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媒体的力量(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2757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国云飞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李国藩还是想多管齐下。这样做,保险系数会高一些。

于是,国外媒体开始出现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新春镇经济发展情况的报道,使得新春镇很快出了名。而且国内的互联网上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关于新春镇、临泉县创造了内陆边境省份经济发展奇迹的文章。而现在制约这个县经济发展的是交通运输。这个县的公路交通运输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了,达到了顶峰。同时由于没有水运和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的弱点在经济发展面前成为了障碍。铁路支线的修建计划正在国务院的审批之中,迟迟没有落实下来,已经因此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网上对这个问题也展开了大讨论。跟帖者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达到了二三十万人。调侃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还有爆料胡说八道者。但支持临泉修建这条支线铁路的占到了跟帖者的百分之八十。

接着,国外的媒体也开始报道临泉县经济十分繁荣,货物运输数量极大。可中国的基本建设因为是国家投资,国家往往根据某些人的意愿来决定基本建设的资金到底投给谁,丝毫没有市场观念。这是中国的官僚体制和一党专政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的。文章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及投资方向,而且还点了一些领导人在国家的这些投资中所起的作用,这些投资的地点和那些领导人有什么关系等等。

这些报道自然是李国藩委托国月秀在国内外联系的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和评论的,也充分显示了国月秀在国内外新闻媒体中的影响力、人脉和本人的能力。而在互联网上的报道和讨论,则是李国藩亲自组织人发起的,基础文章都是出自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之手,而且基础文章里没有什么可以被挑剔的敏感内容。跟帖者当然是以国内的热心读者为主了。不管是愤青还是真的对新春经济奇迹和临泉发展道路有研究的专业人士,都在这个看不见的战线上讽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阵临泉和新春奇迹的宣传之风。

这下临泉和新春可是出了名了。广告效应迅速显现出来。临泉境内的企业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国内迅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订单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不止。业务联系电话也迅速增多。使得企业的老板们喜出望外,这是李国藩万万没有料到的。

这件事,使李国藩认识到了媒体的力量。从此以后,李国藩对媒体宣传利用得非常充分。就算是换了岗位,也没有忽视媒体的宣传作用。

和西临支线铁路前期工作打过交道的人都明白,这股风肯定是临泉县刮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临泉铁路支线的修建张目。

国云飞也见到了这股刮得很猛的宣传风暴。他心里也很清楚这时李国藩*宫的一个计策,心下为李国藩此举暗暗叫好。同时也耽着一份心。

他倒是真的怕黄副总理因此而恼羞成怒。中央常委、第一副总理,要真想对付一个小小的市长助理兼县委书记,那还不是裤兜子里抓**手拿把掐。

李国藩此举祸福共存。祸者,是此举会得罪黄谷,而且对李国藩而言,这个得罪是最不划算的。不修这条铁路支线,也不耽误李国藩的政绩和前程,该晋升还是会晋升;而得罪了黄谷,就很难说了。福者,李国藩如此高调的宣传,明白事情内幕的所有人,都知道如此宣传的目的所在,临泉和新春的声望会迅速在国内造成影响,间接也宣传了李国藩的政绩。

不要小看这个影响力。虽然在主贴中没有一句是宣传李国藩的,可跟帖中,就有人把李国藩这几年的丰功伟绩都写了出来。这些事迹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跟帖者提出了质疑。比如:真的有这么神?瞎说,要有这个水平,早就该调到中央去了;扯淡,现在的干部有几个好官,都是大贪污犯。这个小书记就这么牛*,要真是如此,他当总书记国家还有点希望;吹牛。现在上哪里找这样的好官?除非毛爷爷重生…这样的帖子又遭到了更多的网友的反驳。

国云飞觉得李国藩应当见好就收,不要继续在媒体上玩下去了。于是给李国藩打了电话:“国藩,你的这个办法也许会收到一定作用。但也会更深地得罪黄副总理。马上收宫。不要再搞下去了。还是按照我说的去办好了。”

李国藩也发现局面不好控制,于是急忙和国月秀通气,国内外纸质媒体偃旗息鼓,不再宣传临泉和新春的奇迹。可互联网还是控制不住。针对这个话题,一直讨论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作罢。

这么大的宣传声势黄谷自然看到了。

他没有恼怒,反倒心里窃喜:呵呵!这个李国藩还真是好样的,开始反攻了。而且一上阵就是重磅炸弹。嗯!不错,不是个熊包。好样的。不畏权势,不怕报复,有胆气,有担当!是个汉子。真是颗好苗子。国云飞啊!你这个私生子不错,你的运气也不错啊!龙生龙凤生凤。此言不虚。

在宣传中,黄谷当然不会放过里面的细节,从中知道了更多的李国藩的业绩。这令他更加赞叹不已。“老华,难怪你当总书记,眼光毒啊!这么年轻的人才都被你发现了。这样肯干实事、不畏权势、不搞面子工程的干部实在不多见喽!列为后备干部,确实应当。”

当然,不管舆论怎样宣传,黄副总理还是稳坐钓鱼台。中央制定的政策正确与否,只能由政策的制定者去改变,而且还不会马上改变。老百姓如何甚嚣尘上也好,怨声载道也好,是动摇不了政策制定者们的心态的。在他们眼里,一点怨言、一点议论、一点岐见怕什么?有谁能够了解国家大事的内情?有谁站在宏观上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即便是制定的东西错了,为了维护权威,也会毫不犹豫地坚持执行下去。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执行中打打折扣慢慢淡化影响或者内部宣布取消而已。指望这个层面的领导主动纠正什么错误或者公开纠正什么错误,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作为在体制里已经混到副市级的李国藩,如何不知道这一点。他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就是要把在八股文似的报告里无法说的意见和情况努力达到天听。因为凭借现在公子哥们的关系,已经没有办法把情况再进一步反映了。就算是荣国威把情况和荣总理说了,荣其行总理也不会干涉分管此项工作的黄副总理的决策。哪怕是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这样的小项目根本不会列为重点讨论的议题。

李国藩要达到的天听,就是要黄副总理知道对临泉这上百万的老百姓而言,这条铁路支线的修建意义重大。只有修建这条铁路,才能缓解运输的压力,使全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何况,临泉经济的发展也会因为这条铁路的修建而再迈上新的台阶。给国家创造的税收会进一步的增加。

李国藩深信,黄副总理已经是常委,他的大局观和治国理念不会因为所谓的派系之争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为所谓的派系之争而影响到一县百万人口的发展,堵死百万人口的致富之路。黄副总理的胸襟绝不会如此之窄,眼界如此之隘。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包容之心特别大,黄谷既然位居副宰相,度量小得了吗?

临泉的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运输瓶颈问题,在媒体和互联网的深度报道中已经全景式地展现给了黄谷。李国藩深信,作为共和国决策者之一的经济界掌门人,是会有正确判断的。即便在黄谷眼里这是小事,通过这一番轰炸,也会变为不小的事。即便黄谷已经忘记了还有一个什么西临铁路支线工程申请项目,这番媒体轰炸,并且是针对运输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媒体轰炸,经贸委和铁道部以及黄谷的办公室,不会不把相关的内容整理成摘要,报给黄谷。提醒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