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近来赢得伤春病(2 / 2)

长恨桃源诸女伴,

等闲花里送郎归。

当初赵象始启心扉,托人传情时,步非烟虽然春心暗动,但拘于自己的身份名节不敢轻举妄动,强压着膨胀的感情,终于酿成重病。赵象再三表明心意,大病初愈的她似乎也焕发了勇气,她不想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于是索性尽情倾诉心曲。

赵象读完了信和诗,明白了步非烟的一片芳心,自然是喜不自持,美美地幻想着自己与步非烟——才子佳人,相配成双;心心相通,呢爱万方。

————————————

注释

[1]孟浪

孟浪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鲁莽,轻率;大而无当,不着边际。也就是现在说的“真浪”和“挺猛”,指说话太露骨。此词出自《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2]蝉

一种昆虫,也叫“知了”。它的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

(1)蝉,自古就是:

高洁、顽强的象征——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下成长,并没有被打败,反而茁壮成长、长出。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我们都知道蝉的生长是历经多次蜕变的,经过4至5年的孕育时间才破土而出。

厚积薄发、事业进步——蝉的头部很大,代表头脑灵活,有着过人才能,而且蝉的腿是十分有力的。

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2)金蝉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七个人生哲理

第一,不要在乎起点,哪怕你的起点在地平线以下,有朝一日也能飞上蓝天。

第二,不蜕变就只能爬,蜕变了就可以飞翔。

第三,蜕变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掉层皮才行。

第四,当你在地上爬的时候,你随时可能被别人活捉;但当你在天上飞的时候,你就可以尿他一脸。

第五,不是所有的爬蚱都能变成金蝉,但当你变成金蝉后会更加自由。

第六,当你高高在上时就可以尽情高歌,即便唱得很难听,别人也不得不听。

第七,爬蚱是孤独的,但变成金蝉后就会有伴侣。

(3)玉蝉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在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为蝉形,故名“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

《史记屈原传》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

《说文》曰:“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含玉蝉,是古人普遍流行的作为用于丧葬的一个形式,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含之可以成仙得道。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玉器的防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包括避邪在内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因有这些原因的存在,于是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玉含蝉,即被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4)蝉在古代的含义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

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蝉作为饰品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二、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3]皇甫枚

皇甫枚,字遵美,唐晚期安定郡(今甘肃泾川)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县)人。祖籍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广明时期的人(公元841年-911年),七十岁左右去世。

他是唐末著名文学家,擅长撰写传奇小说。其作品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又对宋元以后的话本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小说创作的鼻祖。

皇甫枚在山西期间,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三水小牍》三卷,是一千多年前的传奇小说。

什么是传奇小说?最初是作品中谈神说怪,后来作品转向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展为传奇小说,故事曲折而生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艺术比前代大有进步。

《三水小牍》主要篇目有《王玄中》、《王知古》、《步飞烟》、《缘翘》、《却要》、《王公直》、《温京兆》等七篇,《步飞烟》一篇最有名。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