,就和几个也不想掺乎的弟兄离开了。把砂石厂全盘给了他。”张海郁闷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