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切中蒋冕心意(1 / 2)

</p>

出来此人,正是西霸天黄天虎之子黄三郎。黄三郎对这花朝节诗会早有准备,花了大价钱去和人家买诗,先买了一首,到这里来掺热闹。&lt;/p&gt;

黄天虎本事土匪出身,恶霸世家,家里跟文字沾边的,也就是蚊子了。这黄三郎读过私塾,稍微好那么一点,可放到这诗会上,和文盲差不了太远。他也不知这诗会的规矩,刚才一见台上热闹,就把买的诗念了。&lt;/p&gt;

他那一首诗,的确不错,大放异彩,让不少人来和他攀谈,他却不料,这背后蒋冕定下诗题,他买的那一首,竟没多大用。这一下,黄三郎慌了,赶紧又找了几个笔杆子来,临时替自己又照题写了一首。&lt;/p&gt;

按说他就算买了诗,跑到这里也拿不到头筹,但对黄三郎而言,能出出名就行了。他也想结识几个朝中大臣,能找个新靠山便行了。只要有朝中大臣和他来往,他倒有很多办法将其拉下水。&lt;/p&gt;

就刚才,他还在和几个书生吹大牛侃大山,等到姚涞念完之后。他身边那些书生,皆是小声夸赞:“虽说写夜长,却让人处处并未绝对夜长,脱于长夜漫漫之长吁短叹……好比化腐朽为神奇,”&lt;/p&gt;

这一句话,黄三郎只听了一半,而且没听清楚。姚涞那首诗写的是“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确实没有长夜。但那几个书生的意思则是,姚涞写这长夜,比别人的境界高。黄三郎听了过去,以为是姚涞写得差。&lt;/p&gt;

走上台便说不好,倒是姚涞面色平静,拱了拱手让到一旁道:“还请年兄赐教!”&lt;/p&gt;

黄三郎不认得姚涞,以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罢了,开口自顾自道:“天河漫漫北斗粲,宫中乌啼知夜半。新缝白纻舞衣成,来迟邀得吴王迎。酒多夜长夜未晓,月明灯光两相照。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lt;/p&gt;

这诗念完了之后,在场之人皆是笑了,明朝重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黄三郎念的是古体(对于古人的古体,初唐之前),虽然也是诗,但到明朝已经不被人看得起了。&lt;/p&gt;

格律不合,好歹还能借口仿古之作,但这首诗的内容,却更令人发笑。这根本就是一个青楼老窑姐儿没客时,发的愁闷。黄三郎当众念了出来,等于当众说了这就是抄的。&lt;/p&gt;

黄三郎请的那几个书生,临时写诗,难度有点大,于是就随便抄了一首诗应付一下,反正姓黄的也瞧不出好坏来。&lt;/p&gt;

念完之后,黄三郎也察觉出不对劲来,环顾一圈底下的人, 问那姚涞道:“你这书生,怎的不说话,我这诗写得如何,你来说说!”&lt;/p&gt;

姚涞笑着道:“年兄之诗,甚佳甚佳,不过,在坐才子诸多,年兄之诗要夺诗魁恐怕不行,但一定能夺花魁!”&lt;/p&gt;

此言一出,满座皆笑。楼上众大臣,也是抚掌笑了起来。这里头唯一不笑的,就是杜修明了,一来是他也看不太懂,二来是没想到黄三郎竟然也来了。杜修明心中暗道,也不知这小子看没看到我,唉,富贵险中求,要不是为了救那贾家兄妹,他也不至于冒险出来抛头露面。&lt;/p&gt;

不管怎样,此地不宜久留。那黄三郎灰溜溜走了下来,杜修明推了推孙祖寿,让他上台,同时,又对余云亦道:“云儿,我总感觉那黄三郎已经看到我了,但在这里不敢发作。你先想办法回去,让我爹和你爹过来,在半路上接应我。”&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