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以退为进(1 / 2)

</p>

按照太后仪制准备,毛澄和蒋冕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先按照最高等的标准先准备着,等到蒋氏进城,就看蒋氏自己的意愿了。&lt;/p&gt;

其实,历史之上,朱厚熜是绕过了杨廷和,派锦衣卫按照太后仪制接蒋氏进城的,因为这件事情,朝中又是一轮对朱厚熜的“劝谏”,让朱厚熜将蒋氏定为皇太妃。但在这里,两件事情却悄悄改变了。&lt;/p&gt;

一是杜修明打了徐盼男,恼怒张太后,故而张太后才会将张鹤龄、张延龄两个位高权重的弟弟叫进宫里商量,还用首辅的位子,威胁杨廷和。可杨廷和那可是权倾朝野的权相,受了这等威胁之后,杨廷和心里的平衡打破了。&lt;/p&gt;

杨廷和是传统的士大夫,忠于朝廷,或者说朱家。但却向往虚君实相,治国平天下。原来他的想法是,张太后的势力树大根深,先稳住这群只知享福的人,联合他们将朝务整顿好,故而在继统的问题上,坚持让朱厚熜换亲爹。&lt;/p&gt;

但现在那张太后威胁杨廷和,这让杨廷和一下警觉起来了,张太后这一支势力,到底靠不靠得住?&lt;/p&gt;

另外关键的一点是,天子对此事并没有多少表态,早些时候,虽然闹着以退位相威胁,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却很识大体。而蒋氏入京的路上,多少官员都以太后仪制接待了,可见蒋氏还是很得人心的。&lt;/p&gt;

这样一来,张太后在杨廷和眼里,就成了蛮横无礼的威胁,而蒋氏和朱厚熜反倒是识大体、好把控。若要治国平天下,好像联合蒋氏和朱厚熜更为切实。&lt;/p&gt;

大礼议,看似争的是礼乐制度,但实则还是利益交换。杨廷和转眼之间就换了主意,决定先按照太后仪制准备,再看蒋氏是不是真的识大体。&lt;/p&gt;

杨廷和也清楚,他现在这个首辅的位子,不是张太后给的,也不是朱厚熜给的,更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夺走的。就算以太后仪制接了蒋氏,张太后拿他没办法,只有去和蒋氏斗去了,他反而能作壁上观。&lt;/p&gt;

可朱厚熜在亲爹亲娘的身份问题上是十分的强硬,多次以退位相要挟,那为何这次没表态呢?因为他早已是想了别的办法。自从杜修明离开京城之后,他捏出来的那个“中霸天侯聪”的名号,被朱厚熜看中了。&lt;/p&gt;

朱厚熜按照派陈寅,继续监视唐胜的动作,发现唐胜这人,虽然本事不小,但有些唯利是图,目中既没有朝廷,也没有天子,甚至还有些蔑视官府。对这样的人,朱厚熜可不稀罕用他。&lt;/p&gt;

但唐胜借着杜修明从贾家拿来的那些产业,四处争夺场子,却让朱厚熜十分感兴趣,他偷偷跑出宫,带着陈寅打着“中霸天侯聪”的名号,在京城之中惩恶扬善,做了很多事情。&lt;/p&gt;

这一下给唐胜整糊涂了,他清楚杜修明这“中霸天侯聪”是捏造出来的,可这京城之中突然出现这么多中霸天侯聪的消息,会是谁做的呢?唐胜不清楚。但京城之中已有了两股中霸天的势力。&lt;/p&gt;

一股是唐胜手底下的人,跟混混没什么两样,只是做生意罢了。另外一股,则是朱厚熜带着陈寅和锦衣卫的人,他们惩恶扬善,在百姓心中竟有了很好的名声。&lt;/p&gt;

故而按照朱厚熜的想法,他是要利用在百姓心中的影响,让百姓自发去街边迎接蒋氏,然后大呼皇太后,营造一种蒋太后才是民心所向的假象。正因为这个,明面上去刚杨廷和的思路就搁置下来了。&lt;/p&gt;

京城之外,杜修明打听到城里已经按太后仪制准备好了,这才松了口气,蒋氏的车驾总算不再拖延,全速来到了朝阳门外。远远地,便听到了御乐奏响,百官站在门口迎接,这阵势可谓宏大。&lt;/p&gt;

但到了门口一看,蒋氏却让车驾停了下来,招来杜修明道:“修明,难得你一路上细心安排照顾,本宫赐你一程运气,让你见一位贵人。你看这迎接本宫的仪制按的是太后的,你去告诉首辅杨廷和,让他将这仪制降一降,按照高于皇太妃而又低于皇太后的仪制来办。”&lt;/p&gt;

杜修明有些诧异道:“太后,微臣受皇上旨意,皇上可是吩咐了,非得要按照 太后仪制接进去不可。”&lt;/p&gt;

蒋氏却摇了摇头道:“朝廷既然给了我这个面子,我就不能不给朝廷面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若是他们无意叫我太后,我就非得用太后仪制,可他们既然按太后的准备了,我反而不用了,不然杨阁老难做人呐。”&lt;/p&gt;

杜修明这下子明白了,谁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蒋氏和杨廷和还未见面,便已是互相给起了面子,这两个人可真是人精。杜修明点点头,奔跑到了朝阳门底下,看见百官正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