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有情何似真无情(2 / 2)

【三】《醉相思》祁隆.词曲 菲儿.歌

这天晚上,杜十娘正在自弹自唱《醉相思》:

[歌曲]“风吹云儿走,情在心中流,往事一去不回头。夜深的时候是想你的时候,点点滴滴在心头。明月几时有,爱在心中求,干了这杯相思的酒。心醉的时候是想你的时候,举杯消愁愁更愁。

谁能解开这相思的愁,谁又能把这红尘看透。人世间的情来去匆匆,谁又能不让爱随波逐流。谁能解开这相思的愁,谁又能把这红尘看透。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片片相思涌心头。”

此时,丫鬟如意急急忙忙地跑进杜十娘的房间。

她低声地、急促地对十娘说道:“小姐,大事不好了!”

杜十娘忙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妈妈已经开出价钱给周家了,是一千两银子呢,这还包括我的身价。”如意满脸焦虑地说着。

“一千两银子!”杜十娘惊跳起来,说:“周家怎么说?”

如意说道:“周府的人说数额有点大,不过,他已经和妈妈商定好了,说银子一凑足了,就立马送过来。”如意边说边瞅着杜十娘,“妈妈说了,什么时候给足了银子,就什么时候抬花轿来接人!”

“哦!”杜十娘面如死灰,瘫坐在椅子上,泪水沿着面颊,滚滚而下,口中喃喃地说着,“妈妈也真狠心啊!这些年来,我给她攒了多少银子了,她,她最后还要靠我再捞一笔……”

“进了这种地方,谁不是这样的下场呢?”如意叹息着,“我们还是得找找李公子,早点商量个办法才好!”

“可他现在京城,怎能找到他呀~?”杜十娘哽咽着说,“就算在家,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最起码,问问他能不能拿出一千两银子来赎你,我们虽然进不了他的家门,但也可以在城里租间屋子,小家小户地过日子,岂不也很好……”

“你想得也太天真了!”杜十娘说,“他怎会有一千两银子呢?如果他有,早就不让我待在这里啦。为了那些姓周的,姓万的……他和我也不知别扭过多少次了。他到底是个做儿子的,一切事他都做不了主,都由他老子说了算!”

“那么,你说怎么办呢?”如意急得直跺脚,“难道我们就这样跟了周大公子?”

“我是不会去的!”杜十娘流着眼泪,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烛光,狠狠地说,“大不了还有一死嘛。”

“哦,小姐!”如意喊道,“你可别转这样的念头呀!你死了,我咋办?”

“但愿周家的银子不要凑得太早……”

如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噢,周家大少爷后天约你去杭州游玩……”

“我不去!”

“可妈妈已经替你答应了,这次非去不可!”

[歌曲]“明月几时有,爱在心中求,干了这杯相思的酒。心醉的时候是想你的时候,举杯消愁愁更愁。

谁能解开这相思的愁,谁又能把这红尘看透。人世间的情来去匆匆,谁又能不让爱随波逐流。谁能解开这相思的愁,谁又能把这红尘看透。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片片相思涌心头,片片相思涌心头。”

第三天,不管老鸨如何辱骂,杜十娘就是不随周大少爷去杭州。

老鸨抄起仆妇手中的一把扫帚,举着就去打十娘,杜十娘吓得赶紧躲在姐妹们身后……

恰巧,贾正理来到了“风雅涧”,一看这情景,哈哈大笑道:“呵,这是什么游戏?老鹰捉小鸡?”一看又不像,老鸨是真打。

贾正理赶紧给她们劝开了架,问明了情况后,贾正理便把杜十娘叫到了一边,耳语了起来。

当杜十娘知道了周大少爷还要去丹徒喊上纪绪一道去杭州时,便乖乖地跟随着周大少爷向杭州进发了。

杜十娘心想:找到了纪绪,她就有了希望……

————————————

注释

[1]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而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