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新秋气爽已凉生(2 / 2)

于是如烟拿了香具,执了纱灯[1],美盼拿了一把齐纨团扇,一方汗巾,姐妹二人一同下了楼。

【二】《驻马听.不近喧哗》王实甫.元曲

近喧哗,嫩绿池溏藏睡鸭;

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

金莲蹴损牡丹芽,

玉簪抓住荼蘼架。

夜凉苔径滑,

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到了园中,虞美盼的心跳得格外剧烈,她担心师哥会莽莽撞撞从花影下跑出来。那时,如烟在身旁,叫我如何是好?一路上尽在盘算如何应付可能突发的尴尬场面。

其实美盼也是杞人忧天,她不想想,门都没有去开,哲笃怎么能进来呢?

她一忽儿赶在如烟之前,她想,万一师哥已经进了园内,我在前边,先看到他,我就向他递个眼色,打个手势,让他先藏好,等我调开如烟以后再出来。

又一想,走在前边不妥,我使眼色,打手势,又不是白天,在这朦胧的月光下,万一他不注意,没看到,一下子走了出来,我连退步都没有,还是走在后面好。如果师哥冒冒失失走出来,前边有如烟挡着,我还可以退身躲避。心里患得患失,一路上忽前忽后,徘徊不定。

如烟都看在眼里,心想,好啊虞美盼,到现在你还要弄虚作假,你先走,是想堵住完相公,不让他给我看见;你走在后,是怕万一完相公出来,你可以拔脚逃回去。想得真如意,且看你如何应付吧。

美盼与如烟走在小径上,脚步声、衣裙窸窣声惊起了嫩绿池塘里的睡鸳鸯,发出了泼刺刺的声响。

美盼吓了一跳,莫不是师哥从哪儿钻出来了?定神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有池塘里的几对鸳鸯在游动,连忙把脚步放慢。

走不一会儿,又听得“哇”的一声,又把美盼一惊,原来是嫩黄杨柳丛中有栖鸦惊飞。小姐心慌意乱,脚下金莲踩损了牡丹芽,头上的玉簪钩住了荼靡架。

夜凉露水重,花径青苔滑,湿透了凌波袜。

————————————

注释

[1]纱灯

又称灯笼,传统特色手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古时的灯笼大都用薄纱糊成,用竹子制做灯架,蜡烛作为照明;现在多用钢丝制作灯架,电灯泡照明。春节、元宵节或喜庆节日庆典时挂在大门或屋角上。成对或多个,也有一串串挂起,红火的气氛更浓。

唐代韦应物的《寄璨师》中描述纱灯的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