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解说(1 / 1)

《奥特赛文》是在距今四十一年前的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开始播放的。全四十九集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六。虽然时代状况多少有些不同,但它依然是出类拔萃的高收视率节目。该节目具有着可追溯至《奥特Q》的“摩诃不思议[1]”的“先锋派”的作品世界。凭借与所谓“惊奇感(sense of wonder)”极其般配的“荒唐无稽”,每一集都是让人为之惊叹的“SF”故事。还有,暧昧的“恋爱”故事。为大结局中团和安奴的分别而落泪的孩子(我是其中的一份子)一定很多吧。它有着豪华的制作团队。监督包括圆谷一,野长濑三摩地,满田穧,铃木俊继,实相寺昭雄,饭岛敏宏,安藤达己。脚本有金城哲夫,山田正弘,菅野昭彦,若槻文三,上原正三,佐々木守,市川森一,藤川桂介,南川龙,赤井鬼介,山浦弘靖,川崎高。我有幸地获得了直接向这些人请教的机会。圆谷公司时期,我在满田监督手下受教,而在当助理监督时则留在实相寺组(怪兽戏曲),深刻地体验到了所谓的实相寺演出。当我自己成为监督之后,荣幸地导演了上原先生(舞动的加拉Q,小町,杰顿的女儿,恋爱的金古桥)与藤川先生(今晚也是夜雾哟…)他们那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脚本。此外,我作为制作人与饭岛监督(麦克斯奥特曼/欢迎来到地球!)以及实相寺监督(蝴蝶梦,不被狙击的街道)一同创作作品时,也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三年前,我进入日本映画监督协会的时候,也是受到了实相寺监督的推荐。我想,重播的《奥特赛文》是我最早接触的电视节目。在儿童节目里我最喜欢看《奥特赛文》。这大概就是常说的“烙印”吧,也有可能是我搞错了。但是,《奥特赛文》真的很好看的。我觉得那就是一切的开始。《ULTRASEVEN X》的出发点是“奥特赛文四十周年纪念作品”。尽管VAP,CBC,圆谷公司各自的意向有着些许差异,可基本上都是将它作为新方向性的作品,要让原作的诸星团=赛文在其中登场(顺便还附送了名为超低预算的赠品)。我想着《奥特赛文》是在四十年前便结束了的作品。我相当喜欢《奥特赛文》,而且还深受与赛文有关系的人们熏陶。不管是在原作基础上画蛇添足,还是对原作的解释加以限制,都是对原作和前辈们的不尊重,所以不能这么做。还需指出的是,不论有多么厨七,《奥特赛文》所用的是四十年前的“软件”。如果不带上从前观看时的“追忆”,便难以适应现在的情况。换而言之,不能做同样的东西,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重新分析了《奥特赛文》,深思熟虑后挑选出其中的重点,将这些点集中起来,进一步加入新的内核(essence),制作出全新的作品。“SF”“爱情故事”很快便成为了重要的关键词。此外,为了不改变原作的世界而展开自由的故事,舞台被设定为与《奥特赛文》的作品世界平行的其他世界。作为plusα的要素,还加入了“冷硬派风格(hard boiled)[2]”这一关键词。除在著名的哈米特[3],钱德勒[4],斯皮兰[5]他们的小说中可觅其踪影外,还存在着从一九四〇,五〇年代的黑色电影(film noir)[6],以及受它们影响的戈达尔的《阿尔法城》[7],《银翼杀手》[8],《少数派报告》[9]之类的SF作品等那里流传下的冷硬派作品的气息。既富冒险性又具革新性的《奥特赛文》的四十周年作品不能是保守性的。另外的各种内核也被注入其中。必须要有“新机轴”[10]的存在。在创造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了两位盟友的力量。他们是在《麦克斯奥特曼》时期也一同协力的小林雄次和梶研吾。(当然,完成作还包含了其他很多朋友们的意见。)三个人聚到一起,在愉快的聊天的同时,构建出故事。方式是是由我说明印象,然后他们将其充实。我最初的印象是“水”。无边延展的深渊。是在哪里?这里好像是在水中…光芒静静地倾泄而下。宗教画似的清淡的,而又深邃的光芒。光的下面有个男人飘浮着。似乎,像是已经死去了…他如此稳静,不知何处散发着神圣感。他是谁?这儿是哪里呢?然后,还有一个印象。雪白的房间。光芒从窗口倾泄而下。窗边有个女人站着。她融化在了光里…这悲哀的伊人,如此美丽。她凝视着这里。好像要传达些什么。她似乎认识我的样子…她是谁?她要诉说的是什么呢?已经看出来了吧,这正是《ULTRASEVEN X》第一集开头的场景。当这场景的灵感闪现时,《ULTRASEVEN X》还没有成型,但是那时我就确信做出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随后,我便开始想要试着制作出脱离原作,超越桎梏的全新作品。我决定作为监督来负责解决开头和结尾,有幸集合起了铃木健二监督,小中和哉监督,还有脚本家太田爱女士,福田卓郎先生,金子二郎先生,林壮太郎先生,长谷川圭一先生。因为有了这几位的协力支持,《ULTRASEVEN X》得以成为具有深度的作品。然后,得到了与座重理久、加贺美早纪、脇崎智史、伴杏里这些出色的演员之后,拍摄如同怒涛般展开了。炎热盛夏时的拍摄,炎热不仅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全体演员以及职工,所有人的干劲也热火朝天。因此而制作出的成品,正如您所见的那样。在大结局也请来了森次晃嗣先生,菱见百合子女士。我想倾尽全体职工,演员之力而成的《ULTRASEVEN X》可以算是有趣的作品。最后要说的是这部小说。构成自体是小林雄次先生,但实际上执笔的则是小林先生的弟弟,小林英造先生。在我看来他是个日后会发迹的青年才俊呢。说些题外话,我第一次遇到小林雄次先生的时候,他还是在圆谷公司的《ウルバラ》节目打工的学生。我莫名其妙地出演了名叫《告诉我,八木监督》的弱智环节。虽然彼此是以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立场相遇,交流了什么时候要做些什么来着,但是实际上如今,正在做着。不可思议而又令人吃惊的缘分啊。英造先生是由小林雄次先生引荐来的。果然,还是个学生啊。三个人一边吃着炸猪排一边聊着未来。因为是他们努力写成的书,我没办法像说电视剧时(我作为主监督/系列构成进行了主导)那样多嘴。像是《星球大战》还有《星际迷航》都有很多精彩的小说化作品或者续作小说,我单独地享受每一部作品的乐趣。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本小说是限制了对电视剧的解释,不如说是为了每个读的人都能用不同的解释来享受《ULTRASEVEN X》的乐趣的一种手段。八木毅注:[1]:原为梵语。摩诃,即伟大的。[2]:指最早由哈米特开创的犯罪侦探小说风格,多描绘战后美国社会,注重反应底层人们的现实生活,是黑色电影取材的源泉。[3]:即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侦探小说作家,着有《马耳他之鹰》,《红色收获》,《瘦子》等。[4]:即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被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侦探小说作家兼电影剧作家,着有《漫长的告别》等,小说风格对黑色电影影响极深。[5]:即米基·斯皮兰(Mickey Spillane),着有《审判者》等。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性与暴力。[6]:一种特殊的电影风格,多为侦探题材。其中的黑暗二字似与黑色幽默有关,指影片内容阴暗忧郁,嫉世愤俗。[7]:1965年由戈达尔拍摄的黑色科幻电影。[8]:由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著名科幻电影。根据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仿生人是否会梦见电子羊》改编。[9]:由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著名科幻电影。根据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少数派报告》改编。[10]:为与上文呼应故直译,大意为新发展。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