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党校生涯(四)(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2192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党校生活是平淡而充实的。管理员张长河老师是副厅的级别,要是外放到地方,也是手握大权的人物。可在中央党校,却只是一个班级的管理员。他是京城大学博士毕业生,学的是哲学。导师是已故哲学界泰斗李佳琪。

张长河今年才四十四岁,虽然在中央党校也是一名副教授了,可经常与各级领导干部接触,人脉关系网非常强大。他也希望找到合适的机会到地方去做一路诸侯,可总是天不遂人愿,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人。倒不是没人邀请过他,可凭这张长河在党校十几年的经历,还真没有看好谁可以成为自己的明主。不投奔则以,要是投奔的话,就要找到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又有机会更上一层楼的人去投奔。张长河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还是充满自信。他给自己也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就是可以辅佐,不可以当主帅。这就是性格决定的。

年纪已经到了四十多岁。虽然副厅的级别已经不低了,可自己毕竟还只是一名老师。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择他作为班级管理员,张长河心中窃喜。他非常清楚,这期干训班是为什么做准备的。相信将来这期班里,一定会出现共和国挑大梁的人物。说不定自己的机会就在这期班里。张长河学的是哲学,对《易经》钻研也颇深。

按照卦象来看,这期班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明主。可这个明主会是谁呢?还得需要好好考察一番再下结论。

考察的办法无非是用排除法。第一个被排除的,就是李国藩。

李国藩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副厅级地方的市委常委。按照共和国领导干部晋升的速度,李国藩已经属于越级提拔,而现在参加这个培训班,又属于破格进入。那么,破格的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再说,自己不管怎样都是成为副厅级四五年了,总不能把后半生的命运交给一个黄毛小子吧。尽管这个黄毛小子还有点后台背景。

接着又陆续排出了一些人员。

在他的心目中,首选地投靠对象就是吴敏学,其次是黄龙,再次竟然是冀省石市市长张宫。吴敏学的靠山是政治局常委里主管意识形态的常春。他也是奉省人。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关系被张长河打听到了,这个吴敏学和常春竟然是表兄弟。虽然离得远了一点。

至于黄龙,他是李强从国外请回来的人才,留洋博士。现在才四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高居建设部正司级岗位,而且现在国家的房改政策据说多数出自此人的意见,是个成熟的青年俊彦。

张宫已经是享受副省级待遇的高级干部,这次参加培训,估计会马上就得到提升,成为实职的副省级领导。张宫后台也是很硬的,他的堂叔叔就是政治局常委之一—政协主席张中林。有这样的后台,还有自己的业绩和行政级别,前进的速度不快就怪了。

班级正式开课后,张长河进行班级党支部和班委会的选举。吴敏学当选了党支部书记。出乎张长河意料之外的是李国藩竟然被选为班长。因此,吴敏学和李国藩的宿舍被称为领导间。

张长河后来分析,李国藩之所以当选,估计和李强霍金喜单独谈话和一起用餐有关。既然大家选择了李国藩,那就李国藩好了。

不过,这时的张长河才开始对李国藩重视起来。

因为手里有李国藩的简历,里面记载着李国藩的出生年月日,张长河又用易经里的八字分析法对李国藩的情况做了一番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幼年孤苦,中年发达,人生坎坷颇多。老年安逸幸福。起了几个卦,得到的结论竟然是看不清此人将来的发展程度。这对自认为卦算的非常准的张长河来说,是个打击。搞得张长河颇为郁闷。

党校的教学和正规院校的教学颇为不同。除了各种专题讲座,就是讨论和调研。还有就是各种案例分析。大家在这种氛围中,思想和理论水平提高的都非常快。特别是案例分析,举一反三后,对今后的执政能力大有好处。

业余文化生活也搞得丰富多彩。李国藩在大学时,就是篮球健将,这回,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因为他是班长,所以,组织起篮球赛来方便得很。只是这帮篮球队员年龄偏大,都是四十多岁以上人员,又都养尊处优惯了,打起球来的家程度差得很远。还有歌咏比赛、乒乓球赛、围棋象棋赛,等等。

另外就是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了,如国际问题组、财经沙龙、民生问题组,甚至防止自然灾害组。大家就一个专题进行调研,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做中心发言。之后大家对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各自亮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求得共识。

可以说,这种自由讨论似的学习方式,对大家益处极大,使大家全方位提高了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层面,如有的是中央部委人员,有的是省里厅局人员,还有的是基层市级书记、市长,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来对一个问题分析讨论,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从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

至于各种专题讲座了包含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除了党校的教授们举办的讲座外,还聘请了国内一流的专家教授以及各部委的领导来校举办讲座。比如国家统计局的局长、经贸委的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的局长、教育部的部长、人民银行的副行长等都被聘来举办过讲座。由此可见,国家对这个班级的重视程度。甚至在夏季淮河水系发生洪涝灾害后,水利部部长和国务院主管减灾防害的副总理亲自到校,专门讲减灾防害的课题,还组织学员们到淮河流域去参观灾后的重建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