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两宫太后(1 / 1)

天煞帝女 织女 1027 字 2023-01-09

“案件还没结,刑部还没放人,你们就不能把人带走。”君慈说。“带走!”太后说。就有个胖嬷嬷进来,直接把阿奴扛走。“皇祖母,您不能如此蛮不讲理!”太后一行人不管君慈怎么叫,头也不回地走了。“放我出去!”君慈叫。但没人应他。狱卒们的行事作风如他们的老大一样,先避敌锋。太后要关的人,谁敢放?君慈坐在地上,从没感觉到如此无力过。他一怒:“来人!”有一狱卒过来:“殿下。”“通知夜影,让他行动。”他说。后路君慈都想好了。若陛下赶不回来,阿奴有性命之忧的话,那他的人与刑部尚书里应外合,让阿奴从这牢里蒸发,弄一桩玄案。如今太后突袭,把人给带走,那他就让他的人把人给劫走。这是他进来时已安排好的了。一声令下,万事已备,只待“东风”出来。......安居殿。肖嬷嬷接到消息:“如国夫人,太后果然动手了,她带着那个慧觉师太到刑部去了。”如国夫人站起来,说:“走。”“去哪,咱去刑部吗?”夫人身边的近身侍女小安问。“不。”如国夫人答:“现在去刑部恐怕赶不及了,咱去万象门吧。”“去万象门?”“对。”......慧觉师太一行人急急出宫。师太的轿子在前,阿奴则被塞在第二顶轿子里。这慧觉师太一直以为这灾星死了,当她听到这灾星竟跟着武王从东北回来时,她惊呆了。这灾星从东北回来,她怎么地就到了东北!怎么地就与武王在一起,竟还回来了!她先是不敢置信,后百思不得其解!她到底怎么逃出去的?她逃了,那小木屋里那具被烧成焦炭的尸体是谁的?那一声不响就失踪了的麻师姑又去了哪里?这一连串疑问串起来似乎促成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可能:难道那小木屋里被烧成炭的人是麻师姑?从尸体卷曲的状态和口腔中的黑灰等情况可以得知死者被烧死前是活着的!如果死的真是麻师姑,那这天煞星是如何从她们的重重监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出去的?而麻师姑又是怎么进了她的木屋,还被活活烧死的?太邪门,太诡异了。这次,这灾星再次落入她皇觉寺,她必须把这些都弄清楚,而且要亲眼看到她死!若再次失手,恐怕太后会雷霆震怒降祸她皇觉寺了。她正乱想着呢,忽地听到一把威严的声音:“停!”慧觉师太掀帘一看,吓一跳,忙下轿跪地行礼:“贫尼参见如国夫人。”“姚庄儿何在?”小安问。慧觉师太略一迟疑,答:“在轿子里。”如国夫人身边的嬷嬷上前一掀轿帘,看到阿奴躺在里面,她吓了一跳,以为人死了:“她怎么了?”“这姚阿奴受了风寒,太后慈悲让贫尼接她回寺去好好给她看病、养病呢。”慧觉师太答。“这姚庄儿身负重案,在案件未明之前任何人不许把她带走。”小安说。“姚庄儿的案件太后已经查清楚了,太后大慈,已恕她无罪,并让小的接她出宫去养病。”这太后自己整了个案件出来,又自己查案,真是神是她鬼也是她。这样一来,现在这案由她“查明”了,那么,即使她之前在这案中有什么不当之处,也怪不得她了。“刑部并未结案,本宫并没接到任何案情报告,案件就算不得完结。”“太后已将证据、罪人等都移交刑部,相信夫人您很快就能接到刑部的报告了。”“那就待刑部查证,大理寺核实,本宫接到报告,刑部结案再说吧。”如国夫人说:“未结案之前任何人不得把疑犯带走。”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怎么的也要几天了。若这流程中的任何一环故意卡一卡的话,那下边的人跑断腿恐怕也难结这案了。很巧,这流程中的一环,就是由这如果夫人在控制。“姚姑娘现在身体不适,太后既然这么担心她怕影响她的病情而不想让她在牢中养病的话,那就由本宫先接她去安居殿养病吧。”如国夫人继续道。慧觉师太刚要说什么,这如国夫人手一摆:“把人给我带走,摆驾。”说完,转身就走。威严气势不可侵。慧觉师太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国夫人从她手中把人给接走了。她恼怒,心中大骂:这老虔婆!一个奴才罢了!竟敢拿着鸡毛当令箭,竟敢截太后的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不服归不服!她决不敢得罪如国夫人,她也得罪不起,再说了,她此刻想违抗也没违抗的本事。谁都知道,这如国夫人表面虽是个奴才实际却是个正主!人们都知道这太元国有两个太后,民间还戏称之为两宫太后。一个是东宫太后,就是太极宫中的太后娘娘;另一个则是西宫太后,就是安居殿中的如国夫人。慧觉师太无法,只得急急回头向太后报告去了。太后正在用早膳,一听如国夫人竟在万象门前把姚阿奴给截走了,她气得一拍桌子:“简直岂有此理!”众人跪了一地:“太后息怒。”太后却站起来就走:“摆驾安居殿!”她无论如何都要在皇帝回来之前解决了这灾星!可是她刚一移步,就有人急急进来跪报:“太后娘娘,秦大将军为您请安来了。”太后娘娘步一顿,眉心跳了跳,稍一迟疑后,她说:“请他到客厅。”步一转,就向客厅而来。太后在上首落座,下人捧了茶来,她接过喝了一口。秦镇南进来了。他恭敬向她行礼问安:“臣参见太后,愿太后娘娘千岁吉祥,万福金安。”“大将军无需多礼,赐座。”太后和谒温声道。“谢太后。”太后目光跟着大将军,看他落了座并接过侍女的茶。“将军的身体好些了吗?”镇南正喝茶,听太后问,忙把杯放下,恭敬道:“谢太后关心,臣的身体已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