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始怜幽竹山窗下(2 / 2)

友乾把马灯放在了地上,把马凳搬了过来……

香山的黎明,格外地黑,也格外地冷。

山上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凄凄凉凉的怪可怕。几许凛冽的风儿从窗棂吹了进来,毫不留情地打在清婉的身上。她浑身直直地打了个哆嗦,仿佛间清醒了许多。只感觉自己的腹下突然旋起一股风暴,席卷了四肢,席卷了胸脯,席卷了天灵盖顶,一阵阵灼伤地疼痛,几乎焚毁了她的一起……

看到清婉极其痛苦的模样,友乾问道:“疼吗?”

“我……”清婉泪眼婆娑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下身,哽咽着说,“流出来了。”

看着她体下流出来的混有其他物质的血液,友乾长吁了一口气,说道:“总算堕下来了……”

喘息了一会儿,友乾随手搀扶起疼得半弓着身子的于清婉。

她有气无力地整理着自己身上凌乱的衣裳,友乾牵出自家的马儿,套好了车,又扶着清婉上了车厢。

友乾伸手拉着刹车手柄,怕马车走得太快儿颠疼了她,慢悠悠地往山下走去。

这一切的一切,让松老三起来方便的时候看了个真真切切……

————————————

注释

【1】堕胎

古代的女性非常注重自己的贞洁,不会随随便便发生关系而怀孕,不像现在的一些女性太随便了,堕胎跟玩一样,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古代女子的堕胎,一般是出于职业的需要,有的人因惧怕皇后等权贵而堕胎,有的人因贫穷而堕胎。总之,古人们的堕胎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所用的堕胎方式也各有千秋。早在汉朝就有堕胎的相关新闻。据典籍《汉书》记载,宠妃赵飞燕姐妹因自身没有子嗣,所以将宫人的胎儿以各种手段堕掉。

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下,堕胎术更是简单粗暴,很多人因此而丧命,真可谓女人的悲哀。因此,古代女子很少选择堕胎,即使不想要,也会在生出来后,将其丢掉。

(1)古代人的“堕胎”术

no.1药物堕胎法

在长期的摸索中,人们发现一些植物和动物,在食用后可以起到堕胎的作用。例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就记载了这些药物,“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堕胎为白药长。”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专设堕胎药一项,他收录了堕胎药方40余种,除内服堕胎药物,更有“用附子末泡酒涂脚”脱胎等外用药物。

《中国古代堕胎考略》记载,中药中用于堕胎药物主要有马钱子、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水银、巴豆、蜈蚣、水蛭、三棱、茂术、益母草、麝香等。

据古人根心堂主人的《坤道指南》记载有两个药方。

退妊方:“五味子、三棱、文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

打胎方:“归尾、红花、丹皮、附子、大黄、桃仁、官桂、莪术各五钱,白醋糊为丸。每服三钱,黄昏一付,半夜一付,五更一付。或一付即下,不必再服。”

古人认为水能利下,胎儿也能打下,所以中药流产多为活血,利水通尿之药。

有古方云:牛膝蟹爪甘遂,定磁大戟芫花。斑毛赭石与碙砂,水银与芒硝研化。又加桃仁通草,麝香文带凌花。更燕醋煮好红花,管取孩儿落下。这里面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也是今天中药堕胎的常用组方之选。

说到堕胎中药,我们就不得不提一味被古装剧玩坏的药物——麝香。

我们看到的古代剧里,麝香简直就是怀孕女性的天敌。究竟麝香有什么功效,真的有影视剧里说的那么夸张吗?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温病条辨》中的安宫牛黄丸,《和剂局方》中的至宝丹都是用麝香来开窍通闭、辟秽化浊的。

麝香还有活血通经,辛香走窜,力达胞宫,所以有催生下胎之效。难产,死胎,胞衣不下可用。治难产、死胎等,常与肉桂配伍,如香桂散(《张氏医通》);亦有以本品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堕胎丸(《河北医药集锦》)。钱峻《秘录奇方》记载:“用土膝根洗净用五寸长者数根,将蒂紧扎住,根头上搽麝香少许,放入阴中,一日即下,要扎好,不然冲心致死。”

听起来神乎其神,但是在医学大力发展的今天,这些古方、偏方还是慎用为妙。即使是现代的药物流产技术都会使母体受损,就别提古代的“虎狼之药”了,一碗下去,可能永远都无法怀孕了,更有甚者服用堕胎药后直接带着腹中胎儿撒手人寰。

那么,孕妇是否需要远离麝香?是否所谓一闻到麝香就导致流产呢?

专家说,这个似乎没有特别的科学依据做支撑,且现在很多麝香都是人工合成的麝香味的产物,同样,麝香会影响女子受孕似乎也没有科学依据。

no.2针灸堕胎法

针灸是我古代一项重要的医学发明,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而且针灸的运用历史也是非常的久远。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就已经警告孕妇在妊娠期不可针某穴,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古人早就知道了针灸会导致孕妇流产。

在《脉经》和《南史.徐文伯传》中就有运用针灸堕胎的事迹。《针灸大成》中记载:“(徐)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实际上,所谓的针灸堕胎,常用针于合谷、三阴交为主穴,从而实现堕胎的目的。这种针灸流产术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使用,成功率约在60%。

实际上,针灸穴位除了堕胎外,也常用于避孕。

我们看电视剧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后宫的妃嫔侍寝之后,太监就会询问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不想要,就会有太监针灸或者按摩妃嫔的某些穴位,将妃子体内所谓“龙种”给逼出体外,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no.3外力堕胎法

外力堕胎具体还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有点技术含量,古人通过实践摸索,逐渐形成一种按摩或推拿的堕胎方法,这种方法比较轻柔,对女性的伤害比较少,但是技术含量高一点,一般百姓用不起;第二种方式就非常地简单粗暴了,直接用棍棒敲打女性的腹部,用外力直接导致胎儿流产,这种方法对女性的伤害非常大,甚至还会为此丧命。

徐孝嗣在《南史.徐孝嗣传》中就记录了他的母亲怀他的时候就不想要。“自床投地者无算,又以捣衣杵舂其腰,并服堕胎药。”意思就是他母亲为了堕胎,从床上往地上摔,各种姿势各种花样,反复地摔,又用捣衣杵狠砸自己的腰,然后又吃堕胎药,结果也没有把孩子打下来。

朱翊清《埋忧集》卷四《堕胎》说中介绍,嘉庆时湖州妇安县农村的收生妇每次为人堕胎,收费“番钱五枚”。其法为“以沸汤渍草鞋”,取而用力按摩孕妇腹部,俾胎堕下。这是一种简单的按摩堕胎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往往对母亲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no.4手术堕胎

虽然古代没有无痛人流,但是古代早就发明了手术堕胎。有关手术堕胎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在清代江苏医家王孟英的《沈氏女科辑要》记载:“今有狡黠稳婆,故为恫吓,要取重价,脔而去之,索谢而去。”他自己的《王氏医存》也说,“稳婆见妇痛减,诳曰早系死胎,乃用钩达儿手足,零割而下,居功索谢”。

清代浙江医家王上达在《济生集》中也指出了“稳婆害”。尽管时人对许多稳婆为了赚钱而滥施毁胎术颇多批评,但是这些批评也反映了这种原始的堕胎手术,不仅已运用于临床,而且运用的还颇为普遍。

当时的稳婆,作为接生婆,除了接生外,还会外科手术,帮助孕妇堕胎,从而牟取暴利。这是最早的堕胎手术,更准确地说是毁胎术,简单粗暴,可谓最原始的堕胎手术。

(2)古人如何判断胎儿的

根据《五藏神论》的理论来说,古人认为胎儿一个月如白露,两个月如桃花,三个月分男女,四个月有人形,五个月有筋骨,六个月生毛发,七个月胎儿动右手并在左侧是男孩,八个月与七个月的胎儿相反,九个月胎儿要转三下,十个月胎儿才会足月临盆。

当然,上述说法虽有与现代医学相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科学之处,比如胎动的方位与胎儿性别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3)人工流产也有“最佳时机”

流产的最佳时间根据流产方式的不同有所区别,但是越早进行对女性身体伤害越小,流产分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

no.1药物流产

年龄小于40岁,妊娠7周之内,并且没有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禁忌证,可以选择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如果顺利,通常不需要宫腔机械性操作,对肚子内膜损伤小。但药流不全概率大,下身出血时间长,清宫的机会还是有的。

no.2人工流产

妊娠10周之内,无手术禁忌,可以选择人工流产术或无痛人工流产术,该手术有宫腔操作,并且有感染的可能,术后需要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妊娠10~13周,部分胎儿肢体形成,通常不建议进行流产,如果有终止妊娠需要,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因胎儿大,手术相对难度大,对女性损伤也大,所以发现妊娠需要终止者要尽早终止。对于人工流产一般6~7周最合适,太小易漏吸,太大手术困难大,出血多,一旦决定终止妊娠,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决定最佳终止妊娠时间。

(4)产婆

在医疗条件很差的古代,分娩也好,堕胎也好,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古人说生孩子是“过鬼门”。

堕胎记录出现虽在汉朝,其普及化却在唐宋以后,而且由于道德观念等问题,其技术手段始终没有完善,其危险性非常大,古代的产俗,到了宋代逐渐丰富了起来,并且出现了职业产婆。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描述李瓶儿分娩时,便是由“蔡老娘”接手的:“这蔡老娘收拾孩子,咬去脐带,埋毕衣胞,熬了些定心汤,打发李瓶儿吃了,安顿孩子停当。”

说到“定心汤”,除在产后,古人在生产前或生产中,也会让孕妇服用汤剂,俗称“催生汤”。让产妇喝催生汤,实乃“药物催产”手段,这与现代给产妇打“催产素”的功效是一样的。

芫花、天花粉等被现代医学证明有效的中药材,都曾是古代“催生汤”的重要成份,甚至被作这引产、打胎和治难产的偏方来使用。李时珍《本草纲木》里即称,芫花“其根有催产、坠胎作用;天花粉“通月水,治胎衣不下”。

催生之术,在宋代颇流行。《妇人大全良方》里即载有“催生丹”,其中有一种配方是这样:“兔毛和皮烧为灰,末之,以酒调方寸匕,服之即产。”如此催生,似乎是一种巫术,但古人就是相信,“催生丹”是宋代孕妇之家必备药品之一。

除了药物催产,古人还有“画符催生”。如宋代,便有将催生符、海马、马衔铁等贴于产房,或让孕妇握于手中的产俗,据说有避免难产之神效。显然,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又不无作用,对提振孕妇完成分娩的信心,无疑是有帮助的。(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