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追风的少女(1 / 1)

天煞帝女 织女 1026 字 2023-01-09

东北之危解决后,安之马上带人过河东与君慈会师。君慈留下阿奴跟着安之的。因为过河东,太苦,也很危险,把她留下是最安全的做法。这次安之过来,她自然也跟着过来了。他如风,而她彷若一个追风的人。她见到君慈时,是在澜州,正要带兵不知要到哪去。见到安之过来一点也不意外,对安之他们说:“你们辛苦了,先入营休息吧,我动办点事就回。”“不辛苦。”众将声如雷。“我们跟殿下去。”南明说。君慈年了安之一眼。安之俊眉一挑。“那走吧。”君慈说。似乎至始至终他都没看阿奴一眼的样子,但阿奴知道他看了。她一来,她就注意到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向这边一扫的。分开才没多久,阿奴发现自己真的很想他,又很担心他。爱上这样一个自带风云的家伙,内心得很强大很强大才行。否则日夜为他担惊受怕的,没多久就会崩溃的。阿奴一来,就看到他,再也移不开目光。这个能量过足,玩命的家伙,也不知他最近有没有休息,一脸风尘仆仆,沧沧桑桑的样子,这样,反倒添了几成熟稳重。他的心怦然而动。莫名的,第一次有了一种奇特的感觉,她把这种感觉叫做归属感,此感觉很难形容:甜甜的,暖暖的,悸动的欣喜的似乎还夹杂着几分害怕。庄子曰:“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凤凰非梧桐不栖。这种感觉也许就跟是凤凰一直四海寻觅,最后,终于见到梧桐时的感觉是一样样的吧。她这次遇见他时的感觉就像凤凰觅得梧桐时的感觉一样,寻寻觅觅,终觅得一个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原本空落落的心,瞬时满满的。她一直看着他,骄傲满满,却又很担心,很心疼他、他们。将士们真是太伟大了,少眠少休,风餐露宿,保家卫国,将生死、将享受置之度外。世人都应感激他们的奉献。你的现世安稳的背后,不知有着多少英雄的血与泪的支撑。看着他带大队离开,她多么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归来,她多么希望世界和平美好,多么希望人间永无邪恶与暴力,充满着真、善、美。一向比较现实很少理想主义的阿奴竟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这应该是子规的想法。.......他下令大队出发,带头先走了两步,却忽的停马,他在马上回头,对着她们的方向,这是后勤队伍,说:“你们先回营休息。”说完,看了队伍中的她一眼,再回头驱马向前,如风而去。不知怎的,那一刻她觉得又暖又羞,心一阵悸动,她忍不住笑了。“李君慈,你要快点回来,快点把事办好,我们回帝都,成婚,我要嫁给你呢。”她羞羞地想。.......她的小帐蓬依然挨着他的帅帐。美其名曰:她是负责照顾他生活起居的贴身侍从,住得近是为工作方便。她过他的帅帐,里面不香也不暖,还有点乱。她打扫,,收拾,梵香,点茶,插花,挂画.....冷清清的帅帐,在她的收拾打理之下,变得又香又暖且雅。她感觉成就感满满。忙完这一切时,发现已到晚上饭时。他们竟还没回来。她很担心,不吃饭,一直等他。直等到晚上,他竟还没回来。他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战况。她忽的有点害怕,这么晚都没回,不会出了什么意外了吧。她哪会想到,君慈短时间内,根本就不会回来。他走之前说他去办点事就回,这个“就回”她以为很快,至少上当天以内。但是,实际上这个就回竟差差不多是一个月。.......河东,一直惶惶的军民终于有了明确的表态,他们选择李君慈。最先表态的是澜州之后的钦州,自立为主钦州城城主,在李君慈拿下澜州之后马上向君慈修书请降。阿奴遇到他时,他正带兵入主钦州。在钦只稍作停顿和对钦州的人事稍作安排之后,就离开钦州一路向南。君慈这次真的如长乐众人所料,他要解洛州之围。谁都知道洛州撑不了几天了。这次如他们所料又如何?这次长乐明知他要干嘛,却已无法耐他何。他们想不到疯江之南的秦营真的不趁势一举摆平江南,而是转了方向,他们的目标是长乐。所以,安之带了近一万人,江南兵分三路,一路一万人,他们直接与君慈接头,一起火速拿下澜州。一路八千,伏击了本想突袭淮州的长乐军,这八千人伏击了对方后,直接过淮州,助守淮州。一路只有五千人,由云海带领,目前,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李君慈原来的两万人,加上江南过来的一万,再加上安之带过来的约一万人,队伍一下子壮大到了四万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长乐错失大好先机,机会一方,似乎转到了太元。君慈的四万兵马,长乐觉得还能应付有余。长乐,在河东尚有十几万大军,围困洛州的本就有十万。后来吴远征带了两万过去援守罗县,方知智带了两万去增援丽州,现还有六万在洛州。在李君慈向洛州挺进的同时,方知智也解决了丽州问题,正急回师助围洛州。两师一汇,足有八万人。八万对阵四万。长乐不认为自己会输。加上驻守各州各县的军马.....长乐王认为,河东依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形势的发展超人意料。随着秦营几师相汇的消息而来的是是澜州被夺,后钦州归降,紧接着,这河东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各自立势力纷纷向君慈靠拢,甚至有多归降长乐的州县或兵马,纷纷复叛归太元。一时之间,李君慈在河东,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状况。形势的发展大出长乐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