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娟娟白雪绛裙笼(2 / 2)

友乾大气不敢喘一声,只能看着她淋漓地渲泄。

时光在慢慢地溜走,那雨也似乎有点力不从心,渐渐地小了,太陽露出头来。可在耀眼的陽光下,雨又毫不示弱,依然没喘气儿地一直下着,就这样,形成了一场少见的太陽雨。

看到了阳光,就仿佛看到了情殇,清婉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于是乎,清婉擦干了眼泪,像折腰的树苗,在阳光下又活了过来。

她转头看见友乾痴呆呆地坐在她的身后,便道,“你抱抱我呀!”

友乾赶紧抱住了她,还倍加亲切地把脸贴在了她的后背,聆听她的心声。

自从那年受辱,清婉的人格便发生了强烈的扭曲——一种需要被男人征服和肆虐的心态便自然而然;只有受虐才能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渴望。清婉的心跳在加速,一种紧张的感觉陡然兴起,她用手拨了拨自己的秀发,又一甩头使额前的刘海分开。

友乾当然明白她的心意,便轻轻剥掉了她的外衣,随之,那颀长雪白的脖子就及时地显露了出来……

俩人正在肆虐,就听见不远处好像有人走来,因为那人的嘴中还哼着时下最流行的小曲。

清婉赶紧起身,慌忙地整理着衣衫,这才发现:雨,早已停了,太阳照的老高,而且很光鲜。

友乾收拾着马褡子,清婉把被褥给折叠整齐了,放在了原来的位置……一切恢复原状后,看守萝卜之人也来到了洞口。

友乾说:“下雨,在你这地儿避了会儿雨。”

萝卜人道:“无妨,无妨,只要客官不嫌弃便好!”

友乾掏出了几个铜板说:“刚才吃了你两颗萝卜,算是我买你的吧!”

萝卜人笑道:“不必啦,客官稀罕吃,就好!”

友乾把铜板丢在了洞口,抱起了清婉,放到了马背上。

【二】《花营锦阵》南国学士

座上香盈果满车,

谁家年艾邪无暇。

为探蔷薇颜色媚,

赚来试折洉庭花。

半似含羞半推脱,

不比寻常浪风月。

回头低唤快些儿,

叮咛休与他人说。

友乾牵马经过了古石桥,走进了碎石板铺就的田间小路,两边的高粱,红彤彤地一直涌向了天边。夏末的热风卷起一股子高粱的浓香,像是发酵的老酒,四下里满溢开来……

清婉看到高粱地边上的小溪清澈无比,便道:“我一头乱发,灰突突的脸儿,怎能回家?”

“那你下来洗洗吧!马褡子里什么化妆品都有。”说罢,友乾就抱她来到小溪。

清婉蹲在溪边的石头上开始洗漱、梳理,友乾从马褡子了拿出了梳子、香皂[1]、敷脸膏、胭脂等,以及用手绢包裹的清婉刚刚卸下的首饰。

很快,清婉便梳理化妆完毕,她抓住马鞍的前鞒准备上马。

友乾却扶住她的腰肢,在她的耳边耳语了起来,也不知说的是啥,就见清婉的俏脸立刻泛起了红晕……

清婉的嘴角带着笑、眼神始终是深深地凝望着眼前的男人,像是要喷出火来一样……那种被虐的心理,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性感体验。

淋漓尽致的情爱过后,两人才上了马。

清婉这时才感到自己有些虚脱,便后靠着偎依在友乾的怀里。友乾轻抚清婉的秀发,亲吻她淡淡的发香。

清婉回过头来,嘘嘘地说:“今天的事儿,可不能出去乱说~”

友乾笑道:“我又不傻,怎会出去说?”

“万一喝醉了,给秃噜了嘴。”

“你放心,我以后不喝酒。”

“在家里,也不要老是看我。”

“我知道,见你来了,我就闭上眼……”

————————————

注释

[1]香皂

人类最早使用肥皂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第一批肥皂制造者是巴比伦人、美索不达米亚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都通过混合脂肪、植物油和碱性盐混合在一起做成油膏状肥皂。当时的肥皂主要用来清洁羊毛和棉花,治疗皮肤病,或当做“发蜡”来使用,而不是用来洗澡的。苏美尔祭司在宗教仪式前,会净化自己,所使用的也都是碱性水。

(1)据说,肥皂的出现源于一个传说。

在公元前1000年的罗马城附近,有一个叫mount sapo(肥皂山)的地方。古罗马人把牛羊,牵到mount sapo的山顶,宰杀后放在柴堆上焚烧,动物脂肪溶化成液态油脂,与灰烬中的碱融合,流入tiber river(台伯河)河中,使得河水清洁力变强,而女人们在河边清洗衣物,发现比之前洗的更干净,于是慢慢地人们就发明了肥皂,“sapo”一词就源于此。

当然,这个说法无法考证,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来看。因为,在1世纪肥皂“soap”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在老普林尼《自然百科全书》书中。他认为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600年发明了肥皂,而他提到的唯一的用途同样是抹在头发上。这很有可能是腓尼基人在航海时,将这种发明从两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传播到地中海。

同时代的卡帕多西亚也写道:“那些被称为高卢人的凯尔特人,使用被制成球状的碱性物质,称之为saipo。”罗马人发现,用了几千年的“发蜡”可以用来洗澡,随即他们用肥皂按摩皮肤,刮掉油渍和污垢。于是乎,肥皂在整个罗马帝国流行开来,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淹没的城市)曾发现一个完整的肥皂工厂。然而,肥皂的使用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锐减。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的古埃及。

有一天,国王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到了半夜,人去席散,厨房里的厨师们忙着收拾餐具。有人一不留心碰翻了灶旁的一盆食油,油流进灶里,混在灭了火的木炭上。有个高卢(古法兰西)厨师担心引起火灾,慌忙把油乎乎的木炭捧到外面去。说也奇怪,当他洗手的时候,居然发现带油的手异常光滑,洗得比过去干净了许多。他把这事告诉了同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于是大家如法炮制地试了试,一致感到“好极了”。后来,他们就把灶里烧完了的木炭留出一些,浇上点油,等干完活用它洗手。国王知道了,也叫其他人这么做,并把它捏成圆棒状,拿起来方便,供宫里人洗手洗面用,这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公元2世纪,高卢人流传下来的肥皂制造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们利用山毛榉树烧成木灰,再与山羊的脂肪混在一起,熬制成一种膏状物。肥皂不仅仅是用来洗手的,也洗别的东西(比如衣服、餐具、头发等)。

8世纪,随着肥皂的广泛应用,肥皂生产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法国的马赛,意大利的萨沃纳等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肥皂作坊,因为这些地方出产橄榄油和碱,原材料多,他们生产的肥皂还向别的国家销售。法国的港口马赛、卡斯提尔的肥皂都是使用橄榄油来制造的,这些橄榄油的取得非常困难,使用这些橄榄油的肥皂,比使用动物油脂的肥皂品质更高。

到了13世纪,法国也开始在欧洲市场贩卖肥皂,14世纪制皂流传到了英国,及位于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在彼得大帝当政时期就开始进口肥皂了,但那个时代,只有皇宫里的人和贵族才有权使用它,严禁平民、农奴使用肥皂,这些人只配使用碱水(把木柴灰放在水中煮后的清水)。如果违反,定遭处罚。

由此,18世纪前,肥皂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这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还有皇宫贵族限制他人使用的结果。当时拿破仑买一条黄姜肥皂,就花了2法郎,而当时人们一个月的花销也就6法郎,花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买肥皂,普通老百姓哪里下得去手啊!

18世纪末,肥皂造成的阶层分化逐渐缩小。这是因为法国科学家尼古拉斯.勒布朗(nicholas leblanc)发现碱液可以用普通食盐制成。他说:“肥皂是由油脂与木炭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而用木炭是因为木炭中含有一些碱,碱与油脂生成的化合物会与油污起作用,在水里就把脏污溶掉。碱液可以从普通食盐中提取,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肥皂制作成本,普通大众就可以用得起肥皂了。”这样一来,肥皂便在法国大量生产。由此看来,肥皂的发明年代虽然久远,但真正普遍使用还是在19世纪以后。

(2)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民间也有各种清洁皮肤的好办法。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便用洗米水来洗澡去污。不要小看没有科技含量的洗米水,据说这种方式不仅便宜、去污效果好,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现在这个古老的发明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

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了,当然还有草木灰、淘米水等。

在西晋时代,澡豆这种高档卫生用品出现了。当时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澡豆的出现,逐渐成为贵族士大夫阶层的男男女女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使用非常广泛。

澡豆的最大特点是将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澡豆出现后,人们又发现了皂荚。最晚在南朝萧齐时期,市场上已经有人专门出售皂荚。皂荚有十余个品种,有润滑爽利、消除垢腻以清洁皮肤的作用,因此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而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的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指出澡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中提到澡豆配方已经讲究到了异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其中的一款是以白豆屑作为主料,加入青木香、白檀香、甘松香、麝香、丁香五种香料让其芬芳怡人,同时还配有白殭蚕等多种被认为可以让皮肤白皙细腻的中草药,此外还有滋养润泽皮肤的鸡蛋清、猪胰等。制作方法颇为细致,大致上是先将猪胰与白面、鸡蛋清调在一起,晒干之后,再与其它配料相合,一齐捣成细末,再与白豆屑混拌。盥洗时,用这种混合的香料抹擦在脸、手上,不仅去垢,还有美容效果,“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过去,民间常把肥皂叫做“香胰子”,便是因为这一缘故。

到了宋代,澡豆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这个时代的新鲜玩意是“香皂”的出现。传统香皂的重要原料是皂角(皂角树所结的果荚)和“肥皂”(荚),天然地具有去油的性能。《千金方》中提及用皂角熬汤来清洗身体,或者把皂角作为原料之一加入到澡豆之中。宋人的发展,是将皂角与香料及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捣成碎末,再凝聚成团,做成团块形式的成品,在市场上出售,这便是最初的“香皂”。

此外,人们还发现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它的种子肥大、肉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这就是后面的肥皂树。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中介绍,浙中少皂荚,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每到深秋,人们就将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制成“肥皂”,成品就叫做“肥皂团”。除了肥皂、皂荚,《鸡肋编》还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此外,还有猪苓,但是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能用的,里面添加了香料,普通百姓就用皂角洗头发。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的“皂”、“肥皂”的称呼,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并且是源于“皂角”、“肥皂(荚)”这两种主要原料。宋人杨士瀛在《仁斋直指》中,记录了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藁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浄肉一茶盏)。先将浄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

由此可见,这一肥皂方是对澡豆的继承和发扬,《千金方》中所记“澡豆方”中所用的配料,在此也大多见到,同时还增加了有益于美容的新成分。

明清时期民间对澡豆做了改进,将砂糖、猪油、猪胰、香料等成分按比例共混研磨,并加热压制成型,这就是“胰子”。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清末,西方生产的香皂传入中国之前,本土生产的传统香皂,一直沿袭着宋代发明的配方。在明清时代,有钱人家使用香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需要说明的是,古老的“澡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由于香皂中带有比例不小的美容药物和香料的成分,所以,去污能力相对较弱,适合在日常盥洗的时候使用。如果需要更为强力的去污用品,那么,还是不掺加其它成分的豆面更有效果。在《红楼梦》中,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小丫头们去取“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绿豆面子经桂花熏香,正是澡豆的延续。

晚清时期的宫廷文献清楚的记录着御医们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精心研制出的一种独特的药用香皂。这种香皂深得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喜爱。再使用传统工艺制作香皂的同时,御医们又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了适量的中药成分,使这种香皂不仅具有了芳香的气味,能够洗涤皮肤除去污垢,还具有了滋养皮肤、保健止痒的作用。这种药用香皂不仅仅深得宫中皇帝、太后、皇后、妃嫔及皇子们的喜爱,也作为宫中对外赏赐的珍品。

这种香皂又称为檀香皂。因为它里面加入了檀香、排香草、广陵香等具有浓烈香气的植物香料。用这样的香皂来洗涤,不仅可以舒缓肌肤,还可以使香料的香气渗入皮肤表层,留下清雅持久的芳香。“檀香”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被人们所推崇,是因为其香味的浓烈,是其他一些香料所不及的。这种配方的香皂,不仅仅能够起到舒缓神经,使肌肤散发香气的作用,还可以滋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营养,防治皮肤瘙痒和慢性皮炎的产生等作用。

肥皂进入中国的最早时间,比较可靠的记载见于1854年英商在上海所作的广告,这些肥皂是供应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使用的。而后,1860年上海的一些洋行开始批量进货,销往各地。(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