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憔悴潘郎鬓有丝(2 / 2)

如烟走到哲笃的面前,看了看他那副斗败了的公鸡模样,心里十分同情。她拿起白银酒壶,替哲笃满斟了一杯,说道:“相公,小婢奉了老夫人之命,特来敬酒,请相公满饮!”一边说一边向哲笃摇手,意思说这杯赖婚酒有毒,喝不得的,快些据理力争。

哲笃虽然呆在那里,神智还是清楚的,如烟的暗示,他也领会。他苦笑了一下,对如烟微微点了点头。

如烟见哲笃已经领会了,也就退到了原处。

虞夫人见如烟已经把洒斟好,就说道:“盛儿,这淡酒一杯,请你满饮,以表老身心意。”

“学生不敢!老夫人乃二品夫人,学生乃一介寒儒,如此恩宠,何以克当!且无功受禄,愧不敢饮。”

虞夫人知道哲笃在讽刺她,但婚都已经赖了,何必在乎这小小的嘲讽。今天虞夫人是拿定了主意,只要赖得掉婚,一切都可以忍受。便道:“盛儿,你太谦虚了,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你就满饮此杯吧!”

哲笃想,又是恭敬不如从命,我不上当了。便问了句,“师母一定要学生饮此一杯!但不知,此酒何名,表何心意?请师母明示,方可使学生受之无愧!”

虞夫人听了,心想,哲笃如今为何变得如此厉害?我怎么能直说这是赖婚酒,如果再骗他说是喜酒,一来哲笃不会相信,二来婚也赖不掉了。还是先骗他喝了再说。说道:“盛儿先饮此杯,老身自当详告。”

“请师母说明后,再饮不迟。”哲笃想,吃一堑,长一智,我再也不上当了。

虞夫人见哲笃不肯上钩,无奈,只好摊牌了。便道:“既然如此,老身就直言了吧。盛儿,这都是为了你啊!”

哲笃一听,什么?都是为了我,岂不怪哉!难道她良心发现,不赖婚了?看来亲事还有希望。便问:“此话从何说起?”

虞夫人说:“嗨!此事为难煞老身了——盛儿有活命之恩,许婚又是我亲口所说,无奈你老师早已将小女许配给老身的侄儿孙毅了。前次老身也曾和你说明过。解围以后,老身曾派总管去长安,提出要和孙家退亲,这不,昨天总管来信,得了回音,人家孙家不同意退亲。老身只有一女,许不得两家,只好委屈你了。盛儿,你是读书明理的人,事情都有个‘先来后到’。你宽宏大量,让让步。老身一定厚赠金帛,给你另择名门淑女,贵族佳人。盛儿,这杯淡酒,就是老身的这份心意,也算是赔礼酒吧,还望你,谅解。”

————————————

注释

[1]孟光

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放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人物经历

东汉平陵人孟光,长得很肥胖,肤色黝黑,容貌欠佳,但力气极大,能力举石臼。有许多人为她作媒,却屡遭谢绝。年龄已到30了,仍独居在家。

她父母问她不愿出嫁的缘故,才知道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原来,孟光早就听说同县有个叫梁鸿的,家贫而博学,在上林苑养猪时,曾不小心失火,使邻居受损。梁鸿不仅主动以全部的猪作为赔偿,且以作佣工来加以弥补。四邻责备那家遭灾户索赔要求过高,而一致称赞梁鸿。遭灾的邻居也觉得梁鸿品德高尚,便要将原先收受的猪全数奉还。但梁鸿不受而去,回到了故里。孟光向父母表示,一定要找到品德像梁鸿那样的人才肯出嫁。此话传到了梁鸿的耳里,当时已有不少人家敬慕梁鸿的高风亮节,想将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了,但当他听到孟光的志向后,却主动请人去行聘。孟光在出嫁前,不备金银罗缎,却制作了布衣、麻鞋、罗筐及织布的工具。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但孟光却成竹在胸,自有主张。刚过门时,孟光像普通新娘那样,装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谁知开头七天,梁鸿却对她爱理不理的。

孟光见状,主动与他搭话:“我听说夫君高义,回绝了多门亲事。我呢,也谢绝了不少行聘之人。今天承蒙夫君娶了我,只是不知何处开罪了夫君,望能明告。”梁鸿说:“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简朴勤劳的女性,可以与我一起到深山凭自己的劳作去隐居。现在见你穿着打扮如此讲究,还涂脂抹粉的,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孟光一听,正中下怀:“太好了,我这样的穿着打扮,是故意考察考察夫君的志向啊!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于是她换了发式,穿上布衣,在梁鸿面前操持起家务来。梁鸿一见,高兴地说:“此真梁鸿妻也!”后来,夫妇俩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并以诗琴自娱。他们有才学而不求富贵,安于劳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颂扬。而孟光,也就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举案齐眉”就是孟光(四大丑女之一)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