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谁人得向青楼宿(2 / 2)

柳枝的妈妈却高兴得简直都要叩首了,头一晚就卖了一千两银子,如此少见的情况她能不开心吗?她高兴地把手牌交到柳遇春的手里。

当小叶子看到柳遇春拿走了梅黛儿的“花牌”时,便急忙跑到后院的“桂花楼”,告知碧玉去了。

【二】《赠歌者-下节》薛能.诗

汉浦蔑闻虚解佩,

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

便是仙郎不是夫。

接着是拍卖“榜眼”欧阳碧玉的“花魁宴”,柳遇春又以一千五百两的价格取走了。

又是他,柳遇春!这人想干什么?难道他今晚想来一个“双飞燕”?

台下哑然无声,两千五百两银子来买两个新人的处子之身实在不是普通的大富之家所能负担的,此价格都可以为一个花魁赎身的了。

台下传来一片怨恨之声:“柳公子,你这就不对了,今晚的姑娘不能都归你吧!”

“你已取得两位了,今晚也该知足了,你快走吧!你不能白引得我们心痒痒的……”

柳遇春笑看着这些议论的人,一言不发,一个箭步走上台,取走了碧玉的“花牌”便迅速离开了。

只留下,已炒得老高价位的花魁状元徐素素,让大伙儿望而兴叹了……

————————————

注释

[1]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古代箜篌可粗分为卧箜篌和竖箜篌。

其中,早期卧箜篌出自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

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比这更古老的乐器有石哨、骨哨、骨笛、埙、陶笛。至迟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汉武帝开西域以后,竖箜篌慢慢传入中原——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 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

竖箜篌是最早对胡箜篌的别称。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波斯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如今,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