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翠裙鸳绣金莲小(2 / 2)

“你的狗头军师,它临阵投降了。”

“降就降吧!反正也没用。”清婉又道,“你也可以降呀!”

“我们纪氏子孙,岂有投降之理。”说罢,便拉着清婉又跑。

【二】《打雪仗-下阙》佚名

童子连发投掷急,

青娥匆匆躲地陷。

粉雪飞扬舒袖挡,

团泥溅射挺身拦;

正是扬鞭催马疾,

寅虎啸来迎丰年。

看见敌人又要逃窜,暮羽兴奋异常,骑上竹马就来追赶。

采婗递给了他雪团,暮羽拿过去,驻了战马,把那个雪团飞了出去,正巧打到了清婉的脸上,把她的脸打成了一朵雪白的“花”。

清婉顿觉得脸上凉凉的,她扬起衣袖挡住自己的脸,以免再让雪团打中,嘴里还骂:“这臭小子,干嘛专打人家的脸呀?”

纪绪笑着跑到了她的左边,给她遮住雪弹,嘱咐她说:“大帅呀,你先逃吧,本将为你殿后。”

“往哪儿逃?”

“去假山那里,那里地形复杂,他们一时找不到我们……”

清婉沿着灌木丛向假山方向跑去。见清婉跑远了,纪绪也停止了战斗,迅速撤离。

纪绪在假山洞里找到了清婉。

清婉喘息着说:“这可真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他们定然找不到的。”

“很快,他们会顺着你的踪迹找到我们。”

“哪有踪迹?你不见外面的大雪早已把我俩的脚印给掩盖了么?”

“脚印虽已掩灭,可你身上的香味会引他们前来。”

“他们是狗吗?会有这么好的鼻子!”

“可你的狗军师不是叛变了嘛,不一会儿,就会领他们过来。”正说着,就听见大黄狗的欢叫声。

“怎么办?”

“我只是你的护卫,你问你的军师呀!”

“这狗头,怎么还没怎么打,就哗变了呢?”看着纪绪得意的模样,清婉又问,“你不会也是他们的细作吧?”

“你爱怎么说!”

“哎,”清婉好像想起了什么,“我记得你说过,纪信是你的老祖。”

“是啊,怎么了?”

“他是如何救主的唻?”

“我祖先换上了刘邦的衣服,假装他突围,引开了西楚霸王,救了刘邦的命。”

“快脱衣服!”清婉边说边脱起自己的风衣。

“干嘛?”

“换衣服呀!”清婉道,“你穿了我的衣服,引开他们!”

“做游戏嘛,何必当真!”

“那可不行,我这做姐姐的,怎能在弟弟面前丢了颜面?!”

无奈,纪信只好脱了自己的外衣给了她,又换上了清婉的红色风衣,小步地走路。

清婉问道:“你为何走的如此地慢?想被俘吗?”

“我不是扮演你嘛,你是小脚,走路当然慢了。若似张飞,他们能信嘛?”

看着纪绪扭捏多姿,清婉不禁掩嘴轻笑,“我是你这样子吗?”

“你比我妩媚多了!”

纪绪说罢,便引着暮羽他们满院子地跑……

————————————

注释

[1]丰收节

在中国,农历十月初十是传统的丰收节。

丰收节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庆祝一年的丰收,祭祀丰收神“炎帝神农氏”。民间认为,农历双十节是“十全十美”的吉日,在这天结婚的人更被认为是“十全十美婚”。

每年的丰收节,家里有外出的人都必须回来过节,出嫁女也会带着女婿和小孩一起回娘家来。村民还喜欢带朋友一起回来过节,哪家的人回来得齐、来的朋友多,就证明那一家人最团结、和睦、人缘最好。

为什么把十月初十日定为丰收节呢?

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六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七月插下九月收割。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九月收割完稻谷,还要晒谷子,收入粮仓储藏;还要收花生、玉米及其它相关农作物,到农历的十月初十才开始真正的清闲下来,过节正合适。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当天,正处在秋收后农闲时,不用通知,客人都自然前来欢聚,即使是路过的陌生人,也可以入屋参加宴席。

节日当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做十多斤的油糍和白糍,准备送给客人,并杀鸡宰鸭,炒好鱼肉;中午时分,酒肉上台,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人们边吃边谈论一年丰收的景象,大家都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离去时,主人还给每个客人包上几只油糍、白糍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丰收的喜悦;晚上,青年男女还进行山歌对唱,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2]打雪仗

(1)打雪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的游戏。

这是一个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游戏,这是一个浪漫的游戏。总之,这个游戏总是让人忍不住心动。

每当大雪纷飞,便兴奋了那些孩子。他们来到一片足够大,雪足够多的区域,就一分为二,开始对战。打雪仗的过程中,参与者将雪制成雪球,抛向对方,也有将用手捧起一把雪近距离攻击。打雪仗的装备是耐寒的衣服,以及手套,但都不是必须的。一般没有胜负的情况,自开始至所有参与者均无意继续,或是时间不再允许继续为止。

(2)古人在冬季玩什么游戏?

一、深闺派的最爱:九九消寒图

漫漫冬日,古代深闺女性的室内“越冬”活动也是脑洞大开。

涂卡类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有古代版的“涂卡游戏”了,而且形式丰富多样,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名字——《九九消寒图》

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老北京的风俗画:“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也。”

一幅清疏梅花,花开九朵,每朵九瓣,一日一点红,八十一天后,就构成一幅红梅送冬图。绘《消寒图》既妙趣横生,又风雅易懂,是古时待字闺阁女性的心头最爱。

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外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待到春风送暖,把这一冬的作品拿出来晒一晒,互相点评一番,在交流中满足深闺女子对彼此的好奇心。相对于现代人对着日历望眼欲穿的样子,古代女孩子“挨”过冬天的方式显然要雅致多了!

二、运动派的最爱:冰嬉

室外游戏,当然是古代男子的最爱,比如蹴鞠、冰嬉、打雪仗、击鞠、捶丸、掌旋球……

小孩子最喜欢堆雪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不过,那时候堆的并不是雪人,而是雪狮子。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冬季腊月,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里的土豪富裕人家,遇到下大雪的日子,就会举行酒宴招待亲朋故旧吃吃喝喝,同时要堆雪狮,装上雪灯。

大孩子最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便是“冰嬉”。

关于冰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女真族发明了一种新型滑冰工具——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就可以在冰面上自由地滑行。

“冰嬉”在宋代的北方已经较为普遍,种类也多种多样,最长见到的有:一是在有河的地方设专供游乐的冰床。二是冰上执球与踢球。三是跑冰,穿有铁齿的鞋,溜行冰上,争先夺标取胜;也有从冰山上下滑,称“打滑挞”。四是花样溜冰。五是冰上杂戏。

到了明朝时期,冰嬉已经演变为独特的军队训练项目,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冰鞋处。

至乾隆年间,冰嬉已经成为一项国民运动。乾隆帝不仅将冰嬉称为“国俗”,同时创立了名为“技勇冰鞋营”的滑冰特种小天团。每年的冬至到“三九”期间,太液池上就会举行冰嬉大典,冰嬉运动员由一千多名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组成,他们都是一身戎装,做各种项目的精彩表演。在冰上杂技表演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冰上射箭比赛。

有时,乾隆帝还亲自出马,与民同乐。后来,冰嬉也慢慢变成了全民游艺。

三、热血派的最爱:射箭冬猎

冬天时,古人除了娱乐项目外,男子的一身热血志向也不会“冬眠”的。无论贵族绅士,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是男子,古代冬季的习射是怎样也不能荒废。

古人对习射兴致很高,可能与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关。在先秦《墨子.尚贤》中有记载:“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说的意思是:要使国家善于射御之人增多,就必须让善射的人富裕。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民间热衷于冬闲时间练习这门技巧也就很好理解了。

到了隋唐时,实行的“府兵制”推动了民间习射之风。

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诗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唐朝开考“武举”科,武功好也能中举当官,更刺激了民间的冬闲“习射热”的盛行。

如此看来,射箭活动是民间冬天必有的日常打卡活动了。闲来无事即可强身健体;还可以上山打野味,给自己冬日加餐;甚至可以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走上人生巅峰。

四、知己派的最爱:围炉饮酒

寒冬时节,知己之间的围炉夜话、饮酒作诗,可是古人冬日极力追捧的小型消遣项目。

围炉夜话在诗内,恣意洒落在诗外。携三五好友围炉烤火,饮满一杯新酒,促膝长谈,朋友之间的温情在室内无限蔓延。白居易那首《问刘十九》,虽隔了一千多年,仍可以一窥那份甘洌如酒的冬日情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里窗外风雪漫天,屋内静谧如春,红泥小火炉正旺,身旁的知己好友在诉说衷肠。此情此景,就算不会喝酒的人恐怕也忍不住要来上一杯吧,更何况这里还有香醇的美酒,怎么能不一醉方休呢?(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