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立言(1 / 2)

</p>

众人皆是看向杜修明,这位神秘来客,诗才高低,令众人十分好奇。但见杜修明笑了笑道:“诸位才高八斗,志在鸿鹄,在下远不及。但依在下所见,诸位诗作,过于敦厚,而少灵性,诗分三等,这几首诗还未能进最末一等。”&lt;/p&gt;

言外之意,就是诸位写的,都是渣渣。其实,这里杜修明还是有把握的,毕竟上学的时候,还是看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记得其中几句谈论诗词境界的句子。其中将诗词与人生分为三重境界,杜修明印象最深。&lt;/p&gt;

可听到杜修明如此说来,徐阶和余云亦皆是诧异。余云亦知道杜修明有点本事,可终究是业余选手,当着在场这些举人说他们写得不行,这相当于,一个在家健身的人跑到人家专业金腰牌拳击手面前比中指。&lt;/p&gt;

徐阶心里则道,杜修明身为武状元,通一些文墨,应当是可能的。可如此说话,还是十分的狂妄,他赶紧打圆场:“杜兄,你这话过了,依徐某看来,今日诸位诗作皆是佳作,哪里有你说得如此不堪,杜兄醉了。”&lt;/p&gt;

场是圆回来了,可本来诗兴大发的众人,却被杜修明这话说得诗兴扫地。不为别的,只因众人回头看自己的诗作,的确如杜修明所言,缺少灵性。&lt;/p&gt;

于是有人问到:“这位杜兄,在下倒想请教一下,为何就缺少灵性呢?灵性又是何物?”&lt;/p&gt;

杜修明淡淡地回到:“你们将自己的诗作打乱,然后各取一首,可觉得突兀?又有谁能记清楚,这诗是谁写的?换句话说,你们的诗,千篇一律。没有灵性的意思,就是没有特点。盛唐诗无数,可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却能一读而知其人。”&lt;/p&gt;

徐阶等人皆是深思起来,杜修明趁机看了一眼余云亦,看到了余云亦颇为惊讶的脸色,似乎是觉得杜修明说服这些书生,颇为不可思议。徐阶则又问道:“杜兄,那你刚才说,诗分三等,又是哪三等?”&lt;/p&gt;

杜修明大笑一声掩盖心虚,张口便道:“第一重为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为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为得,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lt;/p&gt;

话说到这里,徐阶等人,无不露出深思之色。在诗言诗,杜修明抄来的这几句话还真给他们镇住了。当然了,杜修明说这个,还是为了立言。&lt;/p&gt;

古人有三立,叫“立言、立功、立德”,杜修明要在读书人里立名言,如此方能以一个武状元的身份建立威望。&lt;/p&gt;

接着,杜修明缓缓道:“这不仅是作诗,更是做人。吹惯西风,望尽天涯,人生迷茫,仍能慷慨立志。可等到为了志向衣带渐宽时,还能不悔,这就是守志。憔悴之后,发现志向早已不经意间实现了,有了更高志向,灯火阑珊,于是又望尽天涯。”&lt;/p&gt;

“你们诗里的志向,都是从书里看来的,是听别人说来的,道听途说罢了,算不得你们心里的志向。非得要消沉而后涅槃重生,才能写出独特的内心。故而我说,你们的诗千篇一律,连第一重境界都没到。”&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