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莫为炎凉轻变迁(2 / 2)

难民又问:“土匪还会给礼品?我们可从未听说过!”

悟尘不悦道:“你没听说的事多着呢。”

看到马车走远,普救寺的大门并没有关严实,而是让和尚们从门缝里观察大营的一举一动。

只见马车到了大营的入口处,被拦了下来,展护卫和完哲笃下了马车。

看门的喽啰问:“谁是管家?”

展护卫说:“我是。”

喽啰道:“那你跟我进来吧!”

哲笃问:“我呢?”

喽啰道:“你是干嘛的?”

哲笃说:“我是虞大人的学生,叫完哲笃。”

喽啰道:“完哲笃,噢,那你在这等着吧!”

哲笃说:“我别在这等,我是蒙古人,我得进去给大王做译胥去。”

喽啰道:“我们大王有译胥,你还是在这等着的好!”

哲笃急了,“别呀,我这还有一样宝贝要献给大王呢。”

喽啰问:“什么宝贝?”

哲笃把手里的画轴朝喽啰们晃了晃,说:“我家小姐的画像,美人图。”

喽啰不相信地问:“美人图?打开,让我看看!”

哲笃只好让展护卫扯着画头展开给喽啰们看。

喽啰们一看到虞美盼的画像,眼睛都直了,问:“这就是压寨夫人?”

哲笃道:“是啊,本人比这还美上千倍呢。”

喽啰问:“真的吗?”

哲笃说:“这还能有假?怎么样,让我进去吧?!”

“你把画像给他,”喽啰一指展护卫说,“让他带进去就可以了,你在着等着。”

哲笃说:“可这画像是我画的,小姐的神韵只有我才能跟大王讲明白……”

从也先帖木儿的大帐里出来一名护卫兵,他大老远就问:“你们在那儿,吵吵什么?”

喽啰兵把情况说了一遍,护卫兵说:“让手拿画像的进来!”

听口气,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展护卫只好等在大帐之外,完哲笃跟着护卫兵走进了大营。

————————————

注释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名句出自先秦的《荆轲歌/渡易水歌》,其中“复还”一作“复反”;而“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之句,疑为后人补作。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这首诗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