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馨兰意望香嗟短(2 / 2)

“是,小姐。”如意退开了。

李甲望着杜十娘,微笑了一下:“好一个聪明丫头!”李甲赞叹道。

“跟了我,也就够可怜了。”杜十娘伤感地说。

“别伤心了,十娘,告诉你一句话,迟早我会让你跳出这个火坑的。”

杜十娘轻轻地摇了摇头,勉强地笑了笑:“好了,我们不说这个!来,我俩喝杯酒!”

李甲入了座,杜十娘殷勤执壶,婉转劝酒,几杯下肚,李甲有了几分酒意,他又看十娘——眉细细,眼盈盈,风姿楚楚,柔媚可人。心里更是爱不忍释,不禁诅咒地说:“我李甲如果不能救你出去,就不算人!”

“你醉了!”杜十娘说。

“真的,十娘,我明天回去就写信跟我的父亲说,我要娶你。你妈妈这儿,多少钱能够解决问题,你问个清楚。”

“你真的醉了。”杜十娘笑得凄凉,说道,“别说你父亲不会允许,就是你的夫人,也不会答应的……如果你要纳妾,他们宁愿你去买一个无知无识的女孩子,也不会愿意你来娶我……”她沉默了片刻,又道,“像我这种身份的人,是有辱你李家门风的;何况,我妈妈那里,也不会轻易地放手……像这种有悖世俗的事,我们是抗争不过的,你莫枉费心机了……”

————————————

注释

[1]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柳永是不是因为在宋词上的变化才叫柳三变的呢?

当然,不是。柳永原本的名字就叫柳三变,柳永是他后来为参加科举考试才改的名字。柳永家里有兄弟三人,他们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这个名字,是柳永的父亲给他取的,并无特别的含义。不过柳永真正被历史记住,是在他改名了之后。

柳永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虽然凭借着诗词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却不知,柳永这些诗词上的成就,更多的来自于他在官场上的失意。柳永一生郁郁不得志,才成就了他在词坛上的文思泉涌。

柳永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他有一次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不幸落榜,事后柳永写词发牢骚埋怨朝廷,结果这词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就不让他再考试了。柳永不想放弃追逐仕途的梦想,之后为了再次参加科考,他将名字从原来的柳三变改为了柳永。

柳永的艺术成就

(1)丰富词调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3)表现手法

1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2语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3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4结构巧妙

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