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朝野.闻听(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募捐一事,给陈初六带来了太多感动。余下的事情,便是将捐来的物资整理一下,钱和可以送到边关用的物资,直接计数封存。剩下那些对边关没用的,则是全部变卖,最大的买家也就是陈家了。

陈家花高价买下,为的是把整体价值凑个五千贯,然后登报的时候,就说此次募捐效果不错,募捐金额接近一万贯。这些珠宝什么的,是陈家这个寒门崛起的家族所缺少的。赵雅、王雨溪虽然出身富贵,但身边的饰物什么的着实不多,平日迎来送往,岂会向他们开口?

小虎、小影出生,都只能拿客人的礼品回赠。接下来还有两个孩子要出生,愈加 缺这些东西了。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陈家愿意当这个冤大头,用比市价高出三成的价格买下这些,也算带头募捐了。将钱和物资整理好了之后,开始运往边关。

那给儿子送冬衣的两位老人,自然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得知二老是家里没了儿子,又是佃户,就索性让他们留在了四为诗社。四为诗社刚好缺个厨子,二老做一些简单饭菜,让社员们能就近用膳。

四为诗社的社员,在这次募捐之中,学到的东西,比读一本书可能还要多。各行各业的人来到了募捐箱中,每一个社员看到的也许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感动,在募捐完了之后,都忍不住将心中所想诉诸笔端。

情到深沉处,写诗便成诗,写文章便是文章。四为诗社这一次文章的水平,竟然十分显著地得到提高,而且是所有参与者。徐良骏看到这情况之后,将自己的文章放下了,写出一篇“务实功而哺诗文”,主要议论事功对提高写作水平的帮助。

徐良骏的文章,和四为诗社社员的文章摆在一起,出了一期特刊,在仕林之中引起了巨大反响。陈初六之前驳倒徐嘉志和清流群臣的论点,便是正好是这个。那时雄辩,尚有人将信将疑,现在出现了事实,若再有人动不动否认,那就是装睡的人了。

仕林中看到了文章,朝廷之中的职事官,则是看到了陈初六有干一番实事的决心。募捐一事,从来都是难题。所用之法,无非是威逼利诱,真正让人自愿捐献,恐怕也找不出几个经得起推敲的。

然而这个难题,被陈初六轻易解开了。但其实他们不懂,威逼利诱,陈初六也是用的。自家的产业,不敢不来,陈初六不用说一句话,这些掌柜就得屁颠屁颠来支持,不止自己来,还得呼朋唤友来。

跟陈家有交情的人,比如解潮,还有诸多受过陈家恩典的人,不会不来。这些人有富甲一方的商贾,出手阔绰。也有普普通通的百姓,尽一尽心意。这就是陈初六的威逼利诱,不用言说的。真有言说的,则是刊登启事时,陈初六许诺凡捐献的店铺,都可以免费上报一次。

“鸣谢唐家金银铺,献钱二万!”

登报的时候,也就这么几个字,这简直和发好人证差不多了。那些职事官没想通,这么几个字能让他们给出真金白银?不可能啊,这些奸商怎么肯做好事,平日里要点差钱脚费,怎么一个个都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