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p>

说到京城,就不能不说到京兆尹。&lt;/p&gt;

不知道什么是京兆尹?那我来解释一下吧。&lt;/p&gt;

京兆尹,官名,为三辅之一。秦以内史掌治京师,汉武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分原右内史东半部为其辖区,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但参与朝议。治所在长安。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郡,官名改称太守。西魏、周、隋仍称郡,改太守为尹。唐开元初改雍州为京兆尹,并增设少尹,以理府事。后世不置,但为京兆尹。习惯上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官职为正四品上。&lt;/p&gt;

啊,那个呢,这个就是偶们世界的京兆尹了。在偶笔下的世界,京兆尹就是最后所说的,习惯上所称呼的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lt;/p&gt;

话说这个官职真是如同鸡肋,是好又不好啊。&lt;/p&gt;

说它不好呢,外地的地方官可是非常垂涎这个职位的。&lt;/p&gt;

要说天下之大,最容易发达的当然还是在天子脚下呢。你说你在外地混的再好,如果天子不知道,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算你在群众中声望再高,只要上面的人稍稍蒙蔽一下,再黑的照样是白的,再白的他也给你抹成黑的,如果你是为了钱大可以冒着危险叹了就走,但是你想出“官”投地,混得好一点,弄一个中央大员的高帽子当当,那就要经过千辛万苦,既要“欺上”,即打点好上面,搞好各级人物关系。逢年过节示示好,就是不逢年过节也要示示好,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美女美食美衣美宝样样齐全绝对不能少,那是花费巨大啊。还有“瞒下”,即欺骗好人民大众,让下面的人被卖了还要连声说卖得好。要知道“欺上”是要花资本的,所谓有水必有源,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就不说是什么了。反正呢,在这种情况你不但不能弄得群中怨声载道,反而要他们人人称颂,恨不得你再剥削他一两年。&lt;/p&gt;

终上所述呢,所以还是京兆尹好啊。&lt;/p&gt;

但是说它好呢,它又是非常窝囊难当的一个职业。&lt;/p&gt;

话说京城里边云高水深,卧虎藏龙,皇亲国戚数百人,满朝文武数千人,家眷随从数十万人。可以说,全国的大人物基本上都集中在这巴掌大的地儿上了。你一个小小的正四品京兆尹能管些什么啊?难不成哪天某个尚书的不成器的儿子又强抢民女了,某个将军的不争气的儿子又打死无辜了,某个王爷的仗主欺人的仆人又豪夺民财了,你还能把他们抓了不成?要知道,就算是任何一个大人物的包衣奴才,都比你一个四品官员金贵,因为打狗还要看主人嘛。但是呢,你如果什么都不做,任凭那群纨绔子弟胡来乱搞,京城的治安必定会大乱,到时候,皇帝就会亲自下令要你的乌纱帽了。所以呢,你只能一会儿依附这个势力,整整那帮势力,一会儿依附那个势力,弄弄这个势力,而且还要表现自己很廉洁很公正的样子,绝对不能显得自己像个墙头草似的,虽然你的确是墙头草。&lt;/p&gt;

反正呢,这个伴君如伴虎,要在京城危机重重的地方混下去,确实不容易啊。&lt;/p&gt;

而现在,在大堂之上,京兆尹的位置上,却有人完全不怕什么流言蜚语影响自己的前程,自顾自的明目张胆的一口糕点一口茶水还有人帮着擦着嘴巴,一只手还拿着惊堂木猛拍,口中含混不清的说着:“呜,有十麽事葵托!”&lt;/p&gt;

见下面的人完全不明所以的样子,旁边帮着擦嘴巴的人连忙接道:“王爷问你有什么事就快说!”&lt;/p&gt;

下面的人一副完全被惊傻的样子,看了看旁边自己要告的人,两人“深情”对望一下,非常有默契的异口同声几乎同时脱口而出:“不!小民没什么事!打扰王爷吃东西了,小的该死!小的这就走!”&lt;/p&gt;

说完,两人同时弹跳起来,拔腿而逃。&lt;/p&gt;