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春长费买花钱(2 / 2)

于是,李甲便整理了一下衣裳,拿着他的铜箫,在舟子的协助下跳上了大船。

李甲亲自系好了小船,站定好了,与纪绪重新见了礼。其实,他是想让纪绪介绍他认识他身边的这位漂亮姑娘。便又转过头来,带着宁静自如的微笑,注视着杜十娘。

这种率直的注视,不知怎的,竟使杜十娘有股被刺伤的感觉。

以前,那些儒雅的男人,尤其年轻的生员,对她都不敢正面相看的。而这李甲却不同,不但逼视着她,而且时间长。使她感到在他的面前,是无所遁形的,仿佛他已看穿了她。也仿佛,他早已知道她是那一种人似的,那眼光,那微笑,就好像在说:“我知道你,反正有风流男子的地方,就必定有你们……”

杜十娘默默地跟着他俩进了船舱,没有人注意到她那份复杂的心理,更没有人在意她那种自尊与自卑混合着的感伤。

————————————

注释

[1]扬州瘦马

年轻的时候看古惑仔系列电影,经常看到把交女朋友称“泡马子”,觉得很时髦。其实,这是一句侮辱女性的话。

那么,为什么把女朋友叫马子呢?

马子源自马桶。马桶最先的名字是虎子,也就是老虎的意思,用老虎代表大小便用具,表明中国人才是战斗民族,不仅敢摸老虎屁股,还会用老虎的大嘴当做小便器,对老虎的蔑视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唐朝,因为皇帝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总不能把皇帝爷爷的小名当马桶天天叫吧?于是,就换了一个动物,找到了马的头上。

为什么觉得用“马”代指小便器合适呢?

因为在古人看来,马卧倒的姿势和人坐在马桶上的姿势很是想象。于是,就让马做出牺牲,成为人们存放大小便的地方了。于是,便有了“马桶”一词。

但最后怎么又把女人捎带上了呢?

这就要从中国的象形字说起。因为文字学家认为男女交合的倾向,和骑马的动作差不多。同时,“马”字躺倒的形象,也和女人的生殖器官有相象的地方。所以,就用“马字”来代替女人了,甚至把男女上床叫做入马、骑马,并且很快就流行了起来(只要多看古典小说,看到在男女性与爱的方面,几乎都和马有关)。比如,旧时代的扬州,有句对女性很轻视的俗语,叫做:“讨来的老婆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这也成了“扬州瘦马”的最初来历。

(1)扬州瘦马

这瘦马,并不是“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而是指专门培育用来牟利的女孩子,有人将“瘦马”译为“雏妓”,也算恰当。

为什么“雏妓”叫瘦马呢?

因为,扬州自古就有用“瘦”字的传统。比如著名的“瘦西湖”便是因似西湖而得名。但将女孩子称为“瘦马”,实在是件恶俗的事。这不但是女孩子的悲哀,更是以风雅著称的扬州人的悲哀。扬州美女名扬天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扬州瘦马的“功劳”。

扬州自古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由于他们的富足,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扬州瘦马是迎合盐商们变态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到了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他们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据《续金瓶梅》所记载,一位一等“瘦马”能卖得一千五百两以上的银子。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瘦马”,无人记得。

(2)挑选及培养

那个时候的人们大多重男轻女,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会选择把女孩卖给人贩子。举凡瘦马,必定先从贫寒人家买来幼齿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就开始养瘦马。养者,即调、教。光有形体瘦弱,这还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轻,不可发出响声;譬如眼神,要学会含情脉脉地看……

这样养出来的瘦马,卖得快,价钱也好,当时扬州城里,有数百人如同牲口贩子一样,做着瘦马买卖。这些人中,有牙婆,甚至驵侩(驵侩,是专门说合牲口贸易的中间商,他们做牲口赚不了钱,就来做瘦马生意,而且这种瘦马买卖,行情看好,利润颇丰,商人逐利,自然蜂拥而来。),如果哪位商贾要买瘦马的消息一经传出,这些牙婆,驵侩便会盯上买主,如同苍蝇附膻,撩扑不去。

挑选瘦马有着一套极为严格的鉴定程序,而其中最为客商看重的就是对于瘦马的小脚的评判。鉴定这“三寸金莲”也有着一套极详细的办法,并且人们还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弯、香、软、正”等七条标准。

这些女孩被买来后,就教她们琴棋书画,使各方面都具备一个做小妾的条件。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也有描述:

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

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

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

我们来看一下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一文中的描写:……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

曰:“姑娘拜客。” 下拜。

曰:“姑娘往上走。” 走。

曰:“姑娘转身。” 转身向明立,面出。

曰:“姑娘借手瞧瞧。” 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

曰:“姑娘瞧瞧相公。” 转眼偷觑,眼出。

曰:“姑娘几岁了” 曰几岁,声出。

曰:“姑娘再走走。” 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

张岱接着介绍了鉴定小脚的办法,以及详细挑选,付费,送货上门的一系列过程。瘦马的面,手,臂,肤,眼,声,趾等一一看遍。

而那些落选的瘦马,情形更为凄惨。她们无家可归,被卖入风月场所。每天傍晚,她们涂脂抹粉,打扮妖冶,出入巷口,游离于茶楼酒肆门前,谓之“站关”,灯前月下,面色苍白,已无人样。这些“站关”的可怜瘦马,有的直至夜间都找不到主顾。最后黯然离去。

张岱写道: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

大抵瘦马,便是培养苗条小美人卖为大富人家的宠妾、艳婢......运气好的,颜色未衰之前享尽富贵,运气不好的,被大户人家的正妻杖毙、投井......甚至沦落为流莺。扬州瘦马,就是一本旧社会女子的血泪史。

(3)结局

“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去。之后,等待她们的就是漫长的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依据先天条件,“瘦马”被分为三六九等。

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地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入秦楼楚馆。在秦淮河畔,“扬邦”歌女大多是“瘦马”出身。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贵公子纳为小妾的“瘦马”,也并不见得从此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扬州有一位女子,也是瘦马出身,最后竟成了贵妃,她样貌出众多才多艺,被进献给皇上,皇上也特别宠爱她,将其封为田贵妃。当时的扬州为了纪念这位贵妃,还把她出生的小巷改名田家巷。

哎!扬州瘦马,这些可怜的女子。

从生下来命运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中:父母因为贫困,可以将她们抛弃;画舫主人为了挣钱,把他们当成商品;即便是幸运的成为有钱人家的小妾,也没有任何地位可言。

他们自出生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想浮萍一样漂流在这人世间,令人叹息。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