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暖气潜催次第春(2 / 2)

王冕一边沏茶,一边说道:“那么漂亮的女子,也不知,会不会早有婆家?”

“元章兄啊,这你尽可放心,我若打听到她是谁家的女子,即便是许配了人家,我也豁出大量财物,一定帮你娶她回家……”

“那就多谢甄兄了。”

“关键是寻不到啊!”其实,友乾哪有闲工夫帮他去寻什么女孩,之所以这么说,只为了在这里熬药方便而已。他又煞有其事地说,“你好上想一想,那女子有没有透露一丝丝她家的住址?总不能让我们漫无目的地去寻吧!”

王冕搜寻所有的记忆,“她住的地方…还真没提及……不过,我好像听见…她喊穿绿衣服的女子为姐姐……”

“这有什么用?”

“最起码,说明她俩是姐妹呀!”

“称姐妹的多着呢,窑子里都互称姐妹。”

“哎呀,你怎么这么说她!”王冕满脸地不高兴,“如此清纯,她怎能是那里面的人……”

知道话说的又不合王冕的意,友乾便道:“你没听见,她喊那绿女子为几姐吗?最起码能了解她家姊妹的多少。”

“好像称她为好姐姐,还是好好姐的,我就没听仔细了……”

“哎呀!”友乾一拍大腿,“你怎么不早说呀!”

“怎么了?”

“我有一个远方亲戚,他女儿就叫好好。”

“是么!”王冕满脸的高兴,也顾不得沏茶了,两眼放光,坐了下来忙问友乾,“她住哪儿?”

“她……”友乾自己感觉也不可能是柳好好,因为她今年才刚满九岁,而且还在四川……但话说出了口,又不知如何收场。

王冕又问:“这叫好好的姑娘,是甄兄的什么亲戚?”

“噢,是我舅子的小姨子的女儿。”

王冕也理不清这是层什么关系,急切地追问:“那她,住在哪儿?”

“住……”说住四川,肯定不现实,他顺手打了自己嘴巴一下。

“怎么了,甄兄?”

“蚊子叮了我一口。”

“现在有蚊子吗?”

“可能是,飞虫吧。”友乾说,“她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路。”

“这西南山是哪座山?”

“就是香山西南角的山。”

“不就是我住的地方么?”王冕看出友乾好像在瞎编。

友乾就一跺脚,一咬牙,只好把“香山别墅”的地址给说了出来,“哪是你住的地方,人家住在翠微山【1】。”

“翠微山离这里也不过五六里的路程,你怎么说是三十多里?”

“噢,你走着去呀!生怕人家不知道你家寒酸?”友乾道,“若是去提亲,你不得坐着大马车,走大道?”

“是啊,是啊!”

“再说了,你能住这儿娶她吗?她能嫁给你吗?你不得在离她家不远于三十里内买下一房子么,最起码,人家姑娘与你吵个嘴儿什么的,回趟娘家也方便。”

“我不跟吵嘴。”

“你不跟人家吵,人家不会和你吵么?看你这怪脾气。”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在说谎,友乾进一步地解释道,“其实,她是我儿媳的姨表妹。”

“于大夫?”

“是呀!”

“有这么巧的事儿?”

“你看看,它就这么巧了么!”看王冕还是不够相信,友乾继续圆谎,“你仔细想一想,她和于大夫是不是有些地方有些相似?”

“是啊,那眼睛眉目之间,”王冕若有所思,“还别说,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看见到于大夫的时候,我还真以为是山梅姑娘来了呢!”

友乾以为:漂亮的女孩都是相似的,只有丑的女人才有各有各的丑法。本是一句弥缝的话,没想到自己还真给圆上了……友乾是从心里佩服自己。

王冕又问:“这山梅,是好好姑娘的几妹?”

“山梅,山梅,当然是三妹妹呀!”友乾一怔,“哎-!!你是不是就是把‘三妹’,听成了‘山梅’?”

“是呀!”王冕高兴地站了起来,“一定是的!你看,我这上了年纪的人啊,耳朵就是不好使了…你快给我说说,她家的详细地址……”

“怎么,你要自己去呀?”友乾警告说,“你可千万不能打草惊蛇…不是…你不能去…惊吓了人家……我让我儿媳,先去给你问问再说……”

————————————

注释

【1】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

原文: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译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

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

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

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长江以东的玉兰,有苹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山上的石头都黝黑光润,并有花纹。命名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山的最高处是宝珠洞,山脚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块巨石并排耸立。山的幽深处有泉,叫“龙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面的寺庙相同,它并不回避这样的相同。

龙泉寺藏经,礼拜藏经,以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属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辞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颂德的褒语。翠微山八、九座寺,为何要特别说龙泉?龙泉所处曲折隐秘。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露,无所隐避,倘若没有龙泉,就不能成为隐士的隐居胜地。

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邓尉山的松树舒展,翠微山的松树庄重;邓尉山的松树是古时的隐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树犹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邓尉山的松树,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翠微山的松树,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