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秋千笑恼墙外人(2 / 2)

四小姐道:“是啊,他是想验证一下二姑是否像我说的那样美。”

梅香说:“那,不能算是求亲,只能说是相亲。”

“嘘~!”四小姐小声说:“不管什么亲了,咱们先羞辱他一番。”

三小姐也跟着压低了声音问:“怎么羞他?”

“这你甭管了,你们且等着看光景吧!”四小姐又指挥丫鬟道,“你们跳索,我来唱词……”

说罢,她们就各自行动起来。

梅香和香草摇绳,凝秀就开始跳。四小姐却站在一边,扭着小屁股大声唱:

“大叔好,大叔坏,

大叔有时也可爱;

就是脾气有点怪,

是个美女他都爱!”

正跳得欢实,只听背后一声喊:“英英呀,你跳索就好好地跳么,你那张嘴儿‘溜地拉着’干什么?”

一见二姑抱着艾艾走了过来,姑娘们丢下绳索就把二姑给围了起来。

英英道:“二姑,二姑,我给您说件好事。”

于湉不屑地说:“你小孩子家家的能有什么好事?”

英英神秘地道:“我给你介绍了一男子,哎呀,长得可好了……”

“呵,我说没有好事吧!”于湉说,“怎么,嫌弃二姑碍眼了,也学着你们那些表哥,想把我赶出去?”

“哪能呢,我们是娶他进门,陪伴二姑。”

“你有这样的好心?”

“怎么您还不信了呢!”英英抱过艾艾,给了香草,推着于湉的后背,“走吧,二姑,我带您去瞧瞧你的新郎官……”

“哎,哎,哎,去哪儿?”于湉让英英推着满院子地疾走。

“门外,门外,人家今天已经上门相亲了……”

“真的吗?你可不能糊弄我。”于湉知道英英在跟她开玩笑,也就假意逗她。

可是,一出大门,猛然看见王冕,两人都吃了一惊。

“王公子。”

“赵夫人。”

英英也吃了一惊,“你俩认识呀!?怪不得,大前天,他在咱家门口表白了老半天呢!二姑,你什么时候改名‘山梅’了?”

“什么山梅,还山雅雀呢!”于湉赶紧下了台阶,“你怎么来了?”

王冕高兴地问:“这是你家呀?!”

“是啊!”于湉又看着马上好多的东西,又说,“你说你,来就来吧,还给我带了这么多的东西……本来你就没有几个钱……”

王冕赶紧用话往下压,“你真的在这儿住?”

“怎么,怀疑我有这么好的房子?”于湉笑道,“我不是跟你说过么,我搬这儿住了?”

英英好奇地问:“二姑,你俩什么时候好上的?”

“死丫头,滚一边去!”于湉骂道。

“别滚呀!”英英看了一眼王冕道,“二姑,我这红娘的喜钱,你可不能不给我呀!”

“给你个大……”眼看着粗话就要出口,“给给给,怎能不给……你快去喊管家来,赶紧往家里搬弄东西……”

————————————

注释

【1】跳绳

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

跳绳时,宜前脚掌着地,不要穿皮鞋及硬底鞋,绳的长短粗细也要合适。跳绳不仅可以促进少年儿童身体正常发展,而且对发展其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等身体素质也有良好作用;同时,跳绳还是一项健美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姿态、减肥等都有帮助。

(1)运动优点

相当多的女性都很关注跳绳能不能减肥这个问题,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但减肥就是减脂,运动减肥见效不快,却非常科学,会燃烧大量脂肪,而且不会反弹。节食和药物减肥见效快,但却是以健康为代价,而且容易反弹,反弹后患心脏疾病的几率大幅度提高。

如果,你每次只运动十五分钟,则烧掉的是糖类,烧不掉脂肪;运动减肥半小时后,才会开始燃烧较多的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越久,烧掉的脂肪越多,这是因为连续性运动的主要能源是脂肪,而不是糖类;相反的,瞬时爆发性运动的能源是糖类而不是脂肪,故这类运动对减肥无益。

(2)起源

跳绳活动源远流长。

当女娲“乃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时,绳子便伴随着人类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绳子来记事,也用它来捆扎收获的农作物,或拴使牛马、捆绑猎物等等,绳子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绳可能源于原始的农事、狩猎或军事活动。

no.1汉唐

最早出现的跳绳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跳绳活动。魏晋以后,历代都有跳绳活动的记载。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月十六日,群儿以长绳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这里的飞百索,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北齐书.后主纪》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北齐皇帝高姓,“高末”谓齐将消亡。这本是作为谶言而记载的一件事,却给我们留下了儿童跳绳游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并且,这种单人“跳且唱”的方式,也为后世跳绳方式奠定了基础。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境异》:“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可见,唐代不仅有跳跃穿过绳索的游戏,还将这种游戏命名为“透索”,使跳绳活动开始有了专门的名称。

no.2宋辽元

辽时,儿童跳绳也很流行。宣化辽墓中的“幼儿跳绳图”发现于一区的张匡正墓中,绘在后室木门之上半圆形堵墙正面。画面内容表现的是三个儿童的跳绳游戏,左右两个小童弓身曲腿,用力摇摆一根长绳,中间一个赤膊小童屈膝张臂,轻快跳跃,构图精巧,是非常宝贵的跳绳文物。

《松风阁诗抄》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这种加伴唱的跳绳游戏,娱乐性很强。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跳时,摆绳与踏跃动作要合拍,可一摇一跳,也可一摇两跳乃至一摇三跳。摇绳的方向可前可后。用长绳可两人同时摇动、集体轮流跳或同时跳。跳跃时还可按不同情况编排各种动作花样,也可用节奏与旋律适宜的歌谣伴唱。除花样跳绳外,也可按一定距离,边摇绳边跑向终点,比赛速度。

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称为“跳白索”,原属于庭院游戏类,后发展成民间竞技运动。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游戏。宋吴自牧《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记载:“百戏呈拽,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磐瓶、筋斗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从唐代的“透索”,到南宋的“跳索”,跳绳的名称更为形象而具体了。

no.3明代

明代的跳索渐渐成为一种民俗,每逢佳节,民间都有跳绳活动。而且出现了多人-轮跳的游戏方式。据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载:“跳百索:(正月)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而《帝京景物略.灯市》中记载:“元夕(正月初一晚上),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这些都是双人摇绳、多人-轮跳的游戏方式。

明代的妇女也很流行跳绳。据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第18回,使用了“跳马索”和“跳百索”两个名字,指的都是跳绳。但是,“跳马索”却给了我们探究跳绳起源的启示,即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绊马索”。古人也许是受军事活动的启发,在绊和避绊的军事训练中,改骑马跨越绳子为单人跃绳而过,由此不断演变,最终成为各种各样的跳绳活动。

《金瓶梅》是这样描写到,西门庆由外面回家,“刚下马进仪门,只见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并西门大姐四个,在前厅天井内月下跳马索儿耍子。见西门庆来家,月娘、玉楼、大姐三个都往后走了,只有金莲不去,且扶着庭柱兜鞋,被西门庆带酒骂道:‘淫~妇们闲得声唤,平白跳得什么百索儿’”。后来,潘金莲在西门庆跟前挑唆:“你前日吃了酒来家,一般的三个人在院子里跳百索儿,只拿我煞气”。由此看来,不仅西门庆家的女子曾以跳绳游戏消闲,而且当时的跳绳还有一个新的名称“跳马索”。

no.5清代

跳绳在清代是一项冬季的户外活动,深受儿童喜爱。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记录了清代北京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其中有:“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蒙儿。”阿英《灯市》:“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叫‘跳白索’”。清道光二十年由济南府知府王赠芳、王镇主修,成爟、冷炬编纂的《济南府志.风俗》中也载:“每年孟春正月元旦……儿女以绳跳为戏,名曰‘跳百索’。”清代的《松凤阁诗钞》中也有记录,说:“太平鼓,声咚咚,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清代晚期的《燕台口号一百首》中记载了一首轮跳白索的诗:“轮跳百索闹城阖,元夕烧香柏作薪。络索连环声响应,太平鼓打送年人”。可见,清代儿童经常在过年时跳百索,一边敲着“太平鼓”,一边用有节奏的歌谣加以伴唱,为新年增添了很多喜庆的节日气氛。

清代民间也有女子跳百索活动的记载,如清代《乐陵县志.经制.风俗》载:“元宵期间,女子以跳绳为戏,名曰‘跳百索’。”

清代晚期出版的《有益游戏图说》中说:“用六尺许麻绳,手执两端,使由头上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跃,以为游戏,是谓绳飞”。这里称跳绳为“绳飞”。无论从跳绳的方法上或是名称上,都有些继承与发展。(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