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酒似鹅儿破壳黄(2 / 2)

古戍藏髡柳,危桥泻急湍。

望中茅店近,镫火出檐端。

老店主顺着画面,从右向左徐徐展开着:

“再过去几家店铺,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主干道两边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南边紧靠深水港湾,就是这风水宝地的货码头与货运栈了。有好几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依次装卸着货物。

在这一、二百年树龄的大树枝叶缝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绳索,也应是六、七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

码头上货主正在清点要发往某地的货物,码头掌柜的在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准备根据运货地点远近,适时安排装卸。

几个码头扛大包的正在把装有粮食之类的麻袋扛下船;船仓里有人正在翻仓倒柜,似乎能听到从船上传出给人把麻袋上肩时的劳动号子声。

站在货栈前面的船老大,像是刚吃过饭正要上船;半路中又遇见了一个熟人,心中记挂着赶路行船,但又不能怠慢了熟人;在急切中与之寒暄家常,最后抱拳行礼告辞;这时脚步早己转向,急奔上船去的样子己超然若现……”

纪绪真是越看越喜欢。

刘基问老店主说:“不知老先生想多少金相让?”

老店主坚定地说:“一千五百金。”

刘基爽快地答复道:“一千五百两银子倒还可以接受……”

老店主打断他的话说:“不,我说的是一千五百两金子。”

刘基拉着纪绪出了门,在大门口商议起来。

刘基说:“这画我看了,是真品,一千五百两黄金也不算太贵。”

纪绪为难地说:“可是我朋友只给了我一万两银票[当时合计1250两黄金],我也不知道他疏通的关系是否重要,是否可以借贷给他购买?”

其实,无论纪绪把谎撒的如何圆满,都瞒不过刘基的眼睛,他知道纪绪买画是为自己科考来疏通关系的,但他也不说破,转而对纪绪说:“我们进去,就以一万两银子购得,否则,我们再另寻它物如何?”

“好吧!”

————————————

注释

[1]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以“志土风而详习尚”为其主要特色,它往往于状摹世态民情中,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清代李于潢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感叹古都开封的古今变化。遂采用书中轶事,辅以宋人及后贤著述,撰《汴宋竹枝词》百首,集成上下两卷。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把杜甫东京的都市生活真实地反映在画面上的一幅杰作,是我国艺苑中的瑰宝。画幅中,各类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但仍有许多民情风俗、历史故事,画面上无法描绘。李于潢正是要用诗写成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以补原图之不足。今人将《汴宋竹枝词》与《清明上河图》对照研究,可使我们对宋代京都的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髡(kun):古代一种把头发剃光的刑罚。此处指修剪树枝。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