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战事将起十一(1 / 1)

自从河间郡被黄嵩拿下,柳氏族人便开始深居简出的生活,一律活动和邀请都推了个干净。听闻姜芃姬分宗独立,柳氏族人的反应竟比外界还要淡定。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姜芃姬和柳氏这些年几乎没有往来,既没有在危难的时候求助家族,同样也没有在辉煌的时候提携族人。一开始柳氏还有些不舒服,时日一长也明白过来了。人家发达了,根本没想过给宗族好处,他们自然不能厚着脸皮贴上去。几个族老的反应倒是比较激烈,对姜芃姬这一举止颇为愤怒。柳氏没享受到姜芃姬给予的好处,反而还牵累族人受罪,如今碰见难题又将宗族一脚踹开。真是拔X无情的女人!某个头发花白的族老冷冷一笑,讥讽地说道,“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柳羲之父母柳佘当年也是一个德行。防族人跟防贼一样!柳佘夫妇当年也不用脑子想想,倘若不是柳氏宗族给他们撑腰,他们区区二房还能吃下整个竹纸作坊不成?生下的女儿也是一样的白眼狼。”虽说竹纸造纸作坊是古敏用嫁妆建的,但使用的人脉资源还不是族里出的?古敏改良了现有的粗糙造纸技术,让河间竹纸成为上流世族争相采购的宝贝,利润吓人。他们也不是眼馋区区一个造纸做饭,但古敏独自一人独吞所有的收益,这吃相是真难看。照理来说,她应该让出几成利益捐给宗族才是。唯有宗族强大了,才能反过来庇护族人。“这都是多少年前的陈年旧事了,还提那个做什么?”另一位头发灰白的族老皱眉了,“虽说有些薄情,但柳羲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全全族上下。哪怕分了宗,祖宗还是一个祖宗呢。”钱财、权势、地位固然可贵,但和自个儿性命比起来,还是小命重要。“怎么就不能提了?你这老家伙又不是不知道宗族如今的现状?”头发花白的族老眼白一翻,仍旧气不顺,“区区二房一户的资产,不知比族里公产多了多少。宗族培育他们父女多年,一个两个不知道反哺!前阵子不是下了雷雨,宗祠的房檐年久失修,漏了雨水,险些打湿了祖宗牌位。族里族学情况也不好,我那曾孙还说族学供应的饭菜有些变味……”头发灰白的族老道,“这不是因为族田收成不好,族中账目连年亏损,族长也是发愁……”“理是这个理,但柳佘父女能扶族里一把的话……”思及此,这位族老更气了。宗族养育他们,他们理当反哺宗族。如今一个两个赛白眼狼,谁看了不心塞?“形势比人强,你还能强迫他们父女不成?”头发灰白的族老不雅地翻了个白眼,“再者说,分宗独立的人是柳羲又不是柳佘二房都分出去了?人家是个女子,最后还得嫁人——”如此一说,头发花白的族老更气了。“嫁人?那她的资产不是便宜了外人?”“难不成你要让她嫁给同族?消停些,说出去旁人还以为宗族觊觎女眷资产,丢不丢人!”同姓成婚有违伦理纲常啊。头发花白的族老装了一肚子的火气,感觉哪儿哪儿都不舒坦。士族对对外很光鲜亮丽,但族里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每一户族人都衣食无忧。随着一代又一代生育,族人越来越多,没人能分摊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不少士族越混越差,多少也有这方面原因。庞大的人口不仅不是助力,反而成了甩不掉的累赘。柳氏搁在河间郡也排不上一流,顶多在二流挂个名号。嫡系一脉生活还算富裕,出了五服的旁支就很穷了,族里也只能勉强救济。柳佘是嫡系二房,这一房的钱财比族里公产还要多,其他族人看了能不眼红?若非产业都是柳佘夫妇的私产,柳佘本人又有本事,说不定就有族人逼迫他们将财产充公。姜芃姬更了不得,几年下来北疆是她的,东庆大半国土也收入囊中,只待龙袍加身便能坐拥天下。只要她愿意,稍稍露出口风,提携提携柳氏出身的人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却要分宗出去,划清界限,某些柳氏族人心里能舒坦就怪了。如此有钱,为什么不愿意提携族人呢?姜芃姬以后总要嫁人,便宜族人不比便宜外人好?哪怕理智上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而可耻的,但感情上却无法接受。二位族老谈了几句,眉宇间是化不开的愁色。他们发愁,身为柳氏族长兼柳佘大兄的柳伋更愁。自打姜芃姬和黄嵩屯兵河间郡南北两地,对峙不下,他便知道自家要有祸事临门。万万没想到这祸事来得这么快、这么急,河间张氏叛变又将柳氏出卖,让他措手不及。“父亲……如今族内子弟议论纷纷,当真不需要出面制止?”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柳珩眉头紧蹙未松,眉间留下一道浅浅的褶痕。倘若姜芃姬在这里,兴许会感慨一句岁月不饶人——当年儒雅风趣的柳珩,如今也是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了。“如何解释?”柳伋发愁道,“随他们去吧。”柳伋比柳佘年长不少,鬓发已经染了灰色,整个人瞧着略显老态。若非气质极佳,瞧着估计会更老一些。“若是什么都不做,堂妹真要与家族离心——”柳珩还是很喜欢这位堂妹的,只是堂妹十二岁那年花朝节变故之后,整个人性情大变,不仅不再亲近他,甚至连四时八节都没怎么往来送礼,大房和二房的交情已经淡得像是白开水。柳伋苦笑着说道,“离心?早就离心了。当年,二弟远赴浒郡便让家中亲眷从族地搬出来……从那时便淡了往来。兰亭趁此机会与家族断了干系,为父是半点儿不惊讶。”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拐杖点地的声响,还有不少人的脚步声。“怎么,现在来埋怨老身不是了?”一名银发鸡皮、精神矍铄的老封君搀着拐杖,周遭围着不少丫鬟婆子,生怕她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