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更怕水深试香汤(2 / 2)

八月十七日,战场上大风又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

前线军情十分紧急,元帅秃剌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阿禾和秃坚的蒙古军与元廷蒙古大兵相遇。战败后,搠思班生擒了阿禾,叛王秃坚假装乞降而逃脱。

【六】《从军行.其六》王昌龄.诗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十八日,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秃剌,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

二十日,边境传来紧急情报,叛王秃坚在老巢纠集了三千人马,准备分三队袭击蒙古军。

元帅秃剌立即带领了十三队大军奔秃坚老巢而去。

秃剌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地分领将士拼命。他们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叛王秃坚不支,败走。从而使朝廷军队直抵中庆[昆明]。

【七】《从军行.其七》王昌龄.诗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九月八日,叛王秃坚再次迎战,被元军擒获,斩于军前。

二十日,元军将士抵达中庆时,又遭彝兵七千余人拒战于伽桥、古壁口。元帅秃剌左颊中流矢,历经数次苦战才击退彝族义军,驻进中庆。

此时,行省的设置才算重新得到恢复。随后元帅秃剌分兵追捕义军至嵩明州,企图一举消灭彝族民众。

然而,在土司撒加伯和禄余的号召下,数月的时间里,各地彝族起义此起彼伏。尽管元帅秃剌、左丞孛罗曾多次击败撒加伯和禄余,但并未削减反抗义军的斗志,甚至吸引更广泛的民众参与。

二十二日,怯烈引兵击败叛王秃坚重臣阿禾于澄江路海中山,秃坚弟二人、子三人被俘,均惨遭杀害。

二十六日,孛罗领命带兵打败伯忽兵于马龙州,于二十九日杀伯忽弟拜延等十余人,献其头于豫王。

由于叛王秃坚、伯忽的得力干将或战死或被俘,使土司禄余和撒加伯的兵力失去援助,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迫于各种压力,禄余言于四川行省:“自父祖世为乌撒土官宣慰使,佩虎符,素无异心。曩[nǎng以往的所作的事]为伯忽诱胁,比闻朝廷招谕,而今期限已过,乞再降诏赦,即率四路土官出降。”

四川行省于是诏中书、枢密、御史诸大臣共议后,同意禄余乞降。为了孤立秃坚和伯忽的势力,朝廷对少数民族土官进行赏赐和升迁。

十月十日,赐“云南乌撒土官禄余、曲靖土官举精衣各一袭”。同月,又“录讨云南秃坚、伯忽之功,云南宣慰使土官举宗、禄余并遥授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余赐赉[lài赏赐]有差”。

至此,持续一年有余的云南反叛基本得以平定。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在元廷的残酷镇压下以失败而告终。

————————————

注释

[1]罗罗斯

是指今四川西昌地区和凉山族自治州的罗罗人及其居住地的名称。

元代建朝后,在攀枝花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2]《关山月》

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说道:‘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关山月》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