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尽沧波连太液(2 / 2)

“左拐。”

“我累了,我想歇会儿。”

“这儿人多,到前海吧,那儿空闲。”

【二】《京都竹枝词》得硕亭.诗

地安门外赏荷时,

数里红莲映碧池,

好是天香楼上座,

酒阑人醉雨丝丝。

沿儿街以香街为界,往东的三分之一叫沿儿斜街[今烟袋斜街],剩余的西北走向这段儿,才叫沿儿街[今鸦儿胡同]。

沿儿街临湖而建,风景优美,静匿恬淡。小街上人流稀少,公子小姐随意地在街道上看景、徜徉,脚下是一片的轻盈。

而与之相交的香街,却是人满为患。

赶集的人们拥挤在繁闹的香街,绚烂的夕阳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青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大元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这片海,最窄的地方与香街交合在一起,这个点就是“赤阑桥”。

赤阑桥的两头,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北端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红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赤阑桥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还有推独轮车的……

友乾从“烤肉季”搬了条长板凳,用袖子给清婉擦了擦,便和清婉坐在一起,看着这满街的人群。

清婉问:“上午,还没有多少人,现在为何这里的人如此之多?”

友乾说:“这香街,只准摆夜市。”

“哦,这样呀~”清婉把目光先投向了海的南岸。

那满眼的青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相融。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的周围,古宅相拥,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及屋顶的飞檐依稀可见。

桥的近处,若不看桥上的人流,真是一派清雅与幽静。别看赤阑桥的桥体不大,却是海子的点睛之笔,那叫“动人春色不须多,浓绿万枝一点红”。

西望小桥流水人家,远山青幽,天边烟波浩淼,视野深阔,可又是一番情趣,著名的“阑桥观山”和“海水倒流”就在这儿。

见清婉看得出神,友乾问:“看什么呢?”

“看荷花。”

“现在有荷花吗?”

“你不是说,可以想象嘛!”

“怎么,寻回了幼时的记忆……”

“幼时?”

“是啊!”友乾笑了笑,“怎么,小时候的事儿,你都忘啦?”

“小时候,我来过这里?”

友乾大笑,“岂止是来过,你家就在这儿住呀……呶,”友乾一指桥那边,“就住那‘北官坊’。”

“北官坊,我家怎会住这儿?”

“呵,北官坊可是块风水宝地,当官的都住这儿。”友乾回忆道,“还记得么,你小的时候,总是爱哭。”

“我小时候爱哭么?我怎不记得!”

“呵,那个大鼻涕,那个眼泪汪汪……把你母亲给烦的,就让我赶紧地…抱出去……”

“抱哪去?”

“当然是抱出去,扔了!”友乾逗弄她道,“可我哪舍得扔……”

“哎,哎,哎,别编故事了,”清婉笑道,“你先说说,你怎么会在我家?”

“我那时候吧,不是你爹的小跟班么!”

“跟班?”

“是啊,你爹不是太医院的嘛,上下班,我不得伺候着。”

“那么,我家那么多的丫鬟、婆子,干嘛让你一个大男人抱我一个女孩子……”

“我那时也不大呀,也就十七八。”

“我是问,干嘛让你抱!?”

“你问我,我问谁去?关键是,你一到我怀里来,就不哭了呀……我吧,就抱着你来这海边看光景。可你只爱看荷,尤其是下雨天,雨滴打在荷叶上,噼里啪啦的,你是‘咯咯’直笑。这可就苦了我唠,我一手撑伞,一手抱你,关键是你小的时候特别胖,呵,把我给累的,像三孙子似的……”

清婉一个劲地捂嘴笑,“你也是笨,你不会找个丫鬟帮你撑伞?”

“她也得够得着呀!”

“怎够不着?”

“我的个子又高,再抱着个你,那得多高的丫鬟才能把伞举过你的头顶。后来逼得我没了办法,只好带你去了这‘天香楼’的阳台,看雨荷……”

“这家妓院?”

“哎,那时还不是妓院,只是一座普通的酒楼。”友乾看着清婉的俏模样说,“现在你明白,为何你老爱看荷了吧!这都是我抱你抱出来的结果。”友乾又诡异地一笑,“今年夏天,在‘巴沟’,我再一次抱你,你并不感到陌生吧!”

“你又瞎说!”

友乾也把目光投向那片海,“可惜,现在不是夏天,没有荷,我多想再回到从前……”

“从前,怎样?”

“你的心中只有我!”

清婉捶了他一下。

“你只想让我抱着你,只想和我来看荷……”友乾接着感慨,“晴日,红荷映霞,灼灼似火;雨天,粉荷银珠,盈盈欲坠;风过,莲蓬摇曳,清香飘溢;其赏心悦目的雅兴啊,实在难以言喻……”

————————————

注释

[1]西服

西服起源于西欧,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叫西装。

大约从14世纪起,欧洲沿海地区的一些殖民者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常常穿着一种敞开领扣的服装,它便是今天西装的雏形。由于西装能够显示出男性雄壮威武的气度,所以受到了男人们的喜爱。

当初,西服只是西欧的渔民穿,因为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

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到18世纪后,三件式的西装已经出现,并定型为欧洲男性普遍穿着的服装。这种西装造型考究,上衣的领子、袖子和肩部接口严丝合缝,贴切得体,与之配套的马夹和裤子则应与上衣风格统一,颜色一致。(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