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换岗风波(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1543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陈文玉这几天气有点不顺。李国藩当了三个月组织部长,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且声音还挺大,竟然把一位市管干部给换了岗,还把他自己提议的干部扶上了马。真真岂有此理。

县里有几个人不知道刘冬是我陈文玉的人。可这个李国藩竟然拿他开了刀。虽然刘冬在自己力保之下,还是副县级,当了人大副主任。但这个岗位哪有亚麻厂厂长重要啊!那里毕竟是产值两个来亿的大企业,是县里的财政支柱之一。

可李国藩又处处在理。现在,常委里,刘县长、凌书记和于峰显然都和李国藩关系密切,今后要是在人事问题上发生冲突,组织部的话语权不是更重了吗?各乡镇、部委办局的人事调整,怎么都得过组织部这一关。要是李国藩和自己做了对,那自己这个县委书记还真有麻烦。

明智的解决办法就是调整李国藩的岗位,让他回到政府系列,去干实际工作。他是抓经济的好手,把全县的经济工作搞上去了,自己这个县委书记,是要被记首功的。

唉!还是当初的一念之差,造成了这个后果。要是不把徐子清推举为副县长的候选人,那么鲁明本调走后,徐子清会顺序接任组织部长。

徐子清可是自己的铁杆,指到那打到哪。组织部长不是自己人,真是不好办呐!

干脆,让李国藩和徐子清换换岗位。李国藩去当他那个副县长,徐子清来做组织部长好了。

主意一打定,陈文玉就驱车来到了市里,找到了市委书记齐怀远。

听了陈文玉的叙述和汇报,齐怀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文玉同志啊!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赞成。国藩同志确实是抓经济的好手。但从这几个月的工作看,他对党的建设工作也很熟悉。这两项工作都很重要。相比较而言,我还是倾向赞同你的意见。这样好不好,你来征求一下国藩同志和子清同志的意见,在常委会上也过一下,说明提议调整的原因。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到班子之间的团结。”

听到齐书记同意李国藩和徐子清对换岗位,陈文玉心花怒放。现在,离调整县里各中层单位班子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不把李国藩换走,等到调班子时就麻烦了。就凭他搞的那个纲要,要是完全按照纲要进行考核,自己圈子里有的得力部下,说不定就会被考评到后面,那时,想挽救他们也来不及了。

回到临泉县,陈文玉并没有先和李国藩交流意见,而是先把徐子清叫道了自己的办公室,告诉了他要让他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子清简直是感激涕零。他的这个副县长当得有些窝囊。县长刘玉和对他的工作没有满意过,甚至在县长办公会上公开批评过他。而且,自己能够做主的事情实在太少了。下面分管的局办也没有全都理顺好。虽然徐子清在农村基层岗位工作过多年,但面对农业新技术、新发展也有点束手无策。拿不出新的点子来。

现在,终于可以跳出刘玉和把持着的政府部门,到县委工作了,而且是实权在握的县委组织部长。徐子清当然高兴不已了。

接着,陈文玉召开了书记办公会。没想到在会上发生了一场小风波。这场小风波的后果是,刘玉和在几个月后的调整中,调到安远县当了书记。市里又派来了一位新县长。

那天的书记会上,陈文玉首先说明自己已经和齐书记沟通过了,准备调整李国藩和徐子清的岗位,让他们做一下换岗。原因就是李国藩抓经济是一把好手,要因才使用。徐子清抓经济显然不如李国藩。

两人换了岗位,有利于全县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