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鸱鸮声声难移心(2 / 2)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孛罗是元朝宗室,他是魏王阿木哥唯一的儿子,去云南征讨已近六个月。

这半年时间里,母亲孙窈娘哪一天不是牵肠挂肚?哪一夜不是梦魂牵绕?

秋天,萤虫在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窗前久久不愿离去。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倍感萧条。

孙窈娘独自吟唱着《独不见》[4],流下了揪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

【六】《塞下曲.其五》李白.诗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叛军为掠夺秋粮而悍然入侵,统帅欲派将出兵抗击。孛罗领命行至城外,在龙沙村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疆的月光伴着弓影,异地的雪霜拂过剑锋。将士还远没有进入关隘,伎营的少妇们请不要长声哀伤而影响军心。

【七】《塞下曲.其六》李白.诗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九月,文宗命江浙行省运钞十万锭至云南;四川行省预支至顺三年的茶盐引,拨钞八万锭来增加军需;还增加驿站玺书、银字圆符给元帅秃剌所部,命其与叛军在秋收季节决一死战。

但秃坚、伯忽等叛军在得到彝族土官的大力支援后,乘势强攻。

土司禄余也约乌蒙、东川、芒部,与伯忽弟拜延等兵打算占据大渡河,并攻打建昌[今西昌]。

————————————

注释

[1]舳舻:zhulu(1)古指长方形的船。(2)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舻:船头。

[2]这个人的意思是说:大人,您把一个歌舞团的女演员调到**任职有点不靠谱,影响大人您的名誉啊!她年龄太小,皇上也不一定相信她的才能。再说了,来衙门办事的人,进门一看,在一群大老爷们当中,坐着个穿超短裙的姑娘,也有点不成体统。

[3]孛罗

全名是孛儿只斤.孛罗帖木儿(?—约1370年),元朝宗室。他是魏王阿木哥之子,最晚在至元二年(1336年)已袭爵魏王。

至正九年(1349年),其女宝塔失里下嫁高丽王子王祺(后来的高丽恭愍王)。至正十三年(1353年)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据记载,孛罗帖木儿驻扎汝、亳(今河南、安徽交界地区),昏庸无能,只知道喝酒而疏于防备,以致在晚上睡觉时遭红巾军偷袭而被俘。

孛罗帖木儿不断求饶,另一被俘的元廷官员塔不台脚踢孛罗帖木儿说:“你还想苟活吗?”塔不台不屈而死,而孛罗帖木儿却似乎获释或获救。

在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另一位名叫孛罗帖木儿的将领的内战中,魏王孛罗帖木儿站在皇太子一方。至正三十年(1370年)五月二十四日,孛罗帖木儿的女婿高丽恭愍王获悉孛罗帖木儿被诛杀的消息,专门辍朝素膳。

关于其死因,一种说法是因恭愍王背元归明而被元廷诛杀;另一种说法是死于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六月的毡帽山之战,即被明军所杀。翌年,高丽方面从来高丽的明朝道士徐师昊那里获得此消息。

[4]《独不见》

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曲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白也作了一首《独不见》的诗:“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