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1 / 1)

送葬笔记 银白 1019 字 2023-01-16

随后我就把烤鸡分成两半,我和泥鳅一人拿着一半,大口地吃起来了。“东方,不得不说,别的也许你比不上我,但是论起烤野鸡,你的确要被我有天分,以前在陆家村的时候,你烤的野鸡就是比我烤的要好吃。”泥鳅嘴巴里还含着鸡肉,因此他说起话来的时候含糊不清,我必须得很努力地去听,才能听懂他说的到底是啥?我看了泥鳅一眼“你小子说话的时候不摸着自己的良心,从小到大,我干什么不必你要强?”泥鳅怪笑两声没有再说话,一心一意地去吃烤鸡。这个义庄荒废多年,而且到处是棺材,普通人到这里估计都会被吓得不轻,但我懂得茅山道术。而且鬼怪见得多了,也就没了这方面的顾忌。吃完半只烤鸡以后,我的肚子变得圆滚滚的,我靠着一扇门,摆着一个舒服的姿势。“哎呀,吃的好饱啊,这个时候要是再能有杯热茶就好了?”泥鳅摸着自己的肚皮,半眯缝着眼睛。“你小子就自足吧!在这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能有一只香喷喷的野鸡可以吃已经相当不错了,你还想怎么样啊?”我懒洋洋地说道。泥鳅“嘿嘿”笑了几声,然后就不再说话了。因为我们要等到晚上天黑了才能行动,所以接下来我和和泥鳅就天南海北地聊着,。“唉,东方,我问你一件事啊!”我睁开眼睛看着泥鳅“你想问我什么?”“你有没有听说过兔尾巴老李的故事?”我点点头“听过啊!“那你跟我说说呗!”刚刚吃饱,我整个人都懒洋洋的,其实我是不太想说话的。但看着泥鳅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还是把我所知道的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都告诉了泥鳅。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后有山东人移民东北各地,故东北三省也有了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且传承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不过其他地区叫秃尾巴老李,唯有诸城叫秃尾巴老李。这个传说是这样讲的:有个庄稼汉子姓李名憨,人称李憨。别看人叫李憨,其实是个能人,聪明着哪!李憨力大如牛,庄户地里的活那可是行家里手,什么时候耕种,哪种物品赚钱,八九不离十。同时,他还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活。由于算计周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媳妇叫桃红,聪明伶俐,俊俏贤慧,人见人夸。两口子本应幸福美满,欢天喜地,但怎么也看不出心满意足的样子,整天眉头紧皱,少言寡语,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打不起半点精神。啥事牵心?原来两口子有块心病,都四十挂零了,一个炕上睡了二十多年,身边仍没个一男半女,日子再殷实有个啥用?两口子整天是睁眼盼儿,闭眼想女,求医问药,拜佛叩天,都无济于事。左邻右舍都说两口子邪门了。这年春天,桃红直想呕吐,身子越来越笨重,肚子一天天鼓起来,真的怀孕了。李憨一听媳妇怀上了,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就像做了个飞天梦。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桃红已过月多日仍不见动静,两口子焦急万分。说也怪,第十一个月上,这年正是龙年,婴儿出世了。听说桃红生了,李憨急忙进屋,近前一看,这哪是个婴儿,分明是个肉球,肉球圆溜溜,满地乱滚。李憨想这肯定是个怪物、灾星,留着是个祸害,便顺手拿起准备剪脐带的剪子,照准肉球,一狠心剪了下去。突然,一条小青长虫蹦出肉球,嗖的飞到屋脊。李憨一心想壮年得子,没想到生了条小青长虫,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拿起把铁锨,一蹦尺把高,朝着屋脊上的小长虫铲了下去,把小长虫的尾巴铲了下来。小长虫从屋脊上掉了下来,正好掉到他娘怀里,眼泪还叭嗒叭嗒往下滴。桃红先是一惊,接着又后怕,同时又气丈夫不问自己死活去打小长虫,惊、怕、气袭身,又是月子里,接着就得了重病,下身大流血。她回头一看,半截小长虫血淋淋地趴在自己身边,一曲一伸痛疼难忍。桃红想:不管是妖是怪,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是,她顺手揽过伤残的小长虫摸了又摸,亲了又亲,在他的伤处擦干了血。小长虫在他娘怀里一动不动,一直让娘抱着过了三个时辰。小长虫不吃不喝,见风就长,只三个时辰已经长到四尺有余。这时候,他对娘桃红说:“娘啊!您儿我已经能自立了,谢娘的生育之恩,今天就要离开娘,到自己能生存的地方去。”说完,朝着他娘点了三下头,一道电光,眨眼间飞的无踪无影。桃红一看小长虫飞走了,丈夫李憨又气呼呼地下了地,头一歪没气了,这天正好是古历的五月十三。小长虫因姓李,又没了尾巴,后来人们便叫他“秃尾巴老李”。秃尾巴老李一道电光飞起,首先入了黄河,从黄河入了渤海,又从渤海飞到黑龙江。当时,黑龙江里有一条白龙占居,这条白龙自从来到黑龙江后无恶不作,整天翻江倒海,刮阴风,下邪雨,淹没庄稼,冲倒房屋,欺男霸女,民不安宁,当地百姓恨透了白龙,就是没有办法把它赶走。秃尾巴老李是条神龙,他早就知道黑龙江里有一条恶白龙,他要为当地百姓除害。秃尾巴老李听说当地很多山东人,尤其居住着二十多户诸城人。他来到黑龙江后,托梦给诸城人,并告知山东人,他和白龙打斗时,如看到江面上翻出白浪就是白龙在上面,请往江里投入石灰,翻出黑浪那就是我,请往江里投放饽饽。因秃尾巴老李是条青龙,在水里边青和黑难已辨清,所以后人就说秃尾巴老李是条黑龙。第二天一早,两岸上的人们早早地把石灰和饽饽运到了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